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如果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

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不投降,而是以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來勤王,他成功的勝算起碼在六成以上。但凡是沒有絕對,因為曹爽的失敗其實也有一定的必然成分。他這個人用蔣濟的話説,就是一匹“劣馬”,屬於典型的才不配位之人,成不了什麼大事。

高平陵之變,如果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

桓範逃出洛陽之後,對曹爽説的一席話很有代表性:現在皇帝在我們手裏,軍隊、糧草也觸手可得。大司農印信在我手裏,可以調集天下糧草。只要我們護送皇帝到許昌,以聖旨召集軍隊勤王,司馬懿豈有不死之理?

桓範的計劃,的確有很強的可行性。因為當時的司馬懿,説實話真沒有什麼力量。之所以能夠發動兵變,靠的就是自己養的幾千死士。洛陽的駐軍在太尉蔣濟的勸説下沒有反抗,但是他們對司馬懿顯然是沒什麼忠誠度的。

司馬懿靠的,也就是一個時間差,在曹爽猶豫的那一段時間中擊垮他的心理防線。如果曹爽猶豫個十天半個月,司馬懿形勢就大大不利了。

但是桓範的計劃,真的就一點瑕疵都沒有嗎?

高平陵之變,如果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

顯然不是。

桓範的計劃,是當年何進故事的重演。

大家不要忘記,東漢是怎麼垮的?

黃巾大起義,沒有動搖東漢的根本。東漢亂政的直接原因是——皇帝年幼,何進跟十常侍火併,何進力量不足,召董卓入京勤王,結果請神容易送神難,董卓來了就不想走,開啓了東漢大亂的時代。

而高平陵之變的形勢,與當年的形勢如出一轍——皇帝年幼,曹爽與司馬懿火併,曹爽力量不足,召天下諸侯入京勤王,結果……

可以肯定的是,曹爽的確可以召開諸侯乾死司馬懿,但是乾死司馬懿之後,天下也不可能是他曹爽的了。

在曹真死後,一羣草包的曹家就沒有能夠統治大軍的將領了。高平陵之變時,曹魏的三大軍事集團:雍涼、荊州、淮南集團,都掌握在外姓人手裏。

高平陵之變,如果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

雍涼是司馬懿的根據地,不支持司馬懿就不錯了。淮南素來不爽司馬家族,後來司馬家掌權之後還反了三次。荊州刺史是曹爽新任命的心腹,但根基不深,荊州集團的態度很難説。

可以肯定的是,就算這些人夾槍帶棍的來勤王,滅了司馬懿之後,曹爽怎麼獎賞他們?這些大將本來就已經位極人臣,帶着幾萬大軍跑這麼一趟,總不能加個官賞點錢就打發了吧?

而且你曹爽昏庸無能,本來就沒啥功勞,全國的門閥都看你不順眼,現在鬧出這麼大的亂子,你又不是皇帝,你這個位子是不是要讓出來?

私以為,這才是曹爽最終投降的真正原因。按照司馬懿答應的,他還可以長享富貴。但是如果各路諸侯進京,他能不能繼續活命就很難説了。

如果桓範的計劃執行不好,搞不好又是一次天下大亂。

桓範的計劃很有可能導致曹魏內戰。

司馬懿之所以贏得這麼順利,跟洛陽的世家大族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司馬懿在當時不代表他自己,而是整個門閥集團的代理人。如果曹爽真的鐵了心的跟洛陽火拼,那麼他就是在跟所有門閥決戰。

高平陵之變,如果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

前面説司馬懿的實力只有幾千死士,那是在曹爽猶豫的時間。如果把時間延長的幾個月,那麼洛陽門閥們能調動的力量顯然不止幾千人。

或者再暢想一下,如果支持司馬懿的雍涼集團與支持曹爽的淮南集團爆發一場內戰,那將是怎樣的圖景?

別忘了,那是三國時代而不是西晉,東吳和蜀漢都有一口氣呢,連孫權都還沒死。大敵當前搞內鬥,搞不好落得個玉石俱焚的下場。

所以説,曹爽如果真的去許昌調動天下諸侯勤王,的確有勝算,有可能滅掉司馬懿。但是很可能是要捎帶上曹魏的整個江山社稷,順便還終結了他本人的政治生命,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小命也搭進去。

所以,懦弱的曹爽慫了,他選擇了放棄。不過這種選擇也並不能算是明智,如果當時的情況換做他爹曹真,司馬懿早就被滅的連影子都沒了。不過話説回來,如果真是一個像曹真一樣的人掌權,司馬懿又怎麼敢反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0 字。

轉載請註明: 高平陵之變,如果曹爽沒投降,而是以皇帝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