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與一位復讀生家長聊天,她兒子因為去年沒有考上心目中理想的985高校而選擇了復讀。她兒子對她説“如果今年考不上985,我會繼續復讀”,兒子的這句話讓她非常擔心,她不希望兒子“一根筋”,覺得會影響他的發揮,甚至可能會導致他再一次復讀。
這位家長的話讓我想到2019年高考的安徽考生儲某,該生高考成績為702分,總分位居安慶理科第一名、安徽省理科第四名。儲某也是一位復讀生,其在2018年高考中考上了同濟大學,然而他放棄了就讀同濟大學的機會,選擇了復讀。很明顯,被許多人認為是國內最強985大學之一的同濟大學,入不了儲同學的法眼,他有更高的標準。
但,儲同學的成功是難以被複制的,我們身邊存在有一些死磕名校的復讀生,復讀了兩三年仍未實現目標,最終選擇就讀其他院校。他們比別人多付出了幾年的時間和精力,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卻還是與夢想無緣,很讓人扼腕嘆息。所以母親對孩子“考不上985會繼續復讀”的想法表現出憂慮,可以被理解。
那麼,高考死磕名校,風險有多大?我們到底該不該死磕名校?
從錄取率看,死磕名校的風險實在太大。網上有數據,985高校全國平均錄取率只有1.62%。如果考生來自於河南、安徽等地,985高校錄取率會更低。
也就是説,全國每一百個學生中,只有不到兩個學生有機會進入985大學學習,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如此低的錄取率,對應的就是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幾率越低,我們就越要考慮運氣的成分,有些高考生不是實力不行,而是運氣不夠,畢竟只要稍有疏忽,就會與985高校失之交臂。
既然風險這麼大,為何還是有一些高考生死磕名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看上了名校提供的優質資源。
在名校,人們可以與頂級名師交流;可以接觸到最前沿的科技;可以結交到很多優秀的朋友;可以感受到最為開放的環境。名校好比“巨人”,名校裏的學生猶如“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年輕人”,他們更能看清世界,也更能看清自己。
站在最現實的角度看,名校畢業生也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雖然我們一直強調實力的重要性,但對於剛離校求職的畢業生來講,文憑的靚麗程度就是實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標誌。單位招聘員工時,相同條件下,一定是名校畢業生更有可能被錄用。而且單位願意給名校畢業生提供更豐厚的待遇和更好的事業發展平台。
所以我們看到,名校畢業生的薪資待遇要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校2019屆畢業生平均年薪為18.13 萬元(折算後月薪約為1.51萬元),其中本科畢業生平均年薪12.12 萬元;碩士畢業生平均年薪19.16 萬元;博士畢業生平均年薪21.18 萬元。
浙江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校2019屆本科畢業生平均年薪為14.59萬元,折算每月薪水約為1.21萬元;2019屆碩士畢業生平均年薪18.57萬元,折算每月薪水約為1.55萬元;2019屆博士畢業生平均年薪19.38萬元,折算每月薪水約為1.61萬元。
上海交通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校2019屆本科生平均簽約年薪為13.51萬元(折算後月薪約為1.12萬元);2019屆研究生平均簽約年薪為18.91萬元(折算後月薪約為1.58萬元)。
簡而言之,考上名校,可以讓我們學到一流的生存技能,有資格選擇一份待遇較好的工作,過上體面的生活;可以讓我們更有身份和地位,給我們帶來榮耀和力量;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繽紛繁雜,變得睿智;可以讓我們更懂得人生的價值所在。
不過,能考上名校的,永遠只是少數人,因此我們必須要考慮復讀風險。特別是那些高考成績比較好的復讀生,他們要想在高水平的基礎上再上一個台階,很難。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位同學考滿分一百分的試卷,原來只能考五六十分,如果運用了有效的學習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勤奮,比較容易把成績提升到七八十分。但若該名學生平時考滿分一百分的試卷,能考出九十分左右的成績,再想把成績往上提升,就非常不容易了。有些復讀生,第二年高考成績比第一年還差,就是與此有關。
其實,我們不必過分糾結於“高考上名校”,如果我們能保持奮進的狀態,考研上名校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死磕名校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激勵考生的鬥志、提升學習動力,也容易讓考生產生心理壓力,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慎重對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