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讀大學就該去大城市,而不要等到畢業了找工作才去!
讀大學,同等情況下,首選大城市;實在不行,哪怕學校差一點兒,也最好去大城市。
在小城市讀書,缺少最頂級的競爭意識和領先的思維,久了,自己已經全面落後了還不知道,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也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和機會,在不斷混日子中,可能激情和能力就不斷消解了;最大的毒害就是限制了自己的發展可能,讓自己看不到可能性,誤以為其實不管在哪裏,大家都差不多,沒什麼區別。
但是,去大城市讀書,可能完全不一樣,甚至恰好相反。
去大城市,可以開拓思維,讓自己的思維領先。
大城市裏,大量優秀者聚集,這種聚集,能讓處於其中的人開拓思維,保持思維領先,甚至走在時代前面。
在小城市讀大學,容易讓人思維受限,覺得差不多也就這樣,你再拼再努力最後還不是找個工作,沒什麼太大區別,進而在行動上就“怎麼好混怎麼混”;在大城市讀書,通過不斷增長的見識和優秀者帶來的思維震撼,能夠幫助自己拓展視野,提升思維,開闊眼界。思維提升,努力跟上,久而久之,就在不經意間領先於很多人了。
去大城市,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多的可能。
不管是學習還是實踐,大城市都有更多的機會。在小城市,説學習,估計就是指上課、四六級和期末考試,除此之外就很少有其他方面的學習機會了。
但是在大城市學習,你會發現,除了可以聽到本科教材上的作者親自上的課,可以去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甚至可以跟各種行業大牛面對面交流。
如果在大城市讀書,你會見識更多可能,發現原來很多事情只要不設限都可以辦到:
原來你可以和頂尖的人接觸,甚至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原來你可以參與全國甚至全世界範圍內的會議;
原來你可以在北上廣找到具有競爭力的工作;
原來你可以談論改變社會改變世界卻毫無違和感,因為你真的有可能做到;
原來你不管做什麼之前被別人嘲笑為痴心妄想的事情,都會有很多和你一樣的人,與你相視而笑,攜手同行;
原來你可以擁有很多在小城市讀大學根本見識和想象不到的可能……
去大城市,可以接觸更多優秀的人。
大城市優秀的人,肯定要比小城市多。在大城市讀書,就算你讀的學校沒有那麼優秀的同學、老師和著名人物,但是你完全可以走出學校,去其他學校,去社會上,和優秀的人有更多接觸。
接觸得多了,在潛移默化當中,可能自己就變得優秀了。
去大城市,可以找到更多優秀的教育資源。這些優秀的教育資源,往往意味着頂尖的師資和研究水平,對於大學階段學到真本領乃至今後高起點的就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直以來,我國各城市高校資源差距非常大。東部發達地區遠遠領先中西部地區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從教育部剛剛公佈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來看,各大城市擁有的優秀學科,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漢佔據A+學科前五名。其中北京優勢較大,上海、南京也有相對優勢,杭州和武漢持平。在C-以上學科總數上,前十名分別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漢、西安、廣州、成都、天津、杭州、長沙。
非省會城市中,青島、無錫、廈門、徐州具有A+學科,尤其是青島,A+學科數目位居全國前列,這得益於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貢獻。
高等教育還呈現出城市集羣特徵。華東的長三角地區教育強市眾多,華北的京津冀地區也表現不俗,東北部分有老牌教育重鎮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華中武漢長沙雙星閃耀,西南成渝相互輝映,西北的西安蘭州遙相呼應。而深圳也即將異軍突起,與青島一道成為高校引進的典範城市。
全國主要城市高校學科實力前20強
給大家詳細盤點一下國內10大高校聚集的城市,在這裏都是高校林立,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只包括二本及以上學校在各地的分佈情況,軍校除外。)
1、北京,據説一些高校要遷到雄安新區,不過幾年內仍是國內頂尖教育資源彙集地!
2、上海,國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3、武漢,擁有全國最多的大學生在校人數,高校聚集地主要集中在東湖周邊,是一個高校圈,教育資源特別豐富,還有七校聯盟一説。
4、南京,六朝古都,人才薈萃,非常適合生活和學習的城市。
5、西安,你一定要去一次西安,即使不去讀書。
6、廣州,“北上廣”中的“廣”就是廣州,你懂的。
7、天津,港口城市,相比北京這裏非常適合生活。
8、成都,應該是國內最會生活的城市,到處的茶館和小吃,很是愜意。
9、重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
10、長沙,中部一所低調有內涵的城市!
最後還想説,如果將來沒有去大城市,不論在哪裏讀書,都要努力利用身邊的資源,豐富自己!
聲明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青塔,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