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來,文人墨客熱衷於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無比同情李廣命運,感慨李廣懷才不遇、時運不濟,痛恨漢武帝忽視良才。然而考古發現的一批批敦煌漢簡,揭開了李廣難封的端倪,事實上,結合考古與史書來看,不是漢武帝不願給予封侯,而是李廣戰功不夠。
1981年,在敦煌酥油土漢代烽燧遺址中,考古專家出土了一批漢代簡牘,內容主要有詔書、律令、檄書、日常屯戍簿冊、字書、兵書、曆書等,其中一枚簡牘中,專家學者發現了一條特殊的法令——“擊匈奴降者賞令”。根據專家學者分析,這條法令大約發佈於公元前121年左右,其內容如下(“口”代表殘缺文字):
1:口者眾八千人以上封列侯邑兩千户賜黃金五百2:取故君長以為君長, 皆令長其眾賜眾如隧長其斬口3:口口賦二千石口賜詣口口言及武功者賜爵共分采邑4:二百户五百騎以上賜爵少上造黃金五十斤食邑百户百騎在漢代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斬首或俘虜多少才能封侯的具體律令條文,只有對有功者的具體賞賜記錄,但“擊匈奴降者賞令”卻揭開了面紗一角,其中第一條是“口者眾八千人以上封列侯”,這裏的殘缺文字應該是“降”,因此意思是“招降八千匈奴人的封列侯”。
所謂列候,又叫徹侯,因為避諱漢武帝劉徹,所以更名為列候,這是最高等級的爵位,待遇與三公相同。比列侯稍遜一籌的是關內侯,一般是有侯爵稱號卻沒有國邑,但有食邑。秦漢軍功爵中,從第七級“官大夫”開始就有食邑。
縱觀李廣一生,從未有過大規模招降匈奴人的記載,因此李廣肯定無法以此封侯,那麼斬首多少可以封列侯或關內侯呢?史書上沒有記載,但在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中,吳王劉濞發佈了“等地招降功格賜金賜爵賜邑”,其中就有戰功列候的具體要求。
能斬捕大將者,賜金五千斤,封萬户;列將,三千斤,封五千户;裨將,二千斤,封二千户;二千石,千斤,封千户:皆為列侯。可見,吳王劉濞對賜列侯的最低要求是斬殺二千石的敵方官員,賞賜黃金千金,封千户。
吳王劉濞與漢武帝面對的局勢不同,但吳王劉濞造反,需要重賞刺激,而漢武帝也需要激發將士斬殺匈奴,兩者異曲同工。但即便如此,吳王劉濞的列候最低要求是斬殺二千石,相當於斬殺太守一級的官員才行,太守往往是一郡最高長官,而一郡管理數座城市。秦朝有36個郡,漢景帝時期有54個郡,漢武帝時大約有百餘個郡,因此太守是高官。也就是説,在漢朝想要封為列侯很難,軍功要求很高。
總而言之,結合出土的簡牘與漢朝史書,可以得到這麼一條結論:以軍功授爵,有功才有賞,這是漢軍升爵的硬性指標;而最高的列侯侯爵,即便在特殊的需要重賞激勵的戰爭年代,獲得難度也很高。
但如果李廣追求的是關內侯,那麼又有什麼戰功要求呢?以漢武帝時期兩個例子來説明。
漢武帝時代,僅僅衞霍時期,因軍功封侯者就有23人之多。尤其是漢匈形勢逆轉之前的幾場戰役,為了激勵將士,漢武帝封侯條件極為寬鬆,比如衞青第一次以車騎將軍的身份出擊匈奴,取得龍城大捷時,斬首捕虜數百,被封為關內侯,後來收復河南地時,衞青軍斬首匈奴2300級,被封為長平侯;漠北之戰中,李廣之子李敢“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被封為關內侯,食邑200户。
因此,即便是侯爵中最低的關內侯,戰功要求也不低,否則衞霍時代就不是隻有23人封侯了。
明確這一點之後,回頭再來看李廣,其實李廣並非如文人墨客感嘆的那般,而是他在一生之中,沒有立下足夠封侯的戰功。
李廣少年成名,漢文帝時代就從軍抗擊匈奴,斬殺匈奴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因為一身勇氣,多次格殺猛獸,漢文帝感慨“可惜呀,你沒遇到時機,假如讓你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户侯不在話下!”
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中,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了大功,這應該是李廣一生距離封侯最近的時候,但李廣私下接受梁王劉武給他的將軍印,於是漢景帝沒有給他任何封賞。在此之後,李廣歷任邊關七郡太守,天天與匈奴交戰,留下無數英雄傳説。
不過,這一時期李廣主要打小仗,匈奴日常性的擄掠,李廣日常性的驅逐,考古發現的邊關漢簡中,經常可見“虜可七九騎入卅井闢非燧。虜可八十餘騎從塞外馳來。胡虜卅餘騎犯塞。虜四騎,止都倉西放馬”等的記載,因此別看李廣經常反擊匈奴,還留下英雄傳説,但戰功其實並不大,更不足以封侯。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軍北擊匈奴,李廣主要參與了五次重大戰役。
第一次,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謀,匈奴識破埋伏圈,整個漢軍無功而返。
第二次,公元前129年的關市之戰,李廣率軍萬人進攻匈奴,但戰敗被俘,後來逃了回來。這一戰衞青取得龍城大捷。
第三次,公元前123年隨衞青出擊,此戰漢軍大勝,封侯者甚眾,但唯獨李广部隊無功而返。
第四次,公元前120年李廣率四千騎兵出右北平,張騫率1萬騎兵,兵分兩路出擊匈奴。但此戰李廣幾乎全軍覆沒,功罪相當,沒有封賞。
第五次,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戰,但李廣在沙海之中迷路,貽誤戰機,最終自刎。此戰之後,漢匈形勢逆轉。
言而總之,李廣機會很多,但一次都沒能抓住,不是無功而返,就是戰敗被俘,或全軍覆沒,達不到封侯的條件。
有學者分析指出:李廣非常勇武,但只是習慣小規模作戰,對大規模作戰缺乏指揮能力,所以經常與匈奴硬碰硬,才會出現兩次幾乎全軍覆沒;至於三次無功而返,看似運氣問題,實質也與捕捉戰機的能力有關,因此漢武帝不封他侯爵,不是漢武帝的錯,而是李廣戰功不夠。
當然,規則之外可以容情,李廣作為邊郡太守40餘年,一生“大小七十餘戰”,在漢匈之戰中即便沒有大功勞也有大苦勞,漢武帝應該考慮給這麼一位老將封侯,以表彰他的功勞,尤其李廣自殺之後,漢武帝可以追封李廣,以告慰老將在天之靈。
參考資料:《擊匈奴降者賞令》、《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