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礦泉水和三個饅頭就是一餐。近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接受採訪的視頻走紅。他就是韋東奕,15歲拿下IMO國際數學競賽金獎,18歲保送北大,哈佛還為爭取他不惜打破百年校規。
術業有專攻,韋東奕出生在“學霸之家”,父母都是教師,父親還是數學系教授。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韋東奕從小專注於數學領域。
有人認為,他形象邋遢、其貌不揚、辣眼睛;也有人認為,“單看外表他像個傻子,仔細一查我才是傻子”。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雖説“不善言辭”,但不妨礙話語中的情真意切,也正是這種雲淡風輕、大智若愚,讓他有種與眾不同的風采。
簡樸的生活作風下,這位年輕人藏着不露聲色、不好表現的老成持重。用現在流行的句式,這叫“三觀”沒有跟着“五官”跑,顏值在智慧面前不值一提。於是人們驚呼,這是“韋神”來了。
天才和俗人之間或許就活在兩個世界,凡人只在乎好看的皮囊,大神心裏裝的卻是宇宙星辰。
比如,美劇《少年謝爾頓》裏的天才謝爾頓,從小就只嚮往科學和宇宙,對身邊的俗人、俗事一概認為無關緊要,無需在意;大數學家陳景潤,因為破解哥德巴赫猜想蜚聲世界,可在生活中卻十分笨拙,生性木訥也不善於交際,是大家眼中的“怪人”;幾年前去世的遙感地理專家李小文,也是常年一雙布鞋、一件布衣、不修邊幅的打扮,以至於有了“布鞋院士”的聲名,其講課卻如行雲流水,充滿大師風範;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更是常常頂着“雞窩”般的頭髮,身着破破爛爛的上衣和褲子參加學術會議……
不過,韋東奕的實力和形象的反差,在引來大量的圍觀和議論的同時,也為大多數為生計勞碌奔忙的普通人帶來一份震撼和思考:原來,這世上還有人會這麼專注、純粹地為興趣而活。
在他的世界裏,數學是興趣、是工作、是終身追求,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其他的一切,不過是這個存在的陪襯而已。食物、外表、談吐,甚至是別人的風言風語,在數學面前,無足輕重。
像韋東奕這樣天賦異稟的“大神”,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但天才也不僅僅是依靠天賦,後天的純粹和專注同樣重要。天賦不可複製,資質各有所長,但“擇一事,終一生”的專注,卻是任何人都能復刻、學習的。
還是那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在這個看重外表,崇尚物質的年代,數學天才韋東奕活成了一股清流,也激盪起公眾心底對學術圈認知的漣漪:一點素心,一生專注,一蓑煙雨任平生。
作者:伍家崗區大公橋街道 羅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