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思政研修基地 讓思政課“心動”變“行動”

自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創新,針對思政教育“網絡延伸不夠、深耕現實不足、體驗感不高”等問題,以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為契機,創造性地提出了“行走的思政課”思政教育新舉措,通過建好校內思政研修基地,把“最難講”變成“最精彩”,把“紙上談”變成“實踐行”,提升了學生獲得感。

建好思政研修基地 讓思政課“心動”變“行動”

葛鑫老師在校內思政研修基地為“青馬工程”學員講授專題思政課。重慶工程職院供圖

把“最難講”變成“最精彩” 把思政的根“紮下去”

“思政教育要向網絡延伸,更要向校園紮根。學校是思政教育主陣地,學生每天在校園裏成長,校園裏的每一處景觀小品、每一個活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校黨委宣傳部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洪衝表示,用好校內思政資源,不僅是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也是將思政教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重要途徑。為此,學校通過整合校內思政教育資源,以建好校內思政研修基地為抓手,將“思政小課堂”變為“思政大校園”。

於2021年6月建成的“重温光輝歷程、牢記初心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修基地,是學校創新思政課實踐教學方式,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益嘗試。基地設立有六個黨史主題雕塑,串聯起一條歷久彌新的“百年奮鬥路”

實踐教學課上,由老師帶領學生漫步校園,觀摩六座黨史雕塑,線下實踐又稱為“行走的思政課”。在該校思政課教師、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葛鑫的講解下,現場的同學以腳步感悟歷史。學校組織師生在此開展“沉浸式”的黨團課,不僅實現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讓思政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不斷增強,也在行走的過程中打造出了善用“大思政課”鑄魂育人的特色範本。思政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也得到不斷提升,例如,該校教師曹詩裕就在重慶市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了特等獎。

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 讓思政的實踐行“動起來”

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秉承思政課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的思想,以實踐教學為載體,通過校內建設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校外與紅色教育基地、社區、企業等簽定合作共建協議,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品牌,增強思政課程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和理論向實踐的轉化,提升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實現知行合一、以行求知、以知促行。

建好思政研修基地 讓思政課“心動”變“行動”

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重慶工程職院供圖

“走出去”, 即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5月16日,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開展主題實踐課活動,思政課教師在江津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內為同學們上一堂生動的理論綜合實踐課。同學們紛紛表示,要繼承和弘揚聶帥的革命精神、優良作風和崇高品格,努力學習,艱苦奮鬥,勇於拼搏,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青春使命,譜寫建設和發展祖國的壯麗篇章。

建好思政研修基地 讓思政課“心動”變“行動”

“時代楷模”曲建武教授應邀來校做專題報告。重慶工程職院供圖

“請進來”, 即邀請陳列館宣講員、“時代楷模”、“大國工匠”、“最美駐村書記” 到校開展講座或彙報會, 依託學校網絡資源, 實現全校學生在線同上一堂“思政大課”。2019年9月9日,全國“時代楷模”曲建武教授來校為全體師生作專題報告。講座中,曲建武教授以《大學﹒大學生﹒人生》為題,結合自己從教30餘年的工作經歷,以“愛國”“厚德”“明辨”“樂羣”“責任”等為關鍵詞,通過個個教育引導與幫扶愛護學生的工作案例和感人故事,分享了他如何把“愛是教育的靈魂”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引領大學生健康成長。

此外,學校還邀請了江津區聶榮臻元帥陳列館的解説員來校作聶榮臻元帥精神報告會。會上,解説員採用演講、演唱、朗誦、講述等形式,配用大量珍貴史料採編的視頻資料,講述了元帥的一生。

據校黨委書記易俊介紹,工程職院立足於實際教學需要,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致力於創新思政教育模式而進行“行走的思政課”的實踐教育探索,將課堂延展出教學樓,將知識涵蓋於校園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互動性。學校還將與兄弟院校共享實踐研修基地在內的思政教育資源,共同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袁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7 字。

轉載請註明: 建好思政研修基地 讓思政課“心動”變“行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