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會戰碰上湯恩伯十三軍,台兒莊會戰遇到五十九軍,崑崙關又碰上剛組建的第五軍,都被打得丟盔卸甲,第五師團損失慘重。台兒莊一戰,更是遭遇殲滅性打擊。這都是第五師團的英勇戰績。加上其侵華之初的師團長板垣徵四郎是中國通,在侵華時期一直在華作戰,所以第五師團在抗戰劇中出鏡率也相當高。
説起來,這個第五師團也是日軍17個常備師團之一,所以一向被視為日軍中的甲級師團,戰鬥力也比較好。侵華之初,該師團在師團長板垣徵四郎的率領下,充當日軍侵華的馬前卒,一直衝在最前面,從南口會戰一路打到徐州,又打到西南的崑崙關,也算是從南到北,穿越中國了。
南口會戰時,國軍主力尚未遭遇重創,老兵為主,加上又是期盼已久的抗日戰爭,所以國軍各部隊的士氣都是比較高的。其中,奉命增援的湯恩伯第十三軍是中央軍,武器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板垣師團和十三軍交手之後,雖然雙方都損失慘重,但對侵華以來未曾遇到重挫的日軍而言,板垣師團的損失讓日軍非常震驚。
不過,要説第五師團的戰績,當然也是勝多敗少,確實在日軍侵華過程中表現十分積極。但搞笑的是,國軍在抗戰期間的勝仗不多,尤其是大勝不太多,但第五師團卻就有兩個。台兒莊之戰,日軍磯谷師團和板垣師團兩個師團,都遭到了殲滅性打擊,損失過半,失去戰鬥力,不得不退回莒縣和嶧縣等待救援。
退回莒縣之後,日軍兩個殘破師團已經是驚弓之鳥,如果國軍能鼓足餘勇,奮力進攻,完全有可能把這兩個師團全殲。但此時國軍之前的主力部隊五十九軍損失三分之二,孫連仲、龐炳勳部都損失慘重,無力再戰,唯一有餘力的湯恩伯軍團追而不擊,才讓這兩個師團喘了口氣,等到日軍增援之後,又開始反攻,導致徐州會戰以國軍失敗告終。
雖然在台兒莊吃了一記悶棍,但第五師團輸得並不冤枉。在華北和淞滬會戰、南京保衞戰結束之後,第五戰區的主力部隊是五十九軍和湯恩伯的17軍團,17軍團下轄13軍和52軍,而52軍的軍長正是此前長城抗戰中表現突出的關麟徵。到徐州會戰前後,國軍其餘主力部隊均已遭受慘重損失,所以59軍和湯恩伯軍團堪稱一流主力了。
崑崙關之戰時,第五軍剛以200師為基礎組建起來,不過,200師是在國軍原來由軍委會直轄的裝兵團為基礎組建起來的,杜聿明任代軍長。200師也是國軍當時唯一的以蘇聯援助的武器為主組建起來的機械化部隊,雖然當時的機械化用今天的標準來看,只能算是摩托化,但裝備在日軍面前已經有相當優勢了。
崑崙關之戰前,日軍調整了中國派遣軍的人事安排,第五師團師團長板垣徵四郎中將調南京任中國派遣軍參謀長,今村均繼任第五師團師團長。在順利攻佔南寧之後,國軍部署反攻,今村均認為完全不可能,所以漫不經心,仍然分兵繼續向中越邊境的友誼關一帶進攻,留在南寧附近的僅有一個旅團。
第五軍此時的三個師,除了戴安瀾任師長的200師,還有鄭洞國的榮譽一師和邱清泉的新編22師,蘇制、意大利制和德制坦克百餘輛,而日軍此戰沒有坦克,所以國軍在武器裝備上佔優勢。國軍先由200師攻擊崑崙關的800餘人,今村均派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率21聯隊增援,被榮譽一師和新編22師包圍,日軍大部被殲,少數逃走,中村正雄被擊斃,之後今村均任命42聯隊聯隊長坂田元一大佐代理旅團長,也被擊斃。
此戰日軍傷亡8000餘人,第五師團的21旅團兩任旅團長被擊斃,除了代理旅團長的42聯隊聯隊長,另一個聯隊21聯隊的聯隊長三木大佐也被擊斃,整個旅團傷亡6000餘人,基本被全殲。這是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之後,國軍少有的幾次勝仗之一,而且,這次國軍雖然也有部隊掉鏈子,但總體而言,還能完成對日軍一個旅團的全殲,實屬不易。
而且,此戰中杜聿明還用了非常典型的圍點打援的戰術,先包圍崑崙關的一個日軍大隊,吸引南寧的日軍主力來增援,然後在路上設伏打援。雖然打援不算太成功,沒有將援軍完全消滅,但也嚴重消耗了日軍增援部隊,為之後全殲崑崙關守敵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