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七點,網絡上“顧老師的自習室”總是準時上線。進才中學東校初三(3)班顧佳莉守候在電腦旁,陪伴她的22個學生一起晚自習。學生們翻開課本,複習、整理白天的學習內容,也有的人在做作業、預習次日的課程;顧佳莉則在雲端這一頭備課、回答學生們的疑惑。為畢業班的學生們開設雲端自習室,是這位物理教師在疫情期間,守護學生的方式。
開設“雲端自習室”,源於居家學習期間,顧佳莉每天早晨都會在釘釘教學平台上組織晨會教育,也會和同學聊天,關於疫情、學習、生活等等,學生小A“闖入”了她的視野。
小A同學父母奮鬥在抗疫一線,他獨自一人居家學習,生活起居也自己負責。除了基本的學習,他的生活忙忙碌碌,要為自己煮飯菜,料理家務。為了陪伴小A找到合適的生活學習節奏,顧佳莉主動關心他,督促他按時上課、交作業,還分享一些可愛的表情包鼓勵他。
陪伴中,顧佳莉瞭解到小A在學習上有一些答題需求,於是她提議,開一個自習室,老師和他一起共同度過晚上的學習時光,小A同學欣然同意了。
在“雲端自習室”啓動不久,同學們對這種模式十分好奇,紛紛要求加入自習室,規模也從最初的1個人到12人,後來又增加到了22人。這樣,每天七點鐘,相聚在“顧老師自習室”成為這些同學與老師雷打不動的約定。
“不拼搏,你們不知道自己有多棒!”“中考加油!”在聊天室裏,顧佳莉除了和大家陪伴大家學習之外,還會指導學習方法,張貼“每日激勵一句”,營造積極的氛圍。在討論時刻,同學間如有問題,大家也會互相提供幫助,做一回“小先生”。在作業做好之後,同學們還會交流居家生活話題,做做課外題目,甚至是練練毛筆字。
小林同學説:“在老師還沒開自習室的時候,我一般6點半開始寫作業,但每次都寫到10點多。自從進入自習室的大家庭之後,我每天都能在8點就做完了,還有時間做些課外題。”
空中“自習室”的建立,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空間”,解決了居家學習學生社交和交流受限的問題,增強了學生與外界的鏈接感。顧佳莉説,“當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時,學習並不是一種負擔,刻苦學習更不是痛苦學習,而是一種面對生活的態度。學生們主動要求加入了自習室,或許需要的是一種約束感,而這個主動的約束感,正是學生在此次疫情中的收穫和成長。”
作者:張鵬
編輯:張鵬
責任編輯:姜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