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入中考:幾人捧下巴,幾家皺眉頭

易其洋

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最近,美育入中考的話題,引起熱議。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部分省市開始試點將音樂、美術納入中考,利用中考指揮棒,倒逼學生掌握藝術知識、提升藝術素養。此前,教育部傳出消息,中考體育將增加分值,不再是隻佔30分,而與語數外相同。還有消息説,高考有新政策,書法特長生可加20分。

一重視就考試,是我們的傳統。什麼課目入中(高)考,什麼培訓就吃香。美育入中考,在一些培訓機構看來,賺大錢的機會來了,要笑得下巴掉下來,怕是不得不用手捧着。什麼課目入中(高)考,就得給孩子報什麼培訓班,家長們多花錢、多操心的壓力增大,恐怕會不由得皺緊眉頭。

現在的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夠重,學習壓力夠大。將音樂、美術納入中考,學生不得不在學習文化課的同時,抽出時間、分出精力來重點學習,負擔和壓力勢必進一步加大。城裏,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也許還好,接觸音樂、美術、書法機會多、時間早。對於農村孩子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孩子來説,想接受美育,往往有心無力。這將不可避免地引發“馬太效應”,讓“教育改變命運”越發困難,加劇社會階層固化。

個人的藝術天賦不同,能在藝術方面有所造詣的,是極少數人。開展美育教育,更多的是培育孩子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眼界、能力和習慣。這不僅需要激發興趣,更需要日積月累。我以為,就算是把美育納入中考,也不應該是考孩子記住了多少知識點,而應該看重他們對美的理解和興趣。而且,這樣的教學任務,在學校就應該完成,不需要家長額外掏錢,讓孩子去參加培訓。

也許有人會説,我像許多家長一樣,是在瞎擔心。我想説,絕對不是,因為有先例和事實為證。體育入中考,像游泳,幾乎沒幾個學生沒上過培訓班。再像小學生跳繩,本來簡單易學,若不參加專業競技,堅持練習,自然熟能生巧。但多有報道説,一些家長唯恐落後,也給孩子報跳繩培訓班,引出“就差吃飯睡覺也培訓了”的調侃。

為啥會這樣?一是為了拿滿分,好讓孩子領先;二是為了省時間,好讓孩子多學習文化課。害處是,雖然考試能拿滿分,但因為“應試”,反而抹殺孩子的興趣,也容易養成“依賴心理”。更可怕的是,放學後、休假日,孩子“不是在培訓,就是在去培訓班的路上”,苦不堪言,興趣索然。

再就是,一些培訓機構藉機炒作,大肆宣揚“你來,我們培訓你孩子;你不來,我們培訓你孩子的競爭對手”,放大競爭焦慮,加劇“劇場效應”,使得“過度教育”愈演愈烈。可以説,這樣下去,社會培訓將成為與學校教育並立的教育系統,孩子們將不得不上“兩個學校”。義務教育免費後,家長們很快發現,孩子參加課外培訓更花錢更勞神,負擔不僅沒減輕,反而在不斷加重。

前幾天,看馬雲在2020外灘金融峯會上的演講,對他在阿里巴巴實施“加一減三”政策深以為然。“加一減三”,就是每出台一項新政策,得減掉三項舊政策,以對抗“這也不許、那也不許”的規則越來越多,激發創新活力。教育事關每家每户,教育政策“牽一髮而動全身”。世上也許有“十全十美”的政策,但不可否認,好多政策,出發點是好的,同樣會出現負面效應,政策制定者就不能不認真思考和對待。“加一減三”,就是要注意防範和消除政策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以免其層層疊加,造成“積累莫返之害”。

我們可以勸説家長,不要那麼迷信培訓班;也可以批評培訓機構,不要那麼貪得無厭。但政策制定者更應該思考,所謂的美育,如何避免走上應試化教育的老路。比如,像有家長所説,能不能降低門檻,考試以平時課堂講述內容為限,避免不必要的培訓和重複練習;既然重視體育、美育,那就應該充實各個學校的體育、美育老師,提高他們的地位,保障教學時間。比如,為改變“愛體育卻不愛體育課”現象,上海一些學校把體育比賽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我也有個建議,像音樂、美術、書法這些課,孩子有天賦,考分高當然好,如果沒天賦,能考及格也行,考核不分檔,只算合格與否。至於“特長加分”,極易造就不公、釀成腐敗,政策實施須慎之又慎。

考慮得更周全,家長和孩子緊皺的眉頭也許會舒展些,那些“以瘋狂賺錢為己任”的培訓機構不至於樂掉下巴,“全面發展”的路才可能走得下去。

來源:寧波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2 字。

轉載請註明: 美育入中考:幾人捧下巴,幾家皺眉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