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水滸傳》裏水泊梁山上共有一百零八將,而這些人每個都對應天上一顆星,正好分為天罡星三十六和地煞星七十二。而宋江對應的是天罡星裏的天魁星。
天魁星宋江
在小説的第七十一回裏,梁山舉行了一場法事,之後挖出一塊石碣,上面把宋江在內的梁山一百零八將一一對應一顆星。宋江是上面的第一個,正是天罡星的天魁星,其他將領都在他之下。而天罡地煞的東西其實是道教的神話傳説,每一顆星上有一位神將。而梁山好漢對應星辰,其實就是天命所在,而在後世的改編電視劇裏,曾經把這段改成是宋江等人的設計自己埋下的石碣,這樣就成了一種陰謀,為自己正名的同時增添一份神秘色彩。
這對應的星辰,其實就是在給梁山所有好漢排座次,首先把他們分成天罡星和地煞星,天罡地位在地煞之上,而星辰的排位就是梁山上的排位。所以,身為天罡星第一顆的宋江,自然就是梁山這一山寨的毋庸置疑的首領,也就是坐第一把交椅。這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此外,在星象和命數等學説裏,天魁星被認為是一顆貴人星,一方面自己也是貴人,另一方面又時常可以得到貴人相助。這一點和小説中宋江的經歷十分相似。宋江是貴人體現在他仗義疏財,拯救幫助過許多人,所以才會人送外號“及時雨”。而他在遇到困難時也總有人來相救和幫助,這才有他之後的成功。
宋江外貌描寫
《水滸傳》是一部對人物刻畫十分出彩的文學著作,梁山一百單八將可謂各有各的風格和色彩。所謂相由心生,除了從言行、生平事蹟來刻畫,外貌也時體現一個人內心的重要方面,所以小説中對主角宋江外貌描寫的文字有不少。
宋江軍裝劇照
縱觀整部小説,宋江外貌描寫其實有矛盾之處。比如,宋江剛出場時,在別人的描述裏,他有“黑宋江”之稱,因為他面容漆黑,而且身材較矮。這一點是宋江外貌的基礎,在所有水滸的影視劇裏也基本上都遵從了這一點。
另外,對於宋江外貌描寫的文字還有,丹鳳眼、卧蠶眉、兩耳垂珠、明亮雙眼、方正的嘴唇、嘴周圍的鬍子不長、額頭平而廣、天庭飽滿等等;説他坐着的時候充滿了老虎的威風,而走起來的時候又好像是一隻狼;説他三十歲的年紀,身高六尺。最後關於宋江身高的描述,是符合他之前出場時矮小的身材的,不如一般男子七尺的身高,略殘疾。不過之前的丹鳳眼等描述,應該是對他的美化,因為當時他已經是梁山的頭把交椅,必須有不凡的氣勢。
除了外貌,還有對他穿着的描述,其中有一身是他領軍出戰時的打扮:鳳翅金盔、龍鱗金甲、繡滿花朵的錦袍、腰掛錕鋙劍、翡翠色繡褲、玉玲瓏的配飾。作為一軍的最高將領,自然應該有不凡的扮相,這樣才能壯我軍氣勢、滅敵軍威風,不過對於宋江而言,這身裝備只不過是樣子貨,因為在小説裏武藝不行的他幾乎沒有真正上過戰場與人廝殺。
宋江是哪裏人
根據《水滸傳》裏的描寫,宋江是山東鄆城縣宋家村人,也就是説現在山東省的菏澤市鄆城縣是宋江的故里。此外,晁蓋、吳用等多位梁山好漢也出自那裏,它也是智取生辰綱的地點,所以鄆城縣被認為是梁山故事的發祥地。
宋江武校照片
鄆城縣歷史十分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建成,名字就叫鄆。不過這裏真正出名還是因為水滸這幫梁山好漢,那裏一直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的説法,有“中國好漢之鄉”之稱。現在當地也一直把水滸文化作為自己的旅遊品牌進行發展。
鄆城縣不僅保留着宋江故里宋家村、晁蓋老家東溪村、吳用故里車市等名人故里的遺址,還有一些水滸裏重要劇情發生地點的遺址,比如智取生辰綱的黃泥崗和晁蓋身亡的曾頭市,還有一些玄女廟、靈官殿等與水滸有關的旅遊景點。此外,當地還建設了一座水滸文化城來宣傳和推廣自己,發展旅遊業。
據説,鄆城縣一直尚武,所以才能出這麼多的英雄好漢。現在,當地在1985年的時候就建成了一座宋江武術學校,它現在是全國聞名的武術名校。學校包括小學、初中和高中的五十個文科班,也包括散打、拳擊、武術套路、跆拳道、空手道等六十個武科班。學校不僅面向全國各省招生,還有不少外籍學生。至今,在國際、全國和省級的重大比賽上,宋江武校已經獲得了上千枚獎牌。
真實的宋江
宋江是小説《水滸傳》的主角,是梁山一百單八將的頭把交椅,是天魁星,是呼保義,是及時雨。不過這是被藝術化誇張後的,歷史上真實的宋江沒有這麼厲害,他的確是一個農民起義的首領,但沒有這麼多手下和兵馬,也沒有這麼多重情重義可歌可泣的故事。
宋江畫像
史書上記載了宋江的農民起義,但記載的文字不多,對於他之前的情況一無所知。所以,小説裏宋江原來是山東鄆城縣的押司等出身的真實性,並沒有得到考證。真實的宋江的確先是在梁山泊,但是聚集在那裏的人不是破產農民、漁民就是逃犯,沒有小説中這麼多江湖上的綠林好漢和被害的朝廷武將。而且,宋江等人在起義爆發後就轉戰其他地方,而不是小説裏起義後到招安前的一大段時間,宋江等人都是以梁山泊為根據地。
施耐庵為了小説的可讀性,把宋江等梁山好漢的數量正正好湊成了天罡星和地煞星加起來的一百零八個。而歷史上,加上宋江,他的起義軍裏的頭領只有三十六個,這些人在小説都有出現,不過有幾個改了名字。另外,真實的宋江的起義軍兵馬並沒有小説裏差不多十萬之眾,具體未知但據推測在一萬左右,可見戰鬥力並不強。
小説裏,梁山好漢多次打敗朝廷的討伐軍隊,最後主動接受了招安,宋江是主張招安的一方。歷史上,宋江的起義軍也的確打敗了幾次朝廷的兵馬,但是他們從未想過招安,甚至曾經拒絕了招安的詔令,直到被人伏擊而走投無路才無奈投降,成為朝廷的官兵。
關於宋江的故事
宋江在小説裏雖然官小卑微但仍然仗義疏財,從而贏得了“及時雨”的美稱,即使是在梁山起義後也主張替天行道,是一個重情重義、忠君愛國的英雄好漢。不過歷史上,關於宋江的故事就沒有這麼好看和精彩,既不生動也不戲劇性。
宋江畫像
雖然史書上對宋江的記載很少,也找不到關於他出身的文字。但是當時聚集在梁山泊的人,不是破產的農民、當地的漁民,就是被朝廷通緝的逃犯,宋江在這些人之中,想來也不會是小説裏那個及時雨。而這樣的出身也決定了他不可能會仗義疏財、重情重義,他既不是江湖上的名人,起義後也只是北宋農民起義軍中規模不大和影響不大的一個。
小説裏的梁山好漢起義是因為不滿朝廷重用貪官污吏,他們替天行道的對象也主要是蔡京、高俅之流,並沒有真的站起來想要推翻朝廷,所以宋江才會一直接受招安,後來又為朝廷南征北戰。歷史上,宋江不會是一個忠君愛國的人,他率領農民起義,除了反對貪官,也反對朝廷。他們在史書上的描述是“賊”,而他們轉戰各地的行為更像是一幫流寇。而且朝廷曾經招安過宋江,而他是拒絕的,直到被打敗無處可逃才投降。
小説裏梁山招安後為朝廷徵方臘死傷慘重,完整的一百零八將,死了六十九人,最後入朝的只剩下二十七人。而在歷史上,宋江等人有沒有討伐過方臘,到現在史學界還沒有下定論,不過可能性蠻大。
宋江的軍師歇後語
有一個比較出名的歇後語,是有關宋江的軍師的,這個歇後語就是“宋江的軍師——無(吳)用”。這本來是一句説人或事沒有用的歇後語,藉着和軍師吳用名字讀音相同的“無用”,來表達沒有用處的意思。
吳用畫像
吳用,是宋江的至交好友,梁山大聚義之時,被推舉上第三把交椅。在上梁山之前就是一個村裏的教書先生,後來為晁蓋出謀劃策,“智劫生辰綱”之後,和晁蓋一起上梁山落草為寇。吳用此人擁有滿腹經綸,常常以諸葛亮自比,他給自己取的道號就是“加亮先生”,綽號就是“智多星”。
吳用在梁山之後嗎,一直擔任的就是軍師一職,為水泊梁山擊退朝廷的圍剿,也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可是,吳用此人的個人品格有點問題,也做了很多不擇手段的事情。最典型的就是逼上梁山這件事情,《水滸傳》中的“逼上梁山”,其實有兩層意思,第一層當然是朝廷的不公正待遇,將英雄好漢逼上梁山,林沖就是一個典型的被朝廷奸臣逼上梁山的例子。
第二層意思就是梁山的這些人,逼着別人上梁山落草為寇。在《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情景,比如,一個豪傑幫助了水泊梁山的人,那麼他的家人最後都是被梁山之人請上梁山,然後這個人無奈只好跟着梁山眾人,一起去梁山落草為寇。這些計策都是出自吳用之手,當然,吳用逼人上梁山的手段是有很多的,其中最殘忍就是逼迫秦明上梁山的那個計策。吳用為了讓秦明上梁山,讓人假扮秦明的樣子,來到秦明效力的城池之中,燒殺劫掠普通百姓,逼得秦明不得不和他們一起落草為寇。
宋江的軍師——無(吳)用,也表達了民眾對於吳用在宋江被殺一事之上的無用表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