諸葛亮在隆中之時常常自比管仲樂毅,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之後,他所表現出來的才能,也確實讓世人折服,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在三國當中,和諸葛亮旗鼓相當的人物,也只有司馬懿一人,他也是諸葛亮真正懼怕的對手。曹魏正是有了司馬懿,諸葛亮的北伐才會一次次的失敗。眾所周知,司馬懿在三國當中是後期的一個精彩人物,既然他有如此智謀,三國前期為什麼求賢若渴的曹操,會讓這樣的人才閒置呢?曹操生性多疑,他的人生格言就是,寧可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他。他的這一思想,在殺害呂伯奢一家的事件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他的身邊跟隨了一大批人。
對這些謀士武將,曹操對他們的安置遵循一個原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雖然司馬懿有大才,但是因為他有“狼顧之相”,曹操就把他歸為“疑人不用”一類。曹操去世之後,繼位的曹丕顯然也在打壓司馬懿。因為曹丕把父親的忠告記在心裏,對司馬懿也是以防範為主。因此在三國前期,雖然司馬懿名聲遠揚,但是因為兩位君主對他的忌憚,他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諸葛亮的夢想是匡扶漢室,統一全國。身為蜀國的丞相,他自然知道蜀國的實力,與曹魏相比還是相差很大。諸葛亮能排兵佈陣,呼風喚雨,赤壁之戰的時候,面對曹操的百萬雄師也無所畏懼。
對北伐戰爭,諸葛亮還是很有信心的,只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司馬懿不掌曹魏兵權。在北伐戰爭開始之前,諸葛亮做了許多準備,首先就是離間曹魏君主和司馬懿的關係。諸葛亮算無遺策,在曹魏散佈流言,很快司馬懿被曹叡罷官,賦閒在家。沒有了司馬懿的指揮,曹魏縱然兵強馬壯,也不敵遠道而來的川蜀士兵。在諸葛亮的指揮之下,曹魏的軍隊節節敗退。蜀漢的勝利並沒有維持太久,曹叡在御駕親征的時候,重新啓用了司馬懿。司馬懿自知敵不過諸葛亮,於是選擇防守為主,堅守城池避而不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然諸葛亮心中妙計萬千,但是曹魏的刻意躲避使兩軍無法交戰,讓他的能力也無法施展。
蜀軍遠道而來,最大的困難就是糧草問題。司馬懿就是利用“拖字訣”,使諸葛亮在糧草不濟的情況下自行退兵,諸葛亮也料到了司馬懿的想法。為了逼司馬懿出戰,諸葛亮也是用盡一切計策。但無論是營寨之外的大肆辱罵,還是送給司馬懿的女人衣物,都沒有激起司馬懿的怒火。司馬懿甚至還當眾穿女人衣服,諸葛亮北伐勝利的希望,在得知司馬懿有了先斬後奏的假節鉞之權之後,徹底破滅了。曹叡在曹魏存亡之際,重用司馬懿,得以使諸葛亮退回西川。但是司馬懿就此開始掌握了曹魏大權,最終一點點的蠶食了曹氏宗族手中的權力,後代建立大一統王朝晉朝。
最終司馬懿父子,通過高平陵事變奪走了曹魏天下,進而統一了三國,成為了這個天下唯一的主人。筆者認為,亂世當中的有才之人是可貴的,隨着三國後期很多謀士大將的相繼隕落,魏蜀吳都處在了一種人才空缺期,蜀漢尤其嚴重。曹魏地處中原,實力強大,是有才之人投奔的首選之地。反之川蜀,在失了荊州之後,實力是三國當中最弱的。雖然諸葛亮治理有方,但是因為地理位置的險峻,並沒有迎來大批人才的投奔。他若能先發展經濟,培養人才,在國富民強之下再去北伐,或許就能完成統一的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