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滿分,物理不到20分,考上清華,轉而學物理,成了一代大師
憶往昔,以身許國,何以事不為?
棄文從理,潛心學術,只爭朝夕。
“我沒有專業,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一、文史滿分,棄文從理
1912年10月9日,錢偉長出生於江蘇無錫,從此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錢偉長在中學時屬於“偏科生”。
他對數理一竅不通,數理化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沒學過,考的是0分。
好在,因為叔叔是國學大師,他在國學和歷史方面,很有優勢。後來,憑藉着中文和歷史雙滿分,他被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央大學五所名牌大學同時錄取,最終他選擇了清華大學歷史系。
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錢偉長從收音機裏聽到這個消息,拍案而起説:“我不讀歷史系了,我要學造飛機大炮,決定要轉學物理系以振興中國的軍力。”
面對一個文史滿分,物理一竅不通的學生的申請,物理系院長吳有訓很是頭疼。一開始他堅定拒絕錢偉長的轉學要求,後被其誠意打動,答應他試讀一年,一年後每門都要及格才保留資格。
為了能儘早趕上課程,錢偉長早起晚歸,來往於宿舍、教室和圖書館之間,極其用功。
他克服了用英語聽課和閲讀的困難,一年後數理課程超過了70分。
從此,錢偉長邁進了自然科學的大門。
畢業時,他成為了物理系中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
他説:“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二、不去日本,不留美國
1939年,錢偉長考取了中英庚款會的留學生,獲得了加拿大的留學資格,但由於搭乘的輪船需在日本停留三天,他放棄了此次的輪船。
直到1940年,終於有不在日本停留的輪船,他才踏上其國外求學之路。
他説:“我只乘不過日本的輪船。”
1942年,錢偉長獲得多倫多大學數學系博士學位。
在1942到1946年間,錢偉長師從馮卡門,專門研究如何製作火箭、人造衞星以及降落傘。
1947年,錢偉長取得一個赴美從事研究工作的機會。
他到美國領事館填寫申請表,發現最後一欄寫有一句話——
“假如中國和美國開火,你會為美國效力嗎?”
錢偉長很堅定地填上了“NO”。
在美國時,錢偉長、錢學森、郭永懷這幾個人常説,將來我們一定要回去辦一個比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還要好的大學,讓美國人到中國來留學。
抗日戰爭勝利後,錢偉長以“久離家園、懷念親人”為由,放棄了高薪職位,選擇歸國。
1946年5月,他從洛杉磯搭貨輪返上海,8月初又從上海搭輪船回到北京清華園,此時,他已經和祖國闊別了8年之久。
在母校清華大學,他成了一名普通的教授。
9月,愛妻祥瑛自成都攜已6歲的兒子元凱赴京,錢偉長才第一次見到兒子。
後來,錢偉長身處困境卻研究不輟。
他追求科學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歇,他把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科學,獻給了祖國的強盛與發展。
他用赤子般的愛國情懷,實現了科學救國的偉大抱負。
二、低調謙虛,熱愛祖國
錢偉長是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之一,師從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
回國後,錢偉長開創了中國大學裏第一個力學專業,為中國的機械工業、土木建築、航空航天和軍工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被人稱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
艱苦條件下,他堅持科研,在應用數學力學領域成就非凡,成為我國“兩彈一星”元勳,與錢學森、錢三強並稱“三錢”,同時還擔任《清華工程學報》主編等審稿工作。
教學之餘,錢偉長繼續在潤滑理論、圓薄板大撓度理論、錐流和水輪機曲線導板的水流離角計算等領域不懈科研,撰寫並發表了8篇有影響的論文。
除了科研貢獻,錢偉長對我國教育事業貢獻也很大。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豐富的高等教育理論,堅持三分制辦學,出版多部著作。
後來,他在上海大學就任校長,27年間,不拿學校一分錢工資,也沒有自己的房子。
錢偉長為人謙遜低調,當選為2010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組委會是這樣評價他的——
“從義理到物理,從固體到流體,順逆交替,委屈不曲,榮辱數變,老而彌堅,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學,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義有祖國。”
作為“三錢”之一的學界巨星,錢偉長提出的“淺殼大擾度方程”被國際學術界譽為“錢偉長方程”;在圓薄板大擾度問題上,他提出的以中心擾度為小參數的攝動法,在國際上稱為“錢偉長法”。
這些科研成果是後人取之不盡的寶貴財富,而他,也的確為了祖國貢獻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