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7日,在北京,一位91歲的老婦人因病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在老人病重和去世後,多位國家領導人都曾以不同方式,向老人家表達了深切的慰問和悼念。
這位走過近一個世紀之久的老婦人,有着讓人欽佩的人生經歷。
她曾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兩次翻越大雪山,三次穿越草地,雖為弱女子,但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她多次冒着生命危險,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各項任務,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都對工作盡職盡責,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從不退縮,在工作崗位上,她是出色的同志,在生活中,她平易近人。
作為妻子,她對家庭負責,對丈夫體貼,他和愛人是革命伴侶,他們一起走過了最艱難的革命歲月。
這位老人,就是開國大帥劉伯承的夫人---汪榮華。
他們的故事,還要從汪榮華小時候説起。
1
時光倒回到1917年,那年,六安市郝家集的一户貧苦的農民家庭迎來了一位女嬰,父母為她取名為汪榮華。
汪榮華的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除了種地以外沒有其他收入,日子雖然艱難,但總歸能填飽肚子。
在那個年代,只要不餓肚子就是最大的福氣了。
轉眼間,到了1927年,汪榮華也已經十歲了,在時間的歷史長河裏,十年無非是滄海一粟,村裏的一切都沒有太大的變化,貧窮依然是人們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但這一年的中國,卻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改寫歷史的南昌起義爆發了,那一聲槍響,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打破了萬里山河中,無數貧苦農村的寧靜,就連汪榮華生活的小村子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自此以後,紅色力量開始注入郝家集,經常有人來宣傳革命思想,年僅十歲的汪榮華,彷彿看到了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那是一個人人平等,沒有壓迫的世界。
在這期間,汪榮華的姑父對她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她的姑父畢業於復旦大學,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他不經意間的影響下,汪榮華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渴望能為貧苦百姓,做一點事。
少婦送郎當紅軍,父母送子上戰場,當時人們都以參加紅軍為光榮。
1930年,汪榮華的父母也將女兒送去參軍,無奈年齡不夠被拒收了。
次年,年齡符合的汪榮華加入了新兵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她離開家鄉,跟隨部隊開始踏上了新的征途。
那年,汪榮華年僅14歲,但她信仰堅定,立志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
2:
歷經種種艱難,汪榮華和隊伍一直轉戰到了英山,並加入了紅四軍十二師。
起初,汪榮華任政治部宣傳委員,後又調入英山縣委負責青年婦女工作,主要就是走家串户,宣傳紅軍的革命思想,動員大家積極參軍。
因為革命需要,汪榮華工作多次被調動,她既從事宣傳工作,也曾參加過武裝鬥爭,還曾擔任過紅四方面軍十二師衞生部醫務員。
不管在哪個領域,汪榮華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她不怕苦,不怕累,心裏只有任務,沒有自我
。
1932年,因為蔣介石對鄂豫皖進行多次“圍剿”,汪榮華她們的工作開始面臨種種困難。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脱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徵。
1935年,汪榮華跟隨紅四軍方主力軍加入了長征的隊伍中,在長征途中,她擁有多重身份,
既是宣傳員,又是戰鬥員,還是救護員,經歷了數次生與死的考驗。
彼時,19歲的汪榮華還不曾想到,在異常艱難,隨時面臨死亡的長征之路中,竟然會收穫一段白首不相離的愛情。
3:
其實,在沒有見到劉伯承本人時,汪榮華就對他早有耳聞,她知道劉伯承是黨內的孫武,在巧渡金沙江時助紅軍脱險。
那會汪榮華以為,劉伯承一定是位身材魁梧的武夫形象,沒想到見到本人後,她大吃一驚。
劉伯承非但不是粗狂的彪形大漢,相反他温文爾雅,眉宇間自帶一股英氣,給汪榮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冥冥之中,二人自有不解之緣。
不久後,汪榮華就被調到了總參謀部四局,在劉伯承手下工作,二人天天相處,對彼此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加深了了解。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劉伯承知道汪榮華出身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小小年紀就參加了紅軍。
1936年,過草地的時候,汪榮華身體不適,拄着棍子走的非常慢,搖搖晃晃看着非常痛苦。
這一幕恰好被劉伯承看見,他不但對汪榮華很關心,還堅持讓她騎自己的馬。
其實不止對汪榮華,對其他同志劉伯承也如此,因為糧食短缺,物資緊張,許多人餓得沒有力氣走路,劉伯承都會將馬讓給士兵,自己深一腳淺一腳地在草地裏穿行。
劉伯承的平易近人和高貴的品格,讓汪榮華欽佩不已,對他又多了一絲敬仰,當劉伯承堅持讓她騎馬時,汪榮華心裏滿是感動,她連忙拒絕説:
“我還行,很快就能追上隊伍。”
但劉伯承堅持讓汪榮華騎馬,那一刻,雖然腳下是泥濘,但汪榮華的心裏,卻升起一股暖流。
經過一起工作,一起過草地,不知不覺中,劉伯承對汪榮華產生了別樣的感情,雖然彼此有着近25歲的年齡差,但劉伯承知道,自己愛上了這個堅強又善良的姑娘。
一段半個世紀之久的緣分,慢慢浮出水面。
4:
1936年的一天,忙完工作的劉伯承決定向汪榮華表白。
那天,劉伯承處理完工作,開始耐心磨墨,然後拿起筆,思考了許久,才工工整整寫起蠅頭小楷來。
他的情書不是幾句簡單的話,而是一連寫了幾篇,每個字都是自己內心最真誠的獨白,然後他將那些情書裝在信封裏,讓通訊員黃興當面交給汪榮華。
黃興預感到這封信不一般,一刻也沒停留,就來到了汪榮華的住處,興奮地説:“
汪榮華同志,這是我們劉總長給你的信,首長囑咐我一定要當面交給你。”
黃興走後,汪榮華打開信,看到工工整整的字跡和真情表白,臉上瞬間紅暈了,這是她第一次收到情書,還是首長寫的,她內心裏有激動,但也有不安。
汪榮華覺得自己配不上劉伯承,所以她並沒有立刻答應劉伯承的追求。
但劉伯承沒有放棄,他將汪榮華約出來,直截了當地問:“你到底有什麼顧慮啊?”
汪榮華將自己顧慮完完全全地説了出來:
“
我是個普通農民的女兒,文化低,知識淺,又不懂軍事,對戰略戰術更是一竅不通,與你相比,不論資歷、學識和其它方面,都相差十萬八千里,咱們結合,怕是不大合適
。”
汪榮華鼓起好大勇氣,才説出自己心裏話,沒想到劉伯承聽後,竟然大聲地笑了,他説:“
這有啥子關係嘛!我家也是貧窮農民,祖父還當過吹鼓手。為此,我考秀才被縣官趕出了考場。正因為我們窮,活不下去,才起來革命,才走到一起來了。只要我們有共同理想,志同道合,就能結成革命伴侶,永遠戰鬥在一起,白頭到老!至於文化知識水平低一點,你可以努力,我盡力幫助你。”
劉伯承的一席話,徹底打消了汪榮華內心的顧慮,他們之間終於突破了心理障礙,彼此都知道,對方是最適合自己的人。
汪榮華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姑娘,當從河邊散步回來後,她關切地問劉伯承:“
你眼睛不好,給我寫信還用毛筆寫那麼工整的小楷,多費眼睛呀!”
劉伯承認真地説:“
生平第一次寫這樣的信,當然要認真囉!
”
他們戀愛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盼着早點和他們的喜酒,
1936年的中秋節,劉伯承和汪榮華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因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他們結為了革命夫妻。
婚禮上沒有鮮花,沒有豐盛的美味佳餚,只有同生共死們的戰友送來的祝福,但汪榮華深感幸福。
回想她和劉伯承從相識到相愛到結婚,他們一起工作,一起過草地,一起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和困苦。
在這樣的環境下沉澱出的愛情,沒有風花雪月的浪漫,卻寓意深遠,他們的愛經得起歲月的考驗,也經得起外界一切困難的考驗。
5:
汪榮華和劉伯承都是彼此的初戀,婚後的他們,兩顆心緊緊地連在一起,劉伯承一直堅持幫汪榮華學習文化知識。
劉伯承不但督促汪榮華要多讀書,還讓她堅持練字,平時也會給她講歷史,在丈夫的督促和幫助下,汪榮華的進步非常快。
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從未想過會擁有安寧的日子,婚後不到一週,劉伯承就接到命令,率領紅軍大學從甘肅成縣向環縣的曲子鎮轉移,作為他的妻子,汪榮華義不容辭地跟着丈夫踏上了新的征程。
戰爭年代,危險隨處都在,那日他們沿着山溝向保安疾進時,突然遇到了敵機,接着一聲震耳欲聾的響聲後,炸彈在他們身邊爆炸了。
濃煙滾滾中,汪榮華看到劉伯承倒在地上,身邊是一灘血,她心一緊:“
不好,伯承受傷了。”
汪榮華流着淚為丈夫包紮傷口,劉伯承安慰説:“
不要緊,打仗掛彩,乃兵家常事。
”
這時劉伯承低頭一看,汪榮華的腿部也負傷了,頓時心痛無比,他深情地説:“
榮華,數你傷輕,趕隊伍去吧!”
危機關頭,最考驗感情,劉伯承和汪榮華這對新婚夫婦,在結婚一週後,就面臨着生死的考驗,這也讓他們的感情更加堅固了。
汪榮華怎麼忍心離開受傷的丈夫,她一邊哭一邊搖頭:“
我不能丟下你,丟下你們,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
劉伯承也不捨得汪榮華,但若留下隨後都有生命危險,緊要關頭不能牽扯太多個人感情,於是他用命令的口吻説:
“我命令你走,現在能減少一個人的犧牲,就是為革命保存一份力量。這裏離我們的隊伍不遠,你快走,還來得及。
”
軍令如山,哪怕是夫妻也如此,汪榮華只能和警衞員一瘸一拐地離開,她一步三回頭地看着自己的丈夫,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革命年代,有時候一別就是一生,為了勝利,為建立一個新中國,他們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好在最後他們都成功脱險,當再次見面時,彼此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就這樣,汪榮華和劉伯承克服了千難萬險,彼此扶持、彼此鼓勵攜手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而偉大的長征路也給他們的愛情注入了新的力量,讓他們更有信心,往後餘生,不離不棄。
長征結束後,抗戰爆發了,他們一起走過了極端殘酷的八年抗爭和三年內戰,他們在戰場上並肩作戰,生死與共。
汪榮華不但負責劉伯承的飲食起居,她也是他工作上的好幫手,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他們付出了自己青春,付出了自己血汗。
婚後不久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為了事業,他們只忍痛將孩子託付給保育院或者老鄉。
沒有父母願意錯過孩子的成長,但和偉大的革命事業相比,小家的聚散離合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一直到解放後,汪榮華夫婦才將孩子接到身邊,打了半輩子仗,他們終於有了安穩的生活,孩子也終於體會到了什麼是父愛和母愛。
6:
新中國成立後,劉伯承一直忙於新中國建設,汪榮華也如此。
她先是擔任西南局幹部子弟學校教員,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她又進入軍事學院俄語訓練班學習,後擔任高等軍事學院秘書。
雖然進入了和平年代,但汪榮華依然保持着革命時期的習慣,生活中她平易近人,勤儉樸素,工作上她永遠身先士卒,從不搞任何特殊,為此她也贏得了身邊所有人的尊重和愛戴。
1960年,汪榮華開始擔任劉伯承的秘書,她協助劉伯承處理、承辦了大量的文電等工作,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在她眼中,工作就是使命,是不允許有失誤的。
回到家,她又開始操持一家人的飲食起居,不但將劉伯承照顧的非常周到,幾個孩子也被她教育的非常好。
她是一位革命戰士,更是一位偉大的妻子和母親,在汪榮華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性不平凡的一面,當國家需要時,她們巾幗不讓鬚眉,當家庭需要時,她們照樣可以頂起一片天。
晚年的劉伯承,身體一直不好,汪榮華親自照顧丈夫,護理劉帥,洗漱換衣,熬湯喂藥,都説夫妻感情如何,生一次病就知道了。
劉帥一病就是二十多年,汪榮華日復一日地照料着自己的革命伴侶,從未有過絲毫的怨言,讓身邊的家人和同志都非常感動,他們深深讚歎這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綻開的愛情之花。
1986年10月7日,劉帥因病去世,終年94歲,在丈夫的葬禮上,汪榮華哭成了淚人,望着自己的革命愛人,她的心充滿了不捨,充滿了哀痛。
2008年5月27日,在丈夫去世22年,汪老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終年91歲,這對革命伴侶,在分開22年後,在另一個世界團圓了。
汪榮華和劉伯承,他們的愛情跨越了半個世紀之久,在漫長的五十年裏,他們的物質生活雖然不富有,但他們攜手並肩,共度危難,不管是抗戰歲月還是和平盛年,他們的愛情都不曾有過絲毫的改變。
他們的故事也讓後人知道,真愛和物質無關,只有信念一致的兩個人,才會跨越山河歲月,走向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