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1歲就考上中科大的天才少年謝彥波嗎?40年過去,如今怎樣
“少年班”是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從古至今人們總會發現一些“神童”,他們比一般的孩子學習能力強了許多倍,為此我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三所高校都設有少年班。謝彥波就是中科大78級第一期少年班的學生,他是由小學直接進入少年班的,入學時年僅11歲。
謝彥波和很多聰明孩子一樣,都有些與眾不同的“小毛病”。他在一歲時就被送到鄉下和奶奶一起生活,到了入學年齡回到家時,父母才發現他不愛講話,甚至不會用第一人稱,餓了只會喊“彥波要吃飯”,而不會説“我要吃飯”。
謝母憂愁不已,嘆息兒子是個“榆木疙瘩”,謝父卻覺得兒子外濁內清,只要好好引導,終能成才。還有人説小彥波應該是“阿斯伯格症”患者,也就是“天才病”,牛頓、愛因斯坦、貝多芬小時候都得過。
果然,謝彥波入學後顯得很是聰穎,除了不愛講話這一點讓人頭疼,他的學習能力比其他孩子快得多。在謝彥波二年級時,謝父發現他在做五年級的數學題,於是開始有意識培養起兒子的數學。謝父給謝彥波規定了每日看書的時間,並幫他輔導功課,就這樣,謝彥波在五年級時就已經開始鑽研大學的解析幾何和微積分,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後來謝彥波開始參加各種數學競賽,小小年紀的他總是能取得很好的名次,這讓中科大的老師教授注意到了他,並派遣專人前來面試。經過測試,他們發現謝彥波的數學已經達到了大學一年級水平,其他功課也足以達到高中畢業的條件,於是中科大將謝彥波錄進了少年班中。
智商的優越彷彿帶來了情商的欠缺,謝彥波的人際關係一直是老師和朋友的一塊心病,他不太懂得如何與人相處,這讓他多走了很多彎路。
1982年謝彥波大學畢業,爾後在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跟隨於淥院士讀碩士,18歲又跟隨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讀博士,但他卻沒能處理好與導師的關係,導致博士最終未能畢業。
為此他專程去了美國,想要拿到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他的美國導師是大名鼎鼎的、曾獲得過諾獎的物理學家安德森教授。但謝彥波太過驕傲和耿介,他寫的論文居然是駁斥安德森教授理論的對立論文,這讓安德森與謝彥波的關係漸漸僵化。
恰好此時美國發生了北大留學生殺死教授事件,與導師有過爭執的謝彥波被列為頭號“危險分子”,中科大一位副校長決定讓謝彥波回國,於是他的美國求學生涯也被迫中斷了。
回國後,謝彥波以碩士身份接受了中科大近代物理系教師的工作,他不再執着於學術研究,沒過幾年就成了家,住在學校分配的房子裏。此後謝彥波就一直作為“園丁”工作着,將自己的知識教授給學生,過上了無比平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