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考分值逐漸提高——“不出汗”的體育課該改變了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經典

光明日報記者 陳鵬

體育運動的好處人盡皆知,可體育課卻“處處碰壁”——淪為副科,經常被擠佔;體育老師當班主任,連遭家長反對;無運動負荷、無戰術、無比賽,“三無”體育課也無法讓學生出汗。

中辦、國辦日前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隨後,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體育中考最終的目標是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同時要研究在高考錄取中,體育素養如何評價、如何計分。

10月25日,河北省衡水市志臻學校安平校區,學生進行足球顛球項目比賽。光明日報記者 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10月28日,《雲南省中考體育考試方案(徵求意見稿)》出爐,由單一考查學生體能,變為主要考查學生的體質健康臨界測試、基礎體能測試、專項技能測試和競賽加分。

轉向後的指揮棒下,大家對待體育課的態度能真正改變嗎?使出提高分值的硬招,又是否會讓體育教育的應試傾向增強?矛盾之下,“不出汗”的體育課,到底該如何改變?增加分值,真能讓大家愛上體育嗎?

  1.體育教育“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

要想知道家長和學生重視哪些科目,看教育培訓機構的課程安排,基本能找到答案。而此時,雲南省昆明市街頭的教育培訓機構課表上,已經多了一項——體育。

2019年年末,雲南省教育廳決定,將中考體育成績提高至100分。學生體育考試每學年組織一次,三年成績加權計算總分計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總成績。

這條消息在網友中引發不小震盪:達標可以了,為啥還要提高分數呢?分值提高是否存在可操作空間?不善於運動和不能劇烈運動的學生,怎麼辦?

在《雲南省中考體育考試方案(徵求意見稿)》中,基礎體能測試必選項目為:1分鐘跳繩、50米跑、4×15米折返跑、800米跑(女生)、1000米跑(男生)。立定跳遠、投擲實心球、坐位體前屈等為選測項目,6選2。專項技能測試包括:足球、籃球、排球、網球等。

“儘管具體項目剛剛公佈,但是昆明的一些教育培訓機構早已出現‘中考體育提高’的字眼。”昆明的一位體育教師告訴記者。

顯然,幫助學生重視體育的策略,也沒能跳出“應試模式”。在一些人看來,提高分值似乎像另一隻手,把學生推向教育培訓機構。

昆明市家長鄧佟就“走在了前列”。儘管,孩子才上初一,她就幫孩子報了一箇中考體育提高班。“從現在開始,每週請教練訓練,爭取中考體育拿個高分。”

但凡通過提高分數引起重視某個科目的做法,避不開“應試導向”的議論;而如果不重視,有些地方,體育課甚至可以不上。

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尷尬境地,體育課找不到平衡。

“學生培養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在實踐中,體育教育很容易出現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就不要的情況。”國家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季瀏表示,增加分值,讓體育與語數外到同等水平,促進全社會來重視體育,引導學生積極鍛鍊,“既是無奈之舉,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季瀏曾前往雲南評估體育新中考,“此次改革最大的亮點是,一年一考,成績加權計算。因為年年要考,就能督促學生經常鍛鍊。”

從目前來看,“無奈之舉”被越來越多的地方採納:天津、福建將從30分提高到40分;深圳將從30分提高至50分;江西將從55分提高到60分。

這次,為了引起大家對體育課的重視,政策依然選擇了學生和家長熟悉的“考什麼,就重視什麼”的慣常做法。

  2.“沒有必要花錢去鍛鍊”,中考體育分“不難拿”

1990年,教育部發布《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其中提出,體育是考試科目。當年並未兑現。

在中考科目中,體育也是慢慢擠進來的。隨後,一些省市陸續將體育考試納入中考項目中,分值在30分左右。

長久以來,體育課被擠佔,原因不言自明,主科分值更高,體育課上好了,對於提高成績毫無作用。

對此,季瀏明確反對,“體育鍛煉不但不會影響文化成績,還能促進學生智力發展,能夠達到‘7+1>8’的效果。即每天7個小時的文化學習加上1個小時體育運動,可以大於8小時文化學習的效果。”

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楊劍鋒曾在光明日報發文《最優秀的學生在運動場上》,文中指出,與國內學校僅僅把體育視為一門副科不同,英國的一些學校,體育與文化課同等重要,甚至“體育第一,學習第二”。這些學校安排了大量的體育運動,冬季主要是橄欖球和足球等,夏季是板球和划船。

從另一個更主要的角度來看,中考體育分值逐漸提高直指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降,肥胖率、近視率升高的現實困境。

近幾年,合肥市的中考體育從30分提高至40分,達到了現在的60分。合肥某初中體育教師章嚴發現,“中考考體育最為明顯的結果是,初三是孩子體格最好的時候”。

教育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也表明,初中三年級、高中一年級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明顯優於其他年級。

“剛接手初一時,學生跑個400米都氣喘吁吁。經過一兩年的鍛鍊,再讓他們跑個800米、1500米,不成問題,身體明顯結實多了。”在章嚴的體育課上,中長跑是固定項目。

章嚴所在初中一週安排三節體育課,今年該校學生中考體育平均分為56.57分,距滿分只差不到4分。

因此,章嚴坦言,“沒有必要花錢去鍛鍊,按照中考體育的定位和現行考試標準來説,只要學校開足體育課,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加以必要的課外體育鍛煉,中考體育分數不難拿,學生是能夠取得好成績的。”

  3.“三無”體育課,缺乏對抗與比賽

即便是逐漸被人重視的中考體育,也面臨許多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在某省中考體育排球項目安排中,初一學習傳球、初二學習墊球、初三中考時考傳球加墊球,即20秒鐘內完成傳球加墊球各10次。

“中考體育測試內容和測試方法,相對來講比較單一,是側重體能和體質健康方面的測試。但是學生的愛好多種多樣,體育課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安排,離科學、有效還有不小的差距。”季瀏坦言,“這樣的導向下,最突出的問題是,很多體育課是不出汗的,變成‘三無’體育課,即無運動負荷、無戰術、無比賽。”

“一些地方對單項技術和組合技術的考查,遠遠達不到正常體育比賽的基本要求。”季瀏認為,體育運動如果缺乏對抗和比賽,學生們完全感受不到運動帶來的體育精神和人格培養的鍛鍊。

事實上,缺乏對抗、比賽,與體育課上偶爾出現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關。目前,在教學、管理沒有差錯的情況下,沒人能保證體育老師能免於責任,畏首畏尾也是體育老師們面臨的困擾。

在中考體育科目的設計上,該如何兼顧城鄉、東西差距?

兒童青少年的體能主要包含心肺耐力、力量、柔韌性、靈敏協調能力等內容,其對應的體育運動分別為游泳、俯卧撐、武術、籃球等項目。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尹小儉認為,大部分地區基本具備相應設施條件,即便條件不足,也可以找到相對應的項目進行替換,比如考查心肺耐力,城市學生考游泳,農村孩子可以考中長跑。

“體育考試最大的一個特點是運動項目具有可替代性。不同的項目可以考查學生同一種能力。”季瀏表示,要在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不同地域的文化、經濟發展差異,來設置自選動作,“一些民族地區的傳統運動也可以納入到中考中來”。

現在,昆明八中體育教師張鑫在每堂體育課中會留出10分鐘,給學生訓練中考體育的項目。他會根據學生日常表現給學生評分。他介紹:“目前中考體育中有10分作為自評分,由老師根據學生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以及日常來判定。”

“中考體育要實行過程性評價,要體現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習態度和參與度。”季瀏建議,拿出一部分分值,對學生日常體育課上的表現和參與鍛鍊的態度作評價。“中考體育還應該逐漸加入基於生活經驗、體現生活技能的項目,比如游泳等。讓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強健身體,還能在危機時刻發揮作用。”

  4.體育課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

在日常的體育課上,長春三年級學生秦語找不到自己喜歡的武術。他只能按部就班,“老師教什麼,自己學什麼”。

無獨有偶,北京初中生曾雨可從小喜歡擊劍,可一到初中發現,練習的時間越來越少,“因為中考不考擊劍,多數的時間只練習中考體項目了。擊劍練習,只能放在課外了”。

尹小儉介紹,按照現有課程標準,體育課不再像以前那樣訓練單個技術,而主要從體育活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出發進行教學,體能訓練只能佔用課程時間1/4左右,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體育選修課。

在滿足學生個性愛好的體育選修課設置上,不得不考慮師資、硬件條件等制約因素。

但是現實是,各地體育課依然主要圍繞中考內容展開:中長跑、跳繩、立定跳遠等。

提高中考體育分數,是否就意味着提高了體育課的質量?學生們會因為分值提高而愛上體育課,愛上運動嗎?答案顯而易見。

那麼,人們一直在探求體育課的趣味性,到底應該來自哪裏?除了來自個人愛好,似乎別無其他答案。

尹小儉説:“有些課程是必修的,學生可能不喜歡,但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在興趣培養之前,運動與考試卻逐漸畫上等號。可不要忘記,無論什麼時候,上體育課的目的都不是為了考試。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9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