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教育部的這一新規,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有網友表示支持,“不讓孩子帶手機進學校是為了孩子好,不能過度依賴手機”,也有的家長質疑,“不帶手機,學生自己上下學期間有問題怎麼聯繫家長?”,還有人吐槽,學生使用手機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大多數作業都是手機上佈置的,而且越來越多”。
其實手機該不該帶入校園,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引發爭議。事實上,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孩子,智能手機已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機上網為孩子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能更快更多地獲得各種信息。但不可忽視的是,一些青少年自制力較弱,沉溺網絡耽誤學業,也導致近視越來越低齡化。
減少中小學生的手機依賴,已有共識。但如何減,如何管,卻一直未有定論。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下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就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帶入課堂。可在實施過程中,因為缺乏管理細則,效果並不明顯。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有的老師處理方式簡單粗暴,極端的還砸毀手機,由此而引發的師生衝突也不時見諸媒體,家長們對此也頗有意見。
此次教育部的《通知》不僅態度鮮明反對手機進課堂,而且,對於如何管理也做出了更明確具體的規定,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更強。比如,有的手機過度使用是因為老師習慣留電子作業造成的,此次《通知》就對此做出明確規定,不得使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對於一些家長提出的方便聯絡的問題,《通知》也並未“一刀切”,而是“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為有需要的家長留出了餘地。同時,要求學校設立“校內溝通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通信聯繫。
如何能讓孩子們管好自己、用好手機,是學校、家長、學生和全社會都需要答好的考題。如今,校園裏已明確管理權責,加強日常管理,家長也要配合學校做好引導和督促工作,共同讓孩子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好習慣。 (譚敏)
作者:譚敏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