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令人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的“東林黨”

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東林黨”是明末時最大的一股政治力量,從萬曆時期萌芽,天啓年間興起,直至崇禎時掌權,最終徹底亡國。
可以看見的是,東林黨的興起之路與明朝的滅亡之路實際上是同時進行的。伴隨着東林黨在朝政上的徹底掌權,明朝也一同隨之滑入深不見底的深淵。
一、東林黨是否應該為明朝滅亡負主要責任呢?
自清朝以來,對東林黨的爭論就一直不休,支持者認為東林黨成員都有傑出的操守,認為他們只是理想化的人格,在與閹黨的鬥爭之中他們展現的大無畏氣概激勵着後人。只是行事操之過急,才導致不好的結果。
而反對派更為激烈,大部分都認為東林黨只是一羣空談清流,實際上是忙着黨同伐異的小人。
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東林黨的所作所為,再來分析東林黨與明亡之間的關係。
東林黨的主張
東林黨有三大主張,即廣開言路,反對閹黨,和反對對東南沿海商業的干預
1,一般而論,前兩條主張都是好的,廣開言路不必多説,《鄒忌封齊王納諫》,秦孝公的《求賢令》等等都是廣開言路的標榜,歷來為統治者必須要有的美德。
2,反對閹黨,天禧年間,大太監魏忠賢專權,閹黨成為朝中最大的勢力,它帶來的禍患是吏治的腐敗和經濟的凋零,以及民間對朝廷信任的降低。
魏忠賢得勢之後把持朝政,他可以一言一行來任免官員,這導致的結果是朝中大臣要麼是貪官污吏,要麼是無能之輩。同時魏忠賢還大肆賣官鬻爵,只要獻錢給他,就能在地方換一個官位。
這些官員大都是為了更好的撈錢才買官,因此一旦上任就大肆收刮民脂民膏。他和他的黨羽到處網絡民間財產,他的黨羽為了討好他,在民間修建千歲祠,這些帶來的後果都是災難性的。
歷史上令人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的“東林黨”
魏忠賢曾命人編輯東林黨人榜,榜上皆為魏忠賢眼中釘
因此東林黨的"抬頭",勢必要剷除閹黨。崇禎皇帝登基後立即以迅雷之勢幹掉魏忠賢,隨即閹黨被連根拔起,宣誓着東林黨的徹底掌權。
3,反對對商業的干預
自宋末以來,商業逐步在中原王朝發展起來,中原王朝與印度和歐洲的商船早有來往,並且在貿易中都是明朝的的貨物更暢銷,相反,歐洲的貨物在明朝沒人看得上。這就使得大量白銀流入明朝,極大促進了明朝商業的發展。
在宋朝時商業以及生產帶來的收入就已經佔了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明朝的商業不如宋朝發達,但商品流通速度已經快了不少,商業利潤依然可觀。東林黨反對朝廷對商業的干預,實際上是促進了商業的發展,這算好事。
但糟糕的是,在此時商業收入已經成了大明收入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方的軍費每年成倍增加,因此全部的負擔都壓在了農民身上。這導致農民不堪重負,最終的結果是除了東南的那一小塊,其他地方遍地叛軍,結果是闖王李自成入主京城,崇禎皇帝自殺殉國。
二、東林的動機與操守
到這裏為止,就展現出了一個十分矛盾的點,那就是東林黨人都具備十分高的操守,他們大談輕徭薄賦,但卻對徵收商税十分迴避,對徵收農業税表示支持。
這是十分矛盾的政策,口號與實際行動毫不協調。這是否表明東林黨人是在沽名釣譽呢?
是,也不是!
東林黨作為一個持續了超過四十年的政治集體,對他的看法不能過於片面,早期的東林黨與中期的東林黨,與晚期的東林黨都有很大不同,即便是在同一時期,東林黨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特別是在東林黨把持朝政的崇禎年間,作為一個幾乎囊括了整個朝廷的政治集團,它的內部其實並不安定。
歷史上令人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的“東林黨”
明末東林黨大臣左光斗,是少數能力與人品同樣突出的東林黨大臣
至少東林黨的大部分人都是有傑出的操守的,這是極為難得的。這一點不應該否定,左光斗,楊鏈等義士為與閹黨鬥爭而義無反顧,死而後已。
左光斗在被下獄後,史可法前去探望他,反而被已經被拷問得奄奄一息的左光斗痛罵,(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
三、但是為何傑出的東林黨人會有如此害民的舉動呢?
實際上這與他們的出身有關。東林黨人大多出身江南“士大夫”家族。他們對江南商業的情況瞭如指掌。
在萬曆朝時,萬曆帝依循張居正的改革而對商業徵税,彼時朝廷正在與日本作戰,急需軍費,因此東南百姓民不聊生,東林黨人見到的就是這副景象,此景一直持續到天啓末年。甚至變本加厲,因為此時的百姓不僅要忍受朝廷日益增長的軍費,還要承擔魏忠賢的閹黨肆無忌憚的掠奪。
東林黨人大多出身江浙一帶,對民間疾苦早就看着心慌了。一旦崇禎皇帝上位,迅速斬殺魏忠賢,東林黨人就急不可耐的希望免除東南的高税。
歷史上令人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的“東林黨”
明朝江南商業繁榮,催生了許多商仕一體的士大夫家族
但是糟糕的是,當東林黨人給予了東南百姓福利後,整個華夏大地其他的百姓就遭殃了,他們需要承受比以往更重的負擔,當東南百姓在承受高額税收時,他們也承擔着高額税收,等到東南百姓的高税減免了,他們卻要承受更高的税額。
四、東林黨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不知道這一切嗎?
他們確實不知道。古代人不像現在一樣擁有先進的交通網和新聞,因此他們能看見的往往就是自己本地的民生疾苦,東林黨人大多都是中央的官員,很少下到地方去,他們唯一見到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鄉,那裏很苦,所以他們懇請皇帝減輕了那裏的税賦,帶來的結果就是崇禎皇帝被迫自殺殉國,大明社稷毀於一旦。
當有見識的東林黨人鄒元標發現這點時,他開始拖着被張居正打斷的腿四處呼喊恢復張居正的政策。可是沒有人聽他的,東林黨人不願意聽其他的意見。
東林黨最飽受詬病一點即是他們總是對其他黨派的建議説不,但自己卻提不出一個可以挽救大明的辦法。
大明缺錢,非常缺錢,這筆錢總要向一些人來徵收,不管是哪一個階層,都會加重負擔。但是東林黨人不論是哪一個階層都在説不,這使他們在當時獲得清譽,沒有什麼比抵抗政府的加税主張更能獲得清譽的了,但是清譽得到後,問題來了,錢從哪裏來?
歷史上令人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的“東林黨”
沒有錢就沒有兵,最終闖王攻進北京,崇禎帝自殺殉國。
東林黨人提不出一個解決的辦法,又不願意增加百姓的負擔,結果是導致大明的慢性死亡。
當下有一種偏激的觀點認為,如果不殺魏忠賢,那麼魏公公至少不會在意那點虛名,大明至少不會因為缺錢而死。這種觀點是偏激的,誠然東林黨誤國,但魏忠賢除了能橫徵暴斂也沒別的手段了。
《東林黨新論》的説法較為妥當,東林黨人"從不曾提出過救治國家的政綱","長於內爭,短於治國、治軍","他們與齊、楚、浙三黨、閹黨、與閹黨殘餘的區別之處,僅在於東林誤國,而東林的對立面則害國"。
"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東林黨人的無心之失
除卻在商業政策上的大失誤外,東林黨人的崛起客觀上還導致了其他的災難,這些災難不是他們有心造成,但起因卻是他們。
在崇禎帝殺死魏忠賢后,閹黨失去了首領,但龐大的勢力依然還在,此時的東林黨上台迅速引發震盪,東林黨不像任何一個時代的權貴那樣擁有一個威望極高的首領,比如王安石改革的首領即是王安石,蜀黨的首領即是蘇軾,張居正時代就是張居正。東林黨卻缺乏這樣一個人,沒有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強權最終導致東林黨無法徹底接管朝局,接下來的數十年裏東林黨人總要忙着和其他黨派鬥智鬥勇。
歷史上令人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的“東林黨”
影視版魏忠賢,在當代,魏忠賢常常被塑造為老謀深算,暗中操縱一切的人物
這就極大消耗了朝廷的精力,也致使本就無力的朝廷還要政策多發,大明的氣數眼看就要消失殆盡了。
在東林黨人忙着朝廷的內鬥時,閹黨在地方的貪官污吏就此逃過一劫,因此魏忠賢倒了,魏忠賢留下的禍根卻仍然在荼毒生靈,殘害百姓。這樣就就完全辜負了崇禎帝冒着生命危險殺死魏忠賢的苦心。
總結
東林黨可恨嗎?這個看個人見解了。
僅僅可以肯定的是,東林黨的成員在作為人的立場,並不可恨,甚至很可愛,比如史可法,比如左光斗,比如李三才等等,都是可愛的人,他們為人剛直不阿,做官清正廉潔,在生活中情趣橫生,在職場上又堅定操守。
但是一旦把他們放在政治的立場上,當不那麼高的能力匹配到傑出的地位,後果是災難的。他們只能對不那麼完美的政策説不,卻提不出完美的政策。他們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卻無力拯救甘願捨棄道德,只要活命的芸芸眾生。
歷史上令人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的“東林黨”
抗清名將史可法,實際上卻是辜負了朝廷的信任,在戰場上的表現完全不配稱為將領
在我們的課本上,我們會發現史可法的記載是抵禦清軍的民族英雄。
但是在正兒八經的歷史裏,史可法的評價卻很糟糕,史可法首先作為政治家十分糟糕,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錯誤,導致武將竊取"定策"之功,大權旁落;作為軍事家,他沒能有效節制將領,自己的軍事能力又堪稱白痴,他總督南明兵馬,經營長江防線一年餘,最後卻數日被破城。反而是這些資源被清軍活用,變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勁旅,史可法無能可見一斑。一個殉國的無能將領,是否值得原諒與稱頌,是值得思考的。
無數的歷史事實證明,朝廷需要的更多是像張居正這種私行略有小虧,但能力出眾的大臣,而非東林黨人這些滿口仁義道德,卻毫無救民手段的士大夫。
其實東林黨人的上台也恰恰表明了朝廷已經對政局無能為力,只能將希望放在這些空口書生身上。
其意義與北宋末時宋欽宗相信鐵甲神兵會幫他趕走金人時的意義是一樣的。
東林黨的覆沒給清朝帶來教訓,清初的士大夫風氣一改空談,專注實學。大力倡導經世致用,不得不説是對東林諸公的警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03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上令人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的“東林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