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從很早的時期開始,直至19世紀甚至是更晚的時候,毛皮在歐亞大陸上一直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商品,歐洲的達官貴人們以身穿貂皮大衣為風尚,普通民眾也在追求其他種類毛皮製作的衣物。
而最晚在16世紀早期,佩戴河狸毛皮(其實是絨毛)製成的各種帽子成為了歐洲各國民眾的風尚,河狸氈帽發展成了歐洲所有帽子中最昂貴同時也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帽子。
小貼士:河狸為了能在冷水中保持體暖,在它每平方釐米的皮膚上生長出了12000~25000根毛髮,還進化出了濃密的雙層毛髮,其分別是長而粗糙、硬質的保護性外層鬃毛和細密輕巧、柔軟微卷的內層絨毛。歐洲人所需要的就是內層柔毛,制帽工人會將河狸絨毛加工成高質量的毛氈,然後製成氈帽,其在最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也不會變形,並具有出水即乾的特性。
雖然河狸氈帽的價格昂貴,但是16世紀的歐洲貴族、富裕商人和市民階級還是對河狸氈帽有着旺盛的需求,比如英國在16世紀末時,每年各種帽子的消費總量就達到了驚人的五百萬頂,這還只是英國沒算其他歐洲國家帽子的需求量呢。
隨後歐洲地區的河狸族羣就遭了大災,大量河狸被獵人捕殺,到16世紀末時,歐洲地區的河狸已經趨於滅絕,市場供應量日益減少,為此歐洲毛皮商人不惜攜帶重金前往俄國進行貿易,這讓沙皇的國庫日益豐盈。
而當殖民者們發現北美洲盛產河狸還不用繳納高昂的關税後,毛皮商人們又紛至踏來,揮舞着貨物與當地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交易,尼德蘭人(荷蘭人)、法國人和英國人都在北美洲進行毛皮貿易,這些歐洲人對毛皮的探求隨後便對北美原住民以及其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白人與印第安人的合作
很有意思的是,在歐洲人開展北美毛皮貿易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所售賣的河狸皮幾乎都是來自印第安人之手,因為大多數歐洲殖民者都不熟悉河狸的習性,並且當時的各種陷阱器還沒有被髮明出來,殖民者還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狩獵,也就自然無法捕獲太多河狸了。
而在許多印第安人的族羣中,狩獵和採集本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熟悉河狸習性,掌握各種陷阱的製作技藝,因此他們成為了毛皮貿易的主要供貨者。對此,當時的毛皮商人們有着相關記載:
“河狸的智慧足以確保它們不會被英國人逮到,後者很少或者可以説從來沒有殺死過河狸,他們沒有耐心長時間地去圍堵河狸,也很容易被河狸狡猾地躲避所欺騙,所以英國人得到的所有河狸皮毛都來自印第安人,因為他們有更充足的時間和經驗來完成這樣的工作。”
印第安人也樂於跟白人交易河狸皮,因為白人會用印第安人特別喜歡的貝殼珠、玻璃珠、歐洲工藝品、金屬工具、金屬質地的瓶瓶罐罐、槍支彈藥、鋼鐵武器、紡織品、玻璃器皿、烈酒、糧食等與之交換。
在大多數印第安人眼中,白人就好像腦子壞掉,如同瘋了一樣,竟然如此沒有理智地追求河狸皮,竟然願意拿那些在印第安人眼中非常珍貴的金屬製品與他們交換“普普通通”的河狸皮。
歐洲人如此渴望的瘋狂追求河狸毛皮並願意用各種新奇寶貴貨物交換河狸皮的情況,在當時的印第安人看來很奇怪也很有趣,他們搞不懂“白皮”是腦子壞掉了,還是怎麼了,因為河狸皮對印第安人來説不過是一種普通動物的普通毛皮而已,很容易就能夠獲得,保暖性也沒有高出其他動物的毛皮太大,因此其價值並不高,而白皮卻願意拿價值“高昂”的金屬刀具跟自己交換河狸皮,所以他們感到非常奇怪。1643年,阿爾貢金族印第安人部落的一位酋長對拜訪自己的法國耶穌會傳教士——保羅·勒熱納説道:
“英國人完全沒有理智,他們用20把這樣的好刀子(鋼鐵製作,在歐洲價格低廉)跟我們交換一張河狸皮。”
這真是一個認知差異造成的美好誤會,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在用沒什麼價值的東西從對方手裏換回了自己認為很寶貴的東西,因此,雙方都認為自己的買賣很划算。
在白人眼裏河狸皮非常珍貴,只要能夠帶到歐洲販賣,轉手就能夠獲得幾倍的利潤,至於那些用於和印第安人交易而付出的貨物價值則不值一提,一英鎊就能買到好多。
但在印第安人眼裏,河狸是他們日常生活裏最常見的動物之一,每條河裏都有它們的巢穴,其數量幾乎與蜜蜂一樣多,用處還十分單一,毛皮價值自然極低,而歐洲人帶來的金屬器具和其他商品在印第安人眼裏則具有極高的價值,能極大提高生產生活的效率。
歐洲人所輸入的商品讓印第安人欣喜若狂,因為這些商品不管是在質量上還是在用處上都比印第安人自己製作的工具強太多了,這甚至使得的很多印第安人徹底遺忘掉了自古傳下來的工具製作技藝,許多印第安人甚至還放棄了弓箭,轉而使用火槍作戰或狩獵。
金屬斧子、刀子和水壺及用水壺同樣的材質(金屬質地)製成的箭頭等工具不但比印第安人的傳統石器更好用、更耐用,而且還能讓擁有這些工具的人在其他印第安人眼中更有“威望”。印第安人非常喜歡進口的玻璃珠子和閃閃發光的紅銅或黃銅製品,會把他們作為飾物或用於儀式和慶典,因為印第安人認為這些物品上浸透着“神靈的威力”。歐洲的布料也特別受印第安人歡迎,因為這些布料可以輕鬆製成耐穿、有彈性、很輕便,還能夠防風防潮的衣物。
而隨着毛皮貿易的深入發展、擴大,雖然一些新加入其中的印第安人還會好奇白人是不是瘋了,竟然願意拿各種好東西與自己交換河狸皮,但大多數已經接觸過毛皮貿易的印第安人都開始將河狸皮視為一種高價值貨物了。
在那些與毛皮商人進行毛皮貿易的印第安人部落或村莊裏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他們手中以往無用的河狸皮變得昂貴起來,因為能用它從白人手中換取任何想要的東西,一位印第安人酋長認識到了毛皮貿易對自己和自己部落的影響,也認識到了河狸皮的價值,他這樣對一位白人説道:“河狸什麼都能換,包括水壺、斧子、長劍、小刀、麪包,概括地説就是所有東西……”。
河狸皮既成了商品,也成了最硬通的一般等價物,可以將其作為貨幣使用,即使是印第安人與印第安人之間的部族交易中,也越來越用河狸皮來付款了。而大多數印第安人在白人帶來的新奇貨物面前也失去了一切理智,他們拋棄了以往的傳統,開始專門獵取河狸,以獲得其毛皮,然後拿着毛皮與白人或是印第安人二道販子交易自己想要的商品。
這種變化在印第安人族羣中非常普遍,毛皮貿易嚴重影響了印第安人的生活,許多印第安人開始像白人那樣重視河狸皮了,因為雖然印第安人在捕捉河狸時只需要付出很少的成本,但是卻能夠通過向白人售賣河狸皮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自己在本部落內,甚至更廣泛的印第安人羣體內的地位。一些印第安人為了與毛皮商人交易,甚至不惜把自己身上的衣物(河狸皮製作而成)脱下售賣:
“他們(印第安人)不再穿毛皮製作的衣物了,不是因為這些衣物不如英國面料,而是因為毛皮(河狸皮或其它動物的毛皮)變得太有價值了,他們捨不得穿……歐洲商品非常受印第安人歡迎,印第安人把所有的毛皮都拿來交換了,甚至連身上穿的都脱了下來。臨走之前,赤身裸體的印第安人還説他們第二天會帶更多的毛皮來,結果他們真的又來了。”
原本在歐洲毛皮商人到來以前,印第安人只會殺死能夠滿足自己需要數量的動物,他們從不會囤積河狸或其他動物的毛皮,而是隻要足夠個人使用就可以了,然而歐洲毛皮商人到來以後,印第安人與河狸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發現歐洲人想用自己商品換取的只是自己手中最常見的河狸皮時,印第安人立刻全心全意投入到了這項事業中去了,這下印第安人區域裏的河狸算是遭了大災,印第安人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當一些印第安人部落居住地附近的河流、湖泊裏的河狸被捕殺乾淨以後,他們又將目光看向了無人居住的荒地,而當附近荒野中的河狸也被殺光以後,他們又把目光看向了鄰居,許多印第安人部落都因為想要獨佔河狸生活的區域,而與其他印第安人部落爆發戰爭,歐洲人形象的將這種戰爭稱為“河狸戰爭”。
顯然,曾經嘲笑白人腦子壞掉一樣追求河狸皮的印第安人,其現在的理智也不見得比白人高多少,一些歐洲探險者聲稱印第安人為了與白人進行毛皮貿易,甚至會不顧危險地在浪濤最猛烈的地方接近探險者的船隻,然後用毛皮交換“小刀、魚鈎或其他鋒利的金屬工具”,印第安人實在是太想要這些東西了,不惜將生命置之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