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有關黃忠與魏延的文章,討論比較激烈。後面又寫了一篇有關魏延的文章。今天這篇文章,我則想主要來談談老將黃忠。黃忠與關張馬趙同在一傳中,但是有關黃忠的篇幅極短,甚至鋪不滿半頁。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希望從史料的蛛絲馬跡之中去為各位還原一個更加真實飽滿的黃忠的形象,為這位我所喜愛的老將留下一些文字。
黃忠
一、從黃忠的家世説起
三國時代,是一個非常重視家世的時代。在劉表治下的荊州,除非你是大族子弟,不然即便你本事通天,也很難坐擁高位。關於黃忠的家世在《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我認為黃忠應該是出身自荊州大族安陸黃氏,但是黃忠並非是嫡系血脈,而是比較遠的旁系血脈。
在一個龐大的家族之中,嫡系血脈往往更加受到重視,而旁系血脈則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邊緣化,具體情況例如劉備。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隨着血脈的逐漸邊緣化,到了劉備的時候家中只能靠織蓆販履而生,我認為黃忠的情況也是類似的。
我認為黃忠出身自安陸黃氏,主要是因為黃忠在劉表治下擔任中郎將。能在劉表下獲得一官半職,首先你本人是要有世家身份才有可能的,劉表將士庶之辨看得格外重,遠超其他諸侯,黃忠可能也是因為此種緣故才獲得了一官半職。
安陸黃氏的開創者為東漢大臣黃香,黃香便是江夏安陸人。黃香有子孫黃瓊、黃琬皆官至太尉,天下聞名。而江夏太守黃祖據推斷便是江夏安陸黃氏之後,因為劉表任用地方豪傑而脱穎而出,擔任江夏太守。
黃香是出了名的孝子
黃祖與劉表之間的關係可以説是一種合作利用關係而並非是單純的上下級關係,可以説黃祖屬於那種“聽調不聽宣”的人,整個江夏郡也被黃祖打造成了鐵板一塊。
黃忠,在《三國志》中記載其為南陽郡人。我們上面説了黃家應該是江夏郡人,因此黃忠很有可能是那種旁支血脈,因此不被重視,未與其族人共同居住,只得居住在南陽。
黃忠雖然有本事,但是血脈的限制使得黃忠在荊州只能做一個“邊緣人”,他一直不被重視,也未有高升。
黃忠有一身本事但是難以施展
二、“邊緣人”黃忠的荊州歲月
在《黃忠傳》中記載,劉表曾經任命黃忠為中郎將,跟隨劉表的侄子劉磐鎮守長沙攸縣。其中寫到:
“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
這是一段寥寥的記載,但是我們從中可以挖出一些東西來。黃忠與劉磐在長沙攸縣與誰交戰呢?那就是孫策手下的名將太史慈了。在《太史慈傳》中有如此記載:
“劉表從子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於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昏,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
太史慈可以説是一直鎮守在這個地方防備劉磐以及黃忠,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建安十一年太史慈身亡。太史慈歸順孫策的時間大約是在195年,之後太史慈在206年去世。也就是説太史慈很有可能在這一片地區與劉磐等人僵持了非常多的年頭,我們於是可以大體勾勒出黃忠在荊州的人生軌跡。
黃忠在荊州之時,跟隨着劉表的侄子劉磐防備孫策。劉磐為人驍勇善戰加上黃忠的輔佐,二人多次掠奪孫策周邊諸縣,令孫策防不勝防。此後孫策得到了大將太史慈,讓太史慈去防備劉磐,因為太史慈善於用兵,太史慈便與黃忠劉磐等人僵持上了,這一僵持就好多年。
黃忠恐怕和太史慈有過交戰
因為沒有戰功累積,黃忠在荊州一直都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中郎將,而這個中郎將的名號也隨着亂世的愈演愈烈而逐漸貶值。
中郎將曾經是一個比較輝煌的職位,僅僅低於將軍,是有戰事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但是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武將官職也開始濫封,甚至連盜墓賊都可以成為“發丘中郎將”,因此足見中郎將這一官職已經大大貶值。
黃忠鎮守攸縣之時,大約是在196年-206年之時,因此我認為黃忠的中郎將被封之初還沒有貶值,但是後面隨着中郎將的封而逐漸貶值,但是黃忠的職位卻一直沒上去,可見黃忠在劉表軍中雖然被任用,但並非是大用,可以説黃忠是被耽誤了將近十年的寶貴時間。
黃忠下一次升官就是到了曹操攻克荊州的時候了。曹操攻克荊州,大封荊州羣臣,封了黃忠為裨將軍,黃忠看似升官,但是實際上只不是沾了別人的光。在《劉表傳》中記載:
“太祖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侯者十五人……其餘多至大官。”
曹操在對荊州人士多有大賞,封侯封大官者不計其數。曹操並不熟悉荊州內部的官員情況,他的封賞依據基本上就是誰的家族勢力大就給誰高官以安撫荊州人士。因此我們可見黃忠在荊州的位置是比較邊緣化的,而且黃家的地位隨着黃祖之死也逐漸衰落,黃忠雖然是黃家之人,但是在這一輪封賞之中並未獲得太多。
因此個人認為,黃忠因為常年與太史慈作戰,對手太強並沒有取得什麼大的功勞,導致黃忠一直升不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可以説他在荊州聲名不顯,屬於一個被邊緣化的邊緣人,即便是在後來的曹操二次分功之時,黃忠也沒有獲得重用。
在曹操的封賞之中,黃忠也沒有獲得重用
三、投靠劉備後的崢嶸歲月
黃忠成為了曹操的部署之後,依然是在長沙攸縣任職,並沒有大的調動,説明曹操也並不清楚黃忠的能力幾何,因此將其置於舊狀。此後長沙太守韓玄投降劉備,黃忠也隨之投降劉備。在書中用了“忠遂委質”,何謂委質呢?其解釋是這樣的:
“名書於所臣之策,屈膝而君事之,則不可以二。”
説簡單一些就是黃忠帶着禮物,主動以臣子之禮向劉備屈膝恭順表示忠心不二,日後不再背叛。我們可以想象,在荊州多年的老將黃忠為了博得一次成功的機會,主動帶着禮物向劉備投誠,表現出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劉備剛剛平定荊州,需要的也是荊州人士的支持,二人便不謀而合。黃忠帶頭表忠心,劉備則給黃忠一個出頭的機會。
劉備果然給了黃忠一個出頭的機會,在進攻劉璋的時候,劉備將手下宿將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全部留在了荊州,而老將黃忠則脱穎而出,身體力行,為自己博取一份功名。據記載:
“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
我們前面説了,跟黃忠等人對壘多年的太史慈在建安十一年以四十一歲的年齡去世,我們假設黃忠與太史慈年齡相仿,那就劉備進攻蜀地的時候,黃忠至少也是年近五十了。在如此高齡的情況下黃忠依然拼命廝殺,要知道這“先登陷陣”看似威風,實際上都是陣亡率極高的事情,最終黃忠成功了,被劉備封為了討虜將軍。
黃忠是真正意義上的勇冠三軍
在建安二十四年,可以説是黃忠的巔峯時刻,即定軍山之戰。如果我們繼續按照此前的推算,黃忠這個時候的年齡應該是將近六十歲。漢代人均壽命不到四十歲,因此黃忠此時已經可以説是老年人了。
而黃忠的對手夏侯淵則是成名多年的將軍,論威望遠遠在黃忠之上,而且其手下率領的極有可能是曹操最為精鋭的中軍部隊,被稱之為“淵眾甚精”。面對着強悍的敵軍,黃忠打出了人生中最為壯美的篇章。這一段描寫非常精彩,在《黃忠傳》中記載:
“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戰場之上,往往是“求死者生,求生者死”,黃忠或許已經明白自己年齡頗大也離死不遠,因此拿出了搏命的架勢,親自帶頭衝鋒,一戰斬掉了夏侯淵,最終黃忠被劉備封為了徵西將軍,可以説在蜀國陣營之中,斬殺的最高職位的敵將就是夏侯淵了。在另一本奇書《古今刀劍錄》中,也對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的出色表現有着描寫,雖然略顯誇張,但是我們也可一窺黃忠的神勇姿態:
“黃忠從先主定南郡,得一赤刀如血。與漢中擊夏侯淵,一日之中,手刃百數。”
《古今刀劍錄》成書於南朝時期。此書略可反映當時人們心中的黃忠的形象,他確實是一名身先士卒、以命搏殺、武藝高強的大將。
但是即便這樣,黃忠擺脱了自己“邊緣人”的角色了嗎?沒有。當黃忠以自己的蓋世之功被劉備封為後將軍的時候,諸葛亮跟劉備説恐怕關羽會不高興,認為黃忠論名望還是趕不上關羽、馬超等人。關羽也大喊:“大丈夫終不與老卒同列!”
關羽為什麼瞧不起黃忠?我想除了黃忠是個老將之外,也因為黃忠曾經“委質”於劉備,在關羽看來,這等搖尾乞憐的人不配跟自己平起平坐,自己是“大丈夫”,黃忠不過是個“糟老頭子”。但是關羽難道就忘記了自己曾經給曹操效力一事嗎?
黃忠被封為後將軍的第二年,他便去世了,黃忠在去世的時候,究竟是因為自己得以建功立業而大喜,還是因為自己一直是個邊緣人而大悲呢?我們就無從得知了。黃忠之子黃敍早死,黃忠一脈就此斷絕。
黃忠被關羽所看不起
四、總結
如何評價黃忠?我想老爺子確實不容易。黃忠和亂世中的無數人一樣,都想建功立業,都想給家族添光增彩,但是他連參與其中的機會也沒有。黃忠人生中最為重要的十年,全部都消磨在了與太史慈漫長無天日的對峙之中,導致自己聲名不顯。
此後劉備興起,黃忠彷彿抓住了生命中最後一根稻草,他寧可“委質”劉備,放下自己多年的尊嚴,只為了換取一個出頭的機會。劉備也給了黃忠這個機會,最終在定軍山一戰,黃忠力斬夏侯,可以説是“封神”了。
正如陳壽所評價:“黃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黃忠才是蜀漢之中真正意義上的勇冠三軍的人物。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