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強達觀改變命運、書寫奇蹟。
2019年,安徽少年周桐在高考前因車禍截肢,今年,重上高考考場的他取得684分、全省171名的佳績。清華大學安徽招生組的李老師告訴媒體,周桐的經歷令人感動,他應該已經獲得了清華自強計劃的認定,進清華應該沒問題。
這是一條讀來讓人心潮澎湃的新聞。少年自強,歷來是讓無數人共情的敍事。
↑周桐(左)與他的家人
據報道,周桐是母校小有名氣的“學霸”,高二時,周桐獲得中科大少年班選拔機會,將提前參加高考,但一輛失控的渣土車改變了這一切。然而,他的人生並沒有失控,經過前後8次手術,周桐左小腿被截肢。每次術後醒來,他都説要看書,“除了手術時間,基本上都書不離手”。2020年,周桐戴着假肢、拄着枴杖回到學校,將落下的課程一點一點補了回來。
這備考的日日夜夜,何嘗不是另一種“八千里路雲和月”?其間的艱辛、困苦,或是尋常人難以體悟的。這個可愛可敬的年輕人向厄運挺起了頭顱,也向那些活在蜜罐裏、躺平在“温水”裏的年輕人發出了最直觀的期冀: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強達觀改變命運、書寫奇蹟。
這樣的人,不正是清華大學自強計劃的目標對象嗎?“自強計劃”主要面向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及縣以下高中招收自強不息、德才兼備、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旨在通過機會補償,給予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成長環境的優秀考生公平進入清華學習深造的機會。據報道,清華大學開啓自強計劃10年來,已經有2671名學子通過自強計劃和國家專項計劃進入清華。通過自強計劃,就能獲得降分錄取的機會,這對學子來説是莫大的激勵。
這些孩子是幸運的,他們在感謝高校的善待時,也更應該感謝自己的“不拋棄、不放棄”。
由此,我們看到了在自強學子和清華之間的一場温情互動。“我們也很感動”,清華招生組老師的這句話,顯示了這場互動的價值。被感動的,何止於清華招生組的老師們?這條消息衝上熱搜,也顯示了廣大網友予以的關切和認可。
突發意外,身處逆境,這或是所有人都會面臨的考驗。而在逆境中,堅守自我、永不服輸的態度則更加彌足珍貴。這些年來,在高考這個戰場上,湧現出的困境中自我救贖,實現人生逆轉的自強者們,值得人們銘記。如半歲雙耳失聰,最終成為清華碩士生的曹真;如身患癌症,高位截肢,被稱為“最堅強高考女孩”,被貴州大學錄取的肖麗等。
公開資料顯示,2015-2017年共有2.89萬名殘疾學生通過普通高考被普通高校錄取。而與這一數據相共鳴的,是這些高校對於自強考生的擁抱,是教育部“高考不存在能考不能錄的殘疾考生”的鏗鏘態度。國家和社會對於自強自立者的寬厚心胸,令人鼓舞。
每個自強者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每個自強者都應獲得善待。顯然,善待自強者,為他們實現人生夢想而予以機制和制度性的關懷,不僅是高校的大義,也應該是整個社會的擔當。有了這樣的擔當和語境,相信自強不息者會越來越多。反過來,這樣的羣體榜樣,也像一劑注入社會的強心劑,激勵影響更多在困境中迷茫的人。這樣的互動邏輯,也是一個社會蓬勃生機的正向體現。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伍裏川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