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交
英國心理學家安東尼·斯托爾曾説過:"唯有在孤獨中,我們才能深入內在的心靈花園,體驗到那種忘形的一體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有這樣一種感覺,一個人在家覺得沒有意思,但是外出和其他人聚聚呢,又覺得和其他人不是一路人,在一起哪怕吃吃喝喝,都覺得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低質量的社交我們每個人都會遇見過,類似的商業應酬、團體聚餐等等,不同的行為人因為閲歷、學歷、經歷的不同展現給其他的觀點,也就不盡相同,這就導致會出現我想和你笑談人生,你卻想和我吃喝玩樂。
低質量的社交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在浪費時間的,因為低質量社交不能提供給我們足夠的社交給養。低質量社交中大量的虛偽客套、社交禮儀等等浪費了我們大量的思考時間。
在低質量社交能獲取利益麼?
當代社會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錯覺,我們可以通過社交結交更多的人,而結交的人有可能成為我們未來的目標客户人羣用來獲得更多利益。這對於銷售行業的人來説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低質量的社交給你帶來的並非是優質的客户,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優質客户至少是在事業上成功的、經濟上充裕的,他們又怎麼可能把時間放在這種低質量的社交聚會上呢。所以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你收穫一羣和你一樣的銷售人員的名片。
社交圈,很多行為學家喜歡把社交歸納為社交圈。任何一個社交羣體都會選擇在固定的圈子裏進行溝通和聯繫的。低質量的社交只讓你浪費時間和一羣與你生活絲毫一點的聯繫的人身上。有些人可能會在這個聚會以後與你一輩子都不會二次相遇。顯然這樣的低質量社交是毫無意義的。
這種社交會讓我們毫無收穫,如果你是因為利益進入低質量社交圈,那麼很遺憾你將空手而歸。因為你在企圖肆意攫取他人利潤的同時,四周的眼睛也在肆意地盯着你。
在低質量社交裏交到朋友了麼?
別林斯基對於朋友總結得很到位,他説,"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頭上,他們並不為了友誼而相互要求一點什麼,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在這種的社交上如果你不是因為利益而來那麼你一定是為了來交朋友的而來。而這樣的低質量社交圈子真的很讓你交到朋友麼?結果不得而知。
我更相信的朋友是用心交的,這種用心是完全脱離名利地位的,僅僅是因為志趣相投而產生的默契關係。這種朋友關係的建立不會建立在名利場或者低質量的社交圈,更多見於同學、同事等等。反之你在社交場認識的"朋友"更多的是建立在價值區間上的,你有價值則趨之若鶩,無價值則門庭冷落。
多個朋友多條路固然沒錯,但是在這種社交場認識的也只能稱之為泛泛之交。他們與你生活不同路,性格不同頻又如何可以轉變為朋友?那為什麼把那麼多時間花在這些人身上?這樣的低質量社交不去為好,有這樣的時間不如享受獨處。
高質量的獨處讓我們更通透
德國的康德曾經説過一句話:"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正如前文所講低質量的社交既無法獲得利益又無法獲得朋友是完全無意義的,但是高質量的獨處則不同。
很多人認為高質量的獨處就是在家裏看看書上上網享受一個人的安靜。這其實是對高質量獨處最大的誤解。
高質量的獨處是一種自我沉澱的能力,它能讓我們在喧囂的城市裏發自內心的安靜下來去思考問題。讓繁忙的軀體徹底停下來有時間去總結和歸納上一段時間裏自己個人的得與失。這種反思會讓我們更清醒地窺視自己的優缺點,在未來更長久時間裏都可以繼續昂首闊步。
享受高質量獨處的人往往不會在獨處時具體做什麼,在思考自己的得與失問題之餘還會注重內心的安定,讓自己更好地沉澱。所以喜歡高質量獨處的人往往是心思細膩之人。他們用從容不迫的心態去面對萬事萬物。
網上看到一句話:"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在我看來高質量的獨處不僅僅讓我們明確了未來的方向,更讓我們感知到詩與遠方。
卷尾贈言
我信奉這樣一句話,該來的總會來。在社交裏不要去迎合別人,哪怕他的權勢地位有多高。在社交裏也不要摻雜利益,因為一切包含不純潔因素的友誼都不會長久。
現代社會時間很寶貴,我們要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高質量的獨處上,這樣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我。
至於那些低質量的社交就趕緊遠離吧,因為一個有大智慧的人都知道不要隨便耽誤別人的時間,也切勿隨便浪費自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