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豫西八大碗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內皆武器,來者小心!”這是魯迅先生眼中的陳獨秀,如果説陳獨秀像一顆隨時扎人的螺絲釘,那麼他的兒子陳松年就是擰螺絲的螺帽。
與陳獨秀的針鋒相對不同的是,陳松年更加忍讓,處處皆小心。
悽風苦雨,無怨無悔,陳松年吃盡人間悲苦,卻從不為自己喊一聲委屈,求一份殊榮。
一、可悲可嘆的前半生
試問,有哪個孩子願意接受一個從未關心過自己,從未撫摸、參與過自己的少年時代的父親呢?陳松年是陳獨秀與高曉嵐最小的兒子,可在陳松年出生前,陳獨秀已經和高曉嵐決裂,和新歡高君曼在杭州同居了。
此後的二十年裏,陳獨秀從未給家裏寄過一封家書,更是從未過問陳松年的成長,陳松年過的是實打實的單親生活。但是,陳家家底殷實,在祖母與母親的呵護下,陳松年的童年也算幸福,無災無難。
陳松年也從未恨過父親,甚至十分崇拜祖母口中倔強固執的父親。
這份安寧直到20年代後期,陳松年的兩個兄長陳延年、陳喬年在上海相繼被害,陳松年和陳玉瑩去收屍時,國民黨當局不僅不讓他們收屍,甚至不讓他們看兄長一眼,眼見兄長的慘狀,陳玉瑩承受不住精神的打擊,沒過多久也去了,母親高曉嵐悲痛過度,不久也駕鶴歸西了。
至親相繼離世,家道也因為動盪的時局漸漸衰落,陳松年不得不放棄學業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從被呵護的掌上明珠到成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一夜間長大的陳松年承擔了多重的擔子我們難以想象。但是逆境可以讓人成長,親人的離去讓陳松年對家庭尤為的珍視。
即使父親陳獨秀從未給他寫過一封家書,但陳松年對陳獨秀仍然十分關注,並且一直苦苦尋找父親的蹤跡。
30年代初,陳松年和霍丘竇軍門的後人竇珩光結婚,兩人青梅竹馬,十分般配。竇珩光嫁入陳家時,陳家已經家道中落,但竇珩光謙順温婉,毫無怨言,為陳松年育下一子三女,給心靈破碎的陳松年帶來一個温暖的小家。
與此同時,失散多年的父親陳獨秀在在上海被國民黨抓捕,令陳松年又驚又喜。驚的是在兩個兄長的悽慘先例下,以父親嫉惡如仇的秉性定然也是凶多吉少,喜的是苦尋多年終於有了父親的消息。
陳獨秀一案受到全國的關注,國民黨更是完全不讓人探視,幸而陳獨秀的好友柏文蔚為陳松年帶來陳獨秀的消息,在陳獨秀多位好友的疏通下,陳獨秀被以“進行叛國的文字宣傳”罪名判刑8年。
陳松年終於見到了生不逢面的父親,激動得落下眼淚,然而,這在堅韌不屈的陳獨秀眼裏,卻顯得過於懦弱,以致於陳獨秀見到陳松年説的第一句話竟是:“沒出息”。
這令陳松年領教了父親的倔強堅韌,受陳獨秀影響,陳松年常教導子女:“人要知足常樂,遇事要想得開。人生在世,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這一句話,簡直就是對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
二、初心不改,為父修墓
陳獨秀被釋放不久後,抗戰就爆發了,形勢日益嚴峻,陳獨秀先後安排陳松年一家到武漢、重慶、江津躲避戰火。在江津,陳松年與陳獨秀終於感受到了二十多年來從未感受過的父子温情,晚年的陳獨秀顯得“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對於陳松年一家的到來非常高興,父子倆度過了短暫的安定與平靜。
1942年陳獨秀病逝,在各路親友的幫助下,陳松年在江津為父親妥善的料理了後事。但在陳松年眼中,這只是權宜之計。因為祖母與父親臨終前都留下遺囑希望能落葉歸根,葬在安慶。這對於孝順的陳松年來説,是最重要的囑咐,即使再難也要實現祖母與父親的遺願。
抗戰勝利後,陳松年四處奔走,終於辦妥了手續,籌齊了資金,將祖母與父親的靈柩運回了安慶老家,葬在陳家祖墳中,每年前去祭掃。
當時,為了防止父親的靈柩遭到國民黨的殘害,陳松年謹慎地給父親的棺木上寫上“陳乾生”以防國民黨的迫害。正是這份謹慎的孝心,讓陳獨秀的墓穴在特殊時期中也得以安然無恙。
特殊時期,陳獨秀被誣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右傾投降主義者”,若被人知道父親的墓地只怕陳獨秀的屍骨難存。因此,特殊時期,陳松年斷了去祭掃的慣例,一斷就是十餘年。後來,陳松年重返墓地時,墓碑已經不見了,只剩下父母二人的大墳堆,竟然差點找不到陳獨秀的墓。
為了修繕父親的墳墓,陳松年第一次向政府提出了請求,請求政府撥款資助修繕墳墓。幸而,在陳獨秀誕辰一百週年前,政府的答覆批下,陳松年為父親立碑:“公元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陳公仲甫、字獨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子延年、喬年、松年、鶴年泣立。”
三、謹小慎微,任勞任怨
陳松年兒時原本過得也“少爺”般的生活,然而家道中落使他扛起家庭的重擔。
在1949年前,陳松年一直靠擔任教員領取微薄的薪資為經濟來源,回到安慶時,安慶女中的校長請陳松年去教書,當時安慶女中有很多國民黨特務,受陳獨秀的影響,陳松年怕像陳獨秀一樣遭受政治迫害,也怕遭到共產黨的懷疑,因此拒絕了安慶女中的邀請,賦閒在家。
直到1949年後,街道辦了工廠,陳松年進了又髒又累的窯廠,一干就是30年。
在窯廠裏,陳松年什麼都幹,從燒窯到寫標語樣樣精通,被戲稱為“老博士”。30年裏,陳松年勤懇苦幹,待遇卻很低,但他從不埋怨。
子女長大成人後,想要輟學幫父親分擔家庭重擔,陳松年卻堅持一定要子女好好接受教育。因此,子女四人,除了小女兒受到特殊時期上山下鄉影響沒上大學,其他三人全部大學畢業。如今子女四人,除了大女兒陳長瑋英年早逝,其他三人皆有所成。
主席在安慶視察工作時,想起陳獨秀的故居在此,聽聞陳家家道中落,感嘆道:“陳獨秀家庭生活有困難,地方上可以補助一些嘛!”因此地方上給陳松年家中每月補貼30元。
更令陳松年激動的是,主席在安慶視察時,對陳獨秀做出了客觀的評價:“陳獨秀這個人,是有過功勞的。早期對傳播馬列主義和創建中國共產黨是有貢獻的。”主席對父親的肯定讓陳松年心中高興不已,對政府的幫助十分感激。
他認為,父親的功過自有社會與時間來評判,而自己,能為研究父親的學者們盡力提供史料就足夠了。每當有學者上門採訪,他總是熱情接待,認真為學者專家們闡述自己對父親、兄長的印象、提供相關的資料,為研究陳獨秀做出了重大貢獻。
陳松年的一生平凡而又充滿温情,坎坷而又幸福,這正是他謙忍堅韌的性格 所造就的,陳松年的功過,也自有社會與時間評説。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