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被大力褒獎、權傾朝野,為何成了宋徽宗亡國的替罪羊?

在北宋歷史上,有個臭名昭著的小團體,他們就是主要活躍在宋徽宗年間的六大佞臣,分別是蔡京、童貫、梁師成、朱勔、王黼、李彥,這六人被稱之為“六賊”。
耐人尋味的是,在這六人之中,有一個人比較特殊——比其他五賊相比,此人無論在官修正史上還是民間野史當中,歷朝歷代所遭受的口誅筆伐都是最為突出的。他就是童貫。
《宋史》中直言不諱地評價童貫“性巧媚”,對其不擇手段為宋徽宗蒐羅天下文玩奇珍、供其揮霍享樂的事實大加撻伐。
在宋人的各類野史筆記中,譏刺童貫的段子比比皆是。
此人曾被大力褒獎、權傾朝野,為何成了宋徽宗亡國的替罪羊?
兩宋之交比較有正義感的文官武將們也紛紛彈劾童貫,大學生陳東更是用“伏闕上書”的形式來表達當時士人對童貫的強烈不滿,指斥其“結怨遼金”,從而導致邊患不斷、國勢日危。
而廣大人民羣眾則是直接咒罵童貫,這從當時下來的民謠中就可以看出來,童貫被老百姓視為禍國殃民的佞臣賊子之首。
那北宋的皇帝對童貫又是什麼態度呢?公元1126年3月,宋欽宗下詔賜了童貫一個“死”字,並在詔書中不厭其煩地羅列了童貫的“十大罪狀”,簡單來説,就是認定他十惡不赦。
然而,當你深入研究史料之後就會發現,其實童貫之惡並沒有到這麼誇張的地步,如果要給他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可以用七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頗具才幹的弄臣”。
童貫本身有幾分才能,也着實有幾分狡詐,善於投機取巧、阿諛逢迎也是事實。但我們也應當看到,他在與西夏、吐蕃等部的作戰中,也確實取得了收復不少失地的軍功,還是鎮壓方臘起義的宣撫制置使,是得到過宋徽宗大力褒獎的。
眾所周知,北宋滅亡,宋徽宗作為最高統治者難辭其咎,可是到了最後,一度權傾朝野的童貫卻成為宋徽宗亡國的頭號替罪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此人曾被大力褒獎、權傾朝野,為何成了宋徽宗亡國的替罪羊?
首先,太監這個出身就是童貫的原罪。要知道,在封建倫理體系中,太監弄權跟後宮干政一樣,在人們眼中都等同於牝雞司晨,是極度不守本分、逾規越矩的行為,註定了要受到世人的撻伐。
其次,童貫在領軍出征時,也確實留下了一大難以洗刷的污點,那就是臨陣脱逃。公元1125年,他作為屯兵太原的軍中統帥,卻畏敵如虎,溜回了東京,使金兵得以長驅直入。
再者,在儒家文化背景下,君永遠是君,臣永遠是臣,即使是君主亡國的罪魁禍首,但依據當時的綱常倫理,也不可能去追究君主的責任,“埋單”的永遠首先是臣子。
此人曾被大力褒獎、權傾朝野,為何成了宋徽宗亡國的替罪羊?
翻閲中國古代歷史就不難發現,幾乎歷朝都不乏敗事誤國的昏君。儘管他們在倚紅偎翠、盡情享樂的執政生涯中,滿足了自己的私慾、踐踏了秀麗河山,導致天下動盪、社稷將傾。
但他們仍以聖明自居,一面聽着佞臣的阿諛逢迎,陶醉於自己的“赫赫武功”、“雄才大略”之中,其喜洋洋、其意悠悠,決不許任何臣子忤其意、逆其情、彰其罪惡;另一方面,又在千方百計地嫁禍於人,尋找可憐的替罪羊,以脱自身在歷史上的罪責,維護自家的賢德形象。
總之,童貫淪為宋徽宗亡國的替罪羊並不冤,他要怪只能怪自己不該是太監,不該犯了臨陣脱逃的致命錯誤,更不該生錯了時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3 字。

轉載請註明: 此人曾被大力褒獎、權傾朝野,為何成了宋徽宗亡國的替罪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