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宋濂傳主要內容是什麼,宋濂為人如何?宋濂傳是描述宋濂一生的一篇文章,宋濂字景濂,是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曾經被朱元璋譽為明朝開國文臣之首。
宋濂畫像
宋濂小的時候身體弱,家境貧寒,但是宋濂非常好學,號稱“神童”。元朝末期的時候宋濂向朝廷辭命,修道著書。明初的時候受到朱元璋的禮聘,被尊為“五經”師,專門負責給太子將經。
洪武十年的時候宋濂選擇告老還鄉,但是因為孫子宋慎的命案被流放到茂州,在途中去世,明武宗的時候追諡他為宋文憲。
宋濂和劉基都是因為散文創作聞名於世的,被稱為一代之宗,他的散文質樸簡潔,或者雍容典雅。宋濂推崇台閣文學,他的台閣體成為後人文學創作的典範,他的作品被收錄在《宋學士文集中》。
宋濂對於佛教、道教都有研究,宋濂認為,天下的有道德的人,都是因為他們能識心,能明心,宋濂曾談到要格物致知,但是沒有説明具體方法和怎麼實現,所以説宋濂的思想有朱學、陸學的影子,還有部分收到佛學的影響。
在文學著作上,宋濂強調辭達,注意通變,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而且又很高的藝術功底,為後世很多人樹立了典範。
明朝建國後,朝廷的很多禮樂制度,都是宋濂制定的,宋濂因為官位很高,有正趕上明朝初年的開國盛世,他的文風醇厚飄逸,文中較多的篇幅是歌頌封建統治。另外宋濂因為受到佛教、道教的思想,作品中也會時不時流露出消沉、悲傷的情緒。
宋濂是明初有名的大文學家,依據明史中的記載,宋濂原名宋壽,景濂是他的字,宋濂一生致力於文學研究,是明朝開國文臣之首。
朱元璋和宋濂
宋濂小時候體弱多病,家境又十分貧寒,但是童年時期的宋濂十分勤奮好學,加之其特有的聰明才智,“小神童”的名號可以算是家喻户曉。宋濂一生尤愛學習,對書籍更是愛不釋手,才造就了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高八斗的博學品格。
至正十九年的時候,在朱元璋的任命下,宋濂成為知府學堂的老師,這也開啓了宋濂為人師表,通過自己的學識影響他人路途,至正二十年,宋濂又被任命為教授,輔佐太子,教授太子朱標“五經”。
洪武年間,在朱元璋的號召下,宋濂開始了他撰修《元史》的道路,隨後被任命為翰林院學士,之後幾年間,宋濂在撰書寫作上做出了傑出貢獻,朱元璋曾想要讓宋濂參政議政,讓其掌管中書大臣一職,被宋濂謝絕。
晚年的宋濂依舊保持着對書籍作品的高度熱愛,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宋濂是開國文臣,卻也難逃被猜忌的命運,兒子宋慎和次子都被處死,宋濂在馬皇后的求情下,免去一死。
作為一代文臣,宋濂在學術上的造詣恐怕無人能及,對於明初的影響的不容小覷,在輔佐太子方面用禮的制度來約束太子,讓太子廉政治國。雖不曾披荊斬棘打天下,卻可以學富五車治國家。
宋濂誠實
宋濂為人誠實,這是及其高貴的品質,歷史上許多官員表裏不一,在皇帝面前一套,背後一套,拉幫結派不成體統,宋濂並不是這樣的人。
素以誠實著稱的宋濂
或許是自幼受到的教育不同,宋濂喜歡追問,向老師請教的時候不會有半點膽怯,往往能學到比別人多的東西,加上自己的刻苦研究,宋濂有自己的一套應對官場生活的辦法,也就是凡事都不弄虛作假,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
宋濂的誠實主要表現在兩個地方,一是從不隱瞞自己做過的事,宋濂深知作為朝中大臣,不能經常飲酒,但是客人的邀請往往難以拒絕,在一次酒宴後,宋濂被朱元璋召去問話,在被問到昨日都做了哪些事的時候,自作聰明的一些大臣會編個謊話來搪塞過去,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朱元璋真正看中的是什麼。宋濂不一樣,他如實回答,自己昨日和哪些賓客一同喝酒,吃了那些菜,這一誠實的品質另朱元璋大為欣賞,原來,朱元璋早就安排了眼線在宋濂身邊,就是為了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這番問話也是精心設計好的。要是遇到不誠實的大臣,朱元璋表面不説,心裏已經給他判了一道罪,但是因為宋濂的誠信,朱元璋雖然也不輕易表露出來,但是已經給宋濂加分,並加強對他的信任度。
朝中政事,最忌諱的是相互不坦率,有所保留你,這樣不能平天下何來治國。宋濂的學識正好彌補了這一點,誠實待人,誠實侍君這是一代老臣交給後世每個人的。
宋濂不隱真情
誠實守信這是傳統美德,宋濂更是將這一優秀品質發揮在官場上,都説官場如戰場,很多人不敢誠信,有一種身在官場身不由己的悲壯感,也許是因為官場出處是陷阱,處處是陰謀,稍一不留神,就會被弄得身敗名裂,甚至惹來殺身之禍,試問那個人想因為説錯一句話就烏紗不保,嚴重的可能還會掉了腦袋。所以,説話圓潤,似乎成為了官員們一種相處的固有方式,每個人只要不得罪人,只要凡事逢源,就算拐彎抹角,就算詞不達意,也沒什麼似乎大家心中都懂似的。
宋濂圖片
宋濂可不這麼認為,或許這就是別人能成為明初第一文臣,而自己不能的原因。其實能在朝廷裏幹個一官半職,學識方面自然不會差到哪裏去,不然早就被髮配邊疆,或者罷官免職了,宋濂從不隱藏事情的真相,往好了説這叫刻苦專研,往壞了説這叫什麼,這叫不見棺材不落淚。
這不明朝有位官員叫茹太素,一心想要報效國家,想要為國捐軀的態度已經快要溢出來了,有一次,他覺得這國家怎麼就發展成這樣了呢,不應該啊,於是選擇奮筆疾書,因為熱情似火,一下沒收住,洋洋灑灑寫了十幾萬字,這是句句掏心肺腑啊,句句都是在為社稷國家着想,恨不得自己去治國了。滿懷期待的獻給朱元璋看,那知着皇帝也不是好當的,整天處理公文就夠煩的了,朝中大臣的關係還要時刻關注,還要為自己能在皇位上做多久擔心,哪來的時間看着東西,朱元璋大怒,心想這不是給我添堵嗎!立馬召集了朝中大臣開會,討論這文章的意義。自以為聰明的見到這情況準知道是皇帝火了,哪敢為茹太素説話,這下這茹太素是吃了啞巴虧了,滿腔熱血給澆了一盆冷水,但也是不敢開口,這時候宋濂發話了,告訴朱元璋,説皇帝啊,您身為一國之君,必然要廣開言路,屬下説的話必定有他的道理,您可不能因為日理萬機就忽視了這點啊,況且我看茹太素這文章句句真言,句句為治國考慮,這是好文章啊,您可要看看。朱元璋也覺得説着在理啊,怎麼辦,看吧。完了之後大為感觸啊,這就像是為我鋪平了前方的道路嗎,我想到的沒想到的全有了。大臣們傻了,也給朱元璋狠狠罵了一頓還得笑嘻嘻的誇宋濂慧眼識珠。
正因為宋濂不隱真相,處處為國家考慮,才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才能為自己的官場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