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不僅出現滿人蒙古人的漢化,也出現了漢人的滿化
雖然中國有冠絕全球的5000年燦爛的歷史,雖然在絕大部分時間內,以漢人為主的中原文化佔據了絕對優勢,但是,這依然無法阻擋中原王朝在低谷之時,大量漢地被胡人佔據,當地的漢人胡化現象的出現。因此,歷朝歷代均有漢人胡化的現象,只是多少的區別而已。滿清自然也不例外。
眾所周知,清朝是以努爾哈赤所創立的八旗制度為根本,最終入關佔領天下的。而清朝倚之為根本的八旗,其組成部分,除了女真人本身,還有大量的漢人。這些漢人有的是被編入八旗的八旗漢軍,有的是八旗滿洲內務府漢姓人,也有投充隨旗的漢人。
而這些漢人的來源更是五花八門,有的是原居住於東北地區,隨着女真人的崛起被納入了清朝的統治範圍的東北漢人居民,有的是被俘虜的明軍將士,有的則是清軍入寇時被擄掠的漢地百姓,當然,也少不了主動投靠八旗的人。無論哪種來源,這些人最終被編入了八旗,而隨着清朝佔據天下,他們也開始被稱為旗人。大家都有個印象,那就是清朝有個滿漢不婚的規矩,其實這個説法是錯誤的,應該説旗民不婚。也就是説只要是旗人,不管是什麼民族都可以結婚。
不得不説,清朝對中國的統治是極為成功的,站在滿清的立場上,他們不但打破了胡無百年之運的詛咒,統治中國長達近300年,而且,還始終牢牢控制着政權。的確堪稱中國數千年來眾多少數民族政權的異數。
但與此同時,由於漢人文化的先進性和強大的包容性,大量進入關內的八旗子弟開始不可逆轉的漢化。包括八旗子弟的姓名,都開始使用漢人的方式,為此,乾隆皇帝還曾想過極為嚴厲的諭旨禁止這種行為,然而,這種滿人漢化的趨勢卻根本無法阻擋。
但是在這種趨勢之下,八旗之中部分漢人的選擇卻令人瞠目結舌,這些八旗漢人,不但沒有如同他們的祖先一樣保持漢人的民族文化特點,反而出現了滿化的傾向。
例如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的後代,現在居住於吉林的常氏家族就是如此。根據常氏宗譜志記載,常遇春的第十八代子孫在清朝之初入旗之後,迅速出現滿化的特點,到第二十代時,常氏子孫姓名與漢人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出現了“七十”、“二格”的名字。
隨着時間的推移,常家子孫後代的名字,更是完全滿化,出現了例如南珠勒、阿庫哩等等,已經完全看不出漢人起名特點的滿化名字、甚至,他們完全按照滿人習慣,名字之前連姓氏都不再冠有。而其他的生活習俗及習慣,他們都竭力向滿化靠攏。甚至到清朝滅亡之後國家登記民族時,他們也將自己登記為滿族,而不是漢族。
為什麼會出現漢人滿化這個現象呢?
首先,這些滿化的漢人,都是八旗制度內的旗人,也就是説,他們共同生活在八旗制度的管理之下。長期與佔據多數,且居於強勢地位的滿洲人生活在一起,因此,他們的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八旗制度的整體性和嚴密性,也使得旗人內部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
其次,這些滿化家族,往往在清朝時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例如,前面提到的常氏家族,就記得記載了家族內部幾十位在清代為官的人物。而這些人顯然也是本家族的驕傲,他們也以家族眾人在清代八旗的經歷和取得的功績榮譽感到自豪。而這些人能夠完成自己高官厚祿的夢想,旗人的身份佔據了很大的原因,自然,他們在感情上就傾向於滿化。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這些滿化的漢人在八旗制度內獲得了大量的特權。眾所周知,八旗入關佔領天下之後,清廷對於八旗極為倚重,也給予了八旗子弟大量特權。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鐵桿莊稼,比如八旗子弟遠比漢人更容易為官。
而與此同時,這些在旗的漢人還面臨着一個他們擔憂的問題:他們並不是滿人,在八旗內部本身就是二等公民,一旦被出旗,就意味着這些特權將徹底失去,變得一無所有。因此,為了保住這些特權,他們極力向滿族靠攏,而這樣靠攏的結果就是家族徹底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