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與考試|39:史上最淡定,發揮最出色的遲到考生

大唐大曆十二年(777年)進士科的詩賦考試開考之後,考生們都在全神貫注地認真答卷。一個考生不知是睡過了頭,還是走迷了路,竟然姍姍來遲了。他走進考場之後,本科主考官、唐代名臣常袞,沒有簡單地判定這個考生遲到棄權,而是很人性化地讓工作人員在自己的辦公室門外,支了一張桌子,讓他單獨坐在那裏應考。考試遲到可不是小事情,按如今高考等國家考試規定,考生遲到三十分鐘就算棄權,只能來年再考了。

即使沒被取消考試資格,遲到的考生通常也會有些緊張,甚至亂了方寸。 但是那個考生卻跟沒事兒人一樣,滿不在乎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提筆就寫。常袞不由就有些納悶兒,這個長相穿着土裏土氣、就像個老農民(“氣貌山野”)的哥們兒,究竟是何方神聖?考試遲到了還這樣鎮靜自如、旁若無人。到底是成竹在胸,還是故弄玄虛?動了好奇心的常袞,就囑咐工作人員,要盯緊那個考生的一舉一動,把他的答卷情況及時報來,看看他到底有幾斤幾兩。

當時進行的,是詩賦考試中的賦寫作,給出的題目是《通天台賦》。那位遲到考生動筆開寫之後,工作人員立即就把第一句報給了常袞:“行人徘徊,登秦原而遊目。”常袞一看,不禁笑了:“不過是稀鬆平常的句子嘛,擺什麼譜,還真把自己當真神了?”稍傾,工作人員又報來了第二句:“見漢右之荒台,清風穆其尚在,翠華歸而不回。”常袞看罷,有點打起精神來了:“這句話寫得倒是有點意思了。”工作人員報來第三句“對古情至,臨高思來,拔蔓草以遐想,睹離宮而興哀”之後,常袞坐不住了,猛然站起來拍案叫道:“這個人雖然其貌不揚、土頭巴腦,但肚子裏有貨,還真有兩下子!”此後,工作人員每報來一句,都會讓常袞讚歎不止,連稱妙筆,幾乎把面前的桌子都給拍爛了。等到這篇賦全部完稿,常袞已被那位考生的才學所征服。對他的印象,也徹底為之轉變。

本科詩賦考試命題詩的題目,是《小苑春望宮池柳色》。那個像鄉巴佬的遲到考生,命題詩寫得也讓常袞擊節叫好。本次應試詩的體裁要求,是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那位考生是這樣寫的:“上林新柳變,小苑暮天晴。始望和煙密,遙憐拂水輕。色承陽氣暖,陰帶御溝清。不厭隨風弱,仍宜向日明。垂絲遍閣榭,飛絮觸簾旌。漸到依依處,思聞出谷鶯。”

從這首詩的題目看,是要求考生描寫皇家園林的春柳景色。那位考生的作品,緊扣試題要求,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了新春柳色的嬌豔風姿。全詩對仗工整,用詞精巧,音律流暢,動靜相宜。特別是第一句最後用了一個“變”字,堪稱妙筆。按照常規,人們形容新柳,一般會用“翠”、“碧”、“綠”這類形容詞,而那位考生卻用了一個動詞,一下子就把冬春交替、萬物復甦的動感生機表現出來了,起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自然高出眾人一籌。

在詩賦考試中的出色表現,為那位考生最終取得優異的考試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科所有科目考試結束後,常袞經過一番斟酌平衡,將狀元名頭授予了那位考生。一個遲到考生卻能拿狀元,也算是創造了一個科場奇蹟。這件事也印證了一個人生道理:人不可貌相,以貌取人要不得。

那位遲到考生,名叫黎逢,籍貫及生卒年均不詳。為官之後,黎逢做過監察御史。除此之外,史籍中就查不到關於黎逢的其它任何記載了。黎逢的作品存世不多,但是他在本科考試中所寫的命題賦、應試詩,卻都被完整地保留在了歷史之中,這也是比較難得的一件事情。

著名詩人兼名臣元結的兒子元友直,也參加了本科考試,並且得以金榜題名。元友直在詩賦考試中寫的應試詩,也被保留在了史籍之中。元友直的那首詩,是這麼寫的:“柳色新池遍,春光御苑晴。葉依青閣密,條向碧流傾。路暗陰初重,波搖影轉清。風從垂處度,煙就望中生。斷續遊蜂聚,飄颻戲蝶輕。怡然變芳節,願及一枝榮。”

元友直的這首詩,雖然寫得也不錯,但顯得過於中規中矩了一些,意境韻味比黎逢那首稍遜一籌。

元友直為官後,做過負責税收徵稽工作的官員(度支員外郎)。在任職期間,元友直對地方錢款物資徵收過重,令民眾苦不堪言。雖然他是為了朝廷徵收錢款,沒有裝進自己腰包,但還是引起了眾怒。各地紛紛向朝廷告元友直的狀,導致他被追責免職。在政德官聲方面,元友直與自己的老爸元結相比,差距不小。

壹點號谷荻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7 字。

轉載請註明: 唐詩與考試|39:史上最淡定,發揮最出色的遲到考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