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孩子,你也是我的學生!
新華社蘭州9月2日電題:孩子,你也是我的學生!
新華社記者白麗萍、郎兵兵、王紫軒
這是一個特殊的“開學季”。“教室”裏沒有黑板,沒有書桌,也沒有同學,只有一個個或躺或卧的小身影,和一位位耐心的老師。
“老師,我想聽英語”“老師,我想學畫畫”……家住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鞏昌鎮靛坪村的小州(化名),正躺在牀上聆聽新學期第一課。患有先天性腦癱的他不能隨意活動,但對老師帶來的知識滿是渴望。
像小州一樣家在偏遠農村的孩子,由於身患重症,既不能隨班就讀,也無法到特教學校上學。無助和放棄,是他們父母數年來早已接受的事實。“連生活自理都困難,何談教育啊!”
為了保障重度殘疾兒童受到平等教育的機會,2015年,當地政府開始組織教師一週一次“送教上門”。截至目前,這裏已有300多名老師為170多名特殊兒童提供了免費的送教服務。
“當我第一次敲開小州家的門,看到他無助地躺在牀上,心裏難受極了。”隴西縣靛坪小學數學老師楊慧君回憶起第一次送教的場景:小州緊攥着拳頭拒絕與她交流,連靠近都不行。“因為對陌生人的恐懼,小州短時間內並沒有接納我。”
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四次……楊慧君不斷努力嘗試,通過聊天、畫畫、做手工等,找到小州的興趣點。“小州內心是渴望上學的,他最喜歡看正常孩子上課的場景。我不斷鼓勵他,你只要努力,也會像其他學生一樣進入教室上課。”慢慢地,楊慧君俘獲了小州的心。
每月5至6次上門送教,每次2個多小時。漸漸地,小州開始主動拉起楊慧君的手。到後來小州會主動在微信上詢問楊老師上課時間,現在只要楊慧君一來上課,他就會用盡全身力氣坐起來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老師,你不嫌我髒嗎?”
“怎麼會呢?來,讓老師抓着你的手,教你學寫字。”
2016年5月,小州學會了1到100的數字。
2017年4月,小州第一次獨立寫出自己的名字。
2018年6月,小州能在規定地方塗色,能憑着想象畫出仙人掌。
2019年8月,小州可以用平板電腦彈鋼琴,還學會了26個英文字母。
2020年3月,小州學會了拼音,會流利地講出《三隻小豬》的故事。
6年來,他一點一滴的成長,楊慧君都記錄了下來。今年暑假,小州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做出了精巧的花形立體賀卡,送給楊老師作為教師節禮物,33年教齡的她激動地流下眼淚。
對於特殊兒童,教育就是愛的陪伴,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
“現在小州想學啥,我就教啥。有時學校都放學了,我還要給他教,盡最大努力,直到他學得高興為止。”楊慧君説。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特殊兒童保障工作持續加強,特殊教育實現更快更好發展,特殊兒童得到了全社會更多的關懷。如今的小州特別開朗,他在老師的陪伴下實現了成長的蜕變。
小州一直想去真正的教室裏上一堂課,為了實現他的願望,楊老師曾用輪椅將他推到了自己的課堂上。在黑板、桌椅、老師和同學的環繞中,小州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上課的氛圍。
“老師,我好想上完這堂課,可是我坐不住。”
“沒關係,你要好好做康復訓練。只要你想來,我的課堂隨時為你敞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