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雨欣聊白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自從《大秦賦》開播以來,網上關於這部劇劇情、角色的討論是不絕於耳,有人覺得它高開低走,節奏太慢,有人覺得它主題偏移,配角戲份過多。
最近看完秦王親政這一段後,又有人認為秦王的計劃實在顯得刻意,明明刻意直接滅了嫪毐,或者是刺殺都行,偏偏要冒一個很大的風險。
最後犧牲了那麼多人,連自己的孩子扶蘇都差點沒了,這個計劃可謂是損失最大化了。
最近《大秦賦》的評分是一路下滑,劇情拖沓負主要責任,嫪毐戲份過多,拖延了主線劇情的發展,雖然外面也知道刻畫嫪毐的形象是為了更好的鋪墊嬴政的成長和他與呂不韋之間的嫌隙,但即便觀眾知道這一點也還是很難消化,畢竟嫪毐趙姬那點事拍了這麼多集,都快成一部宮鬥戲了。
很多觀眾在追《大秦賦》時很氣,為什麼氣,這部劇有一個梗,“什麼時候摔孩子”?
為什麼觀眾要等嬴政摔孩子?
因為這是嬴政性格轉變的最大轉折點。
歷史上,嫪毐之亂平息後,嫪毐的兩個孩子還被摔死,從此之後秦王嬴政便加冠親政開始了橫推六國之偉業。
在《大秦賦》中,觀眾們想看到的其實並不是摔孩子這件事,而是想要看秦王親政帶領大秦大軍東出函谷,摔孩子這件事的本質就是結束掉嫪毐與趙姬那點破事,觀眾只是希望劇情不要再拖了。
為了鋪墊嬴政的成長,《大秦賦》耗掉了很多人追劇的耐心,呂不韋趙姬王權在握,作為秦王的嬴政在朝堂上只能畏畏縮縮,一個響屁都不敢放。
是,我們都知道嬴政在隱忍,他是忍得了,可觀眾不一定忍得了,就這樣,《大秦賦》的評分硬是從8.9跌落到6.6,這個風評下滑幅度,在國產劇中都屬罕見。
看着嬴政隱忍再隱忍,本以為最後的爆發會讓讓人解氣泄憤,但是,看完嬴政親政之後,觀眾更氣了。
嬴政和李斯謀劃了那麼久的計劃,最後卻是慘勝,為救扶蘇公子,冬姐犧牲,好人公公犧牲,大秦將士更是犧牲無數,原本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暗中處理掉嫪毐的,如今卻死傷慘重。
要知道歷史上嫪毐之亂實際上就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主要是不想讓家族醜聞外泄,嫪毐也沒有鬧出多大風浪,可是在《大秦賦》中嫪毐完全就像個腦筋不太行的權臣一樣,如果他真的能再聰明點,很可能秦國都會毀在他的手上。
這就是秦王與李斯的謀劃啊,雖然這個計劃的重點是藉着嫪毐之亂除掉呂不韋,但是這風險冒的,也太大了,再者,嬴政馬上就要親政了,於法於情於理,呂不韋都不能再霸着權不放了,何必多此一舉再給呂不韋扣上一個嫪毐之亂始作俑者的帽子呢?這個帽子可是一座血淋淋的塚啊。
之前《大秦賦》在台詞上犯的錯觀眾都是一笑而過,比如“背水一戰”是出自秦末漢初的韓信之典故,卻出現在了嬴政的口中。
再比如“割發代首”是出自東漢末年的曹操之典故,卻再次發生在了嬴政的身上。
這些漏洞觀眾都沒有吐槽太多,尋思劇情不亂就行,但是看到後面,才知道編劇不是馬虎,這完全就是虎啊。
很顯然,《大秦賦》的評分下滑最主要原因是嫪毐和趙姬的宮鬥戲佔比太高,導致了主線進程太慢,但是現在嫪毐之亂已經結束,馬上就要東出函谷關開啓戰爭模式,想必到時候評分也會有所回升。
目前《大秦賦》已經正式進入攻伐模式,嬴政親政後收拾內亂和呂不韋,之後將完全無後顧之憂,其餘六國也該顫抖了,祖龍已經覺醒。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