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與兩位“大先生”跨時空對話,華東師大再添新地標
今天是第37個教師節,一批新晉教師在這裏與兩位“大先生”跨時空對話。華東師範大學再添新地標——“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建成並正式開展。
他們是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堪稱“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大先生;
他們是我國現當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家,新中國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的開創者,社會主義師範教育和中國特色教育理論的奠基人,被譽為“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
他們就是華東師範大學的創建者、首任校長孟憲承和第二任校長劉佛年。
多份兩位先生畢生的豐碩學術著作及後輩學人研究、懷念的書籍文本,其中不少孤本、原本、手稿等珍貴資料都首次亮相。紅外互動投影、虛擬現實沉浸式系統、口述歷史訪談影像等虛實結合的展陳,帶領觀眾穿越七十載時空,身臨其境感受兩位老校長為新中國教育事業和教育理論篳路藍縷、革故鼎新的征程。
華東師大新晉教師王樂然,在參觀中度過了自己的第一個教師節,她説:“看完老校長們開創的驚世偉業我深受感染,想把它們更好地傳承下去,所以我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未來,我將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真正踐行‘求實創造,為人師表’。”
作為中國教育實踐改革的“旗手”,創建新中國師範教育模式
作為中國教育實踐改革的“旗手”,孟憲承與劉佛年融匯貫通中西方教育理論,紮根國土為現實發聲,向改革探索,他們的一生就是中國現代教育變革的真實寫照。
1894年,正值甲午戰爭之際,孟憲承出生在了江蘇省武進縣的一個書香門第;1914年,劉佛年生於湖南醴陵的一個文人家庭。兩位先生雖然年齡上相差20歲,卻一樣選擇了在國家存亡之際站出來,投身教育事業的籌備建設。
1951年,新中國第一所社會主義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成立。1952年孟憲承被任命為華東師範大學校長,劉佛年時任學校教務長兼教育系代系主任。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孟憲承、劉佛年積極推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師範教育模式。
展覽現場有一塊懷錶,這是孟憲承先生守時重信、嚴謹治學的象徵。
孟憲承不僅是華東師大建校、治校的總工程師,還是一名親切而嚴厲的教師。他曾親自承擔中國教育史研究生班的教學工作。據孟憲承的學生回憶,先生每學期都會精心備課、重寫提綱,從不用以前的備課筆記。他有一塊懷錶,無論是開會還是上課,從來不早到一分鐘,也不遲到一分鐘,非常準時。所以同事、學生都非常習慣,看到孟憲承到場,就是到了開會或者是上課的時間。
圖為孟憲承校長為教育史研究生班講課
孟憲承致力於教育理論與教育史研究的中國化,並投身於教育系統改革、國文教學改革、民眾教育實驗等教育實踐,為中國特色教育理論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石。他提出的大學理想“智慧的創穫、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會的發展”,為現代大學追尋和確立初心使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引。
1978年,劉佛年出任華東師大第二任校長。
新開的陳列室裏,有一本劉佛年主編的《教育學》,這是新中國第一本社會主義《教育學》著作,對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有着奠基性的重要作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的教育學教材,大都是在本書的基礎上編寫的。
圖為1983年劉佛年陪同楊振寧參觀河口海岸研究所
他引進國外教育理論並應用於中小學教育改革實驗,牽動着中國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進程。他提出,“給高校一點辦學自主權”“教學質量要大面積豐收”“師範教育要適應新技術革命”等主張,對中國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和師範教育的改革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孟憲承、劉佛年被譽為“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入選首批“上海社科大師”。老一輩教育家教育救國與教育強國的奮鬥歷程,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提供了豐富寶藏。
圖為孟憲承校長(前排左二)、張瑞璠教授(前排左一)與教育史研究生班江銘(後排左一)、孫培青(後排左二)、鄭登雲(後排左三)、李國均(後排右一)、張惠芬(前排右二)等人合影
傳承發揚前輩先賢教育報國的初心
曾經,孟憲承與劉佛年為“他山之石”感嘆,在中國“摸着石頭過河”;如今,他們的發聲與先行有了陣陣迴響和脈脈延續。今天,孟憲承先生弟子代表江銘、劉佛年先生弟子代表顧泠沅、華東師大黨委書記梅兵和校長錢旭紅等,一同為陳列室揭牌。
“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必須紮根於中小學校,生根於活生生的課堂。”1984年,劉佛年曾見證了青浦教育豐收的果實,當1990年他又一次看到青浦解決了中小學教育的中心問題,他有信心地支持“青浦實驗”在全國推廣。
因“青浦實驗”與劉佛年相識的顧泠沅,成為了劉佛年的學生。在一個尋常的夏日,劉佛年請學生顧泠沅便飯,在飯桌上他説:“中小學教師積累的經驗很多很多,有人説叫‘汗牛充棟’。但是,你有沒有看到,隨着時間的推移,凡是沒有做出理論概括的,往往只能熱鬧一陣,開了花不結果,有人説叫‘過眼雲煙’。”
在2021年的一個尋常夏日,77歲的顧泠沅在華東師大舉辦的第十四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上介紹了在上海持續開展了45年的數學教育改革實驗成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經驗”。
70年後的今天,當師生們懷揣崇敬走進“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身臨其境地重温華東師大選址、建校、改革等重大歷史場景,傳承發揚前輩先賢教育報國的初心,決心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通過珍貴的文獻、實物和400餘張圖片,創新引入最新數字媒體交互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採用傳統布展與紅外線互動投影、CAVE虛擬現實沉浸式系統、口述歷史訪談影像相結合的形式,圖文聲像並茂地展現兩位先生的教育學術研究成果。
“我們歷時兩年籌備,把展陳工作當作學術研究來做。”教育學部常務副主任、本次展陳大綱編寫工作負責人荀淵説,“通過這項工作,兩位老校長在師生心中的形象更加立體了。我們也更有動力思考,作為新一代華東師大人,如何帶領學生繼承與發揚兩位老校長留給我們的光輝遺產,為中國教育的未來作出應有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陳列室二樓開設了卓越學術沙龍,以前沿技術賦能新時代教育創新發展。這裏匯聚了華東師大最新的人文哲社科研成果,如創新發展展區,展示華東師大智能教育、城市創新、數據科學創新成果;公共服務區,為日常學術研究活動提供便利;專業服務區,包含數據銀行、數據密室等數據存取終端。
優師築夢,打造立德樹人的創新大課堂
陳列室的開幕,是華東師大發揚前輩先賢教育情懷和思想偉力,啓迪後輩砥礪前行的精神殿堂,也是社會主義教育史、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育人課堂。
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説:“我們將努力把陳列室打造成融展示宣傳、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平台,使其成為校史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師德師風傳承弘揚的生動教材、教育創新開拓發展的交流平台、服務教育強國戰略的時代號角。”
“遞薪傳火、春風化雨。桃李天下、立德樹人。”陳列室開展儀式上,來自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的“未來教師”們誦讀教育名言,表達“我們願為教育,書寫祖國的未來”的志向。
“為科教興國上下求索,為民族復興廣育英才。”華東師大今年新入職的教師們在國家教學名師、華東師大地理科學學院鄭祥民教授的帶領下面向國旗莊嚴宣誓。
秦毅軒是誦讀團的一名成員,也是今年剛入學的國家“優師專項計劃”首批學生之一。在參觀學習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之後,他對師範生的身份認同感倍增:“在華東師大的四年裏,我將學習孟憲承、劉佛年兩位老校長為生民立命的情懷和求真務實的精神,為家鄉、為母校、為國家,貢獻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今年,華東師大針對首屆優師計劃學生,推出“優師築夢(DREAM)行動計劃”,實施卓越養成教育,全面升級師範生培養模式,通過一流師資的培育,助力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循着前輩的光輝足跡,新教師和未來教師們將接續奮鬥,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努力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作者:儲舒婷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來源:儲舒婷攝、華東師大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