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評
“校外培訓機構週末不上課了,那請家教週末上門行不行?”近日,浙江金華蘭溪市教育局回覆了一位家長在網上的留言:一對一、一對二輔導不允許,請家教老師上門來教孩子不允許。兩個“不允許”,可能把這位家長的心澆涼了一半,但也體現出政府執行“雙減”政策的堅決。
“雙減”減的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想解決的是教育短視化、功利性的問題。“雙減”的目的是提升教育質量,提升人民羣眾教育滿意度。有些家長不理解,認為“雙減”影響了孩子的學業,甚至產生牴觸和對立情緒。他們想方設法給孩子補課,試圖跟“雙減”政策討價還價,讓孩子參加更為隱秘的變相培訓。這説明,家長還沒有真正理解“雙減”。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關係到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關係到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問題。負擔減輕了,才能真正做到“五育”並舉,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雙減”培養的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週末空出來了,家長可以更多關注孩子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豐富孩子的課外生活。
不過,落實“雙減”,學校也要提高課堂質量,對學生負起責任,讓父母吃下“定心丸”。有時,家長想方設法送孩子去培訓班,正是因為他們對學校的教學質量沒有信心,認為孩子在課內“吃不飽,吃不好”,必須去校外“加餐”。所以,學校更要練好“內功”,改進教育教學方式,積極對學生開展綜合評價、增值評價。此外,社會也要給孩子提供校外活動的資源和場所,讓他們的大好週末不至於無處可去。
當然,家長的焦慮也可以理解。長期以來,由於教育資源不均衡,加上各類培訓機構的宣傳鼓動,家長困於單一評價體系中、限於焦慮緊張中,他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必須要讓孩子搶跑,才能不在競爭中掉隊。賽道只有一條,那就是學習成績;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考出高分。
其實,家長觀念能否轉變,家校能否協同育人,也是“雙減”政策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家長不妨試着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調整對孩子的期待值,對孩子的未來進行更適合的規劃。
家長們不必執着於和“雙減”討價還價,可以多瞭解孩子,關注其內心,瞭解他們真正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真正擅長的領域,多和他們溝通,與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長。◎張蓋倫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