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之前的日本都處於低能國家階段?中國一直是高能國家嗎?

相信很多人讀歷史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不知道如何區分什麼是高能國家,什麼是低能國家!
近代之前的日本都處於低能國家階段?中國一直是高能國家嗎?

當然,現在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是高能國家了,低能國家早已經被遺棄在歷史的塵埃中了。但是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是,在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其實一直都是一個標準的低能國家,曾經有一次機會能變成高能國家,但還是毀在了他們自己人的手裏了。
那麼,什麼是低能國家呢?
我們就拿中國來舉例子吧。
歷史上普遍認為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中國是低能國家。
所以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不僅僅是統一了六國那麼簡單,他是把中國從低能國家帶入了高能國家的行列,從此奠定了中國兩千年以來在東亞的霸主地位,真不愧是千古一帝啊!
近代之前的日本都處於低能國家階段?中國一直是高能國家嗎?

所以,很多人可能已經明白了,所謂的高能國家,那就是有着中央統一集權的國家。因為是中央集權國家,所以這個國家內的所有人口,土地,生產資料都能夠由中央統一調度,説的簡單一點,那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匈奴就是不敢招惹強大的秦帝國。而當年漢武帝也可以凝聚全國的力量遠擊匈奴,保衞一方平安。一旦這個國家某個地方遭遇了災難,其他地方馬上就可以給予支援。而也正是因為有把力量和錢財集中起來的手段,才能把萬里長城這樣的偉大工程修建成功,才有可能在中華大地上留下這麼多偉大的古蹟。
而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中國,比如周朝,這是一個分封制的國家,分封制有這麼一句著名的話大家都聽過“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意思很明顯了吧,也就是説,分封制的社會中,每一級別的人只對自己上面那個級別的人負責,無法越級上訴等等,這就導致了信息的堵塞,交流的堵塞,這樣信息傳達緩慢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十分緩慢,更別提什麼集中力量辦大事了。
近代之前的日本都處於低能國家階段?中國一直是高能國家嗎?

而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其實一直都處於諸侯割據的局面,在織田信長出現之前,大家天天打村戰,要麼就是長期對峙,雖然在日本一直都有天皇,但其實天皇一直都是一個擺設,根本沒有實權,實權都掌握在幕府將軍的手裏。
而幕府將軍手下有很多大名,這些所謂的大名其實就是割據的諸侯,雖然這些大名每年都要上交給幕府將軍所謂的税負,但是具體的税負數額不是由國家統一制定的,而是有各位大名説了算。
言外之意,某位大名説自己有一百畝土地,那麼他每年就只繳納一百畝土地的税負,而且幕府將軍不能去人家的領地查看人家到底有多少土地,所以不管這個大名説的是不是真的,幕府將軍就只能收到這麼多賦税。所以別看幕府將軍權力大,其實日子過得緊巴巴。
近代之前的日本都處於低能國家階段?中國一直是高能國家嗎?

所以按照這個模式生存的日本社會,中央沒辦法迅速集中諸侯手裏的生產資料,自然只能慢慢的熬,緩慢的過渡,一直到“黑船事件”的發生,被美國人外部的壓力給衝破之後,他們才有了明治維新。此前一直都是低能社會,低能國家。
而中國,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進入了高能國家的狀態,持續兩千年能制霸東亞的秘密就在於此。和中國在歷史長河中一起存在過但是又消失的那些國家,都是因為沒能掌握中國強大的根本秘密,所以他們才黯然離場了。
近代之前的日本都處於低能國家階段?中國一直是高能國家嗎?

而日本的織田信長曾經一度想要搞中央集權制度,可惜他不幸在本能寺遇害,由此,日本把古代歷史上唯一的一次機會給毀掉了,低能社會一直持續到近代為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6 字。

轉載請註明: 近代之前的日本都處於低能國家階段?中國一直是高能國家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