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上的《靜夜思》,並非李白寫下的原版,到底是哪裏被改動了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看到的不少詩詞作品,通常都有好幾個版本,一些經典的詩詞早期版本和通行版大相徑庭。李白《靜夜思》就是其中的典型,因為它在歷史上曾經出現“八個版本”。

課本上的《靜夜思》,並非李白寫下的原版,到底是哪裏被改動了
一首五言絕句,短短二十個字,盡在“牀前”、“見”、“看”、“明月”、“山月”之間變換來去。從“牀”的制式,到詩人當時所處“室外”還是“室內”,一直讓人爭論不休。
那麼,《靜夜思》到底是哪裏被改動了,又為什麼被人改動呢?一、《靜夜思》改動最多之處
《靜夜思》目前最早的版本是宋人的版本,全文是:牀前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月,低頭思故鄉。
目前通行的版本,是把“看”和“山”換成“明”。因此我們教科書上的版本就叫“雙‘明’版”,它是貨真價實的來自明朝的定版。
後來,元、明、清三朝各有改動,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八個版本”都是出現在明朝。
在這八個版本中,除了一個版本將“疑是地上霜”改成了“疑是池上霜”,讓人覺得可能是印刷或者謄抄錯誤以外。另外一個版本就是宋版,還有一個版本的開頭是“忽見明月光”。

課本上的《靜夜思》,並非李白寫下的原版,到底是哪裏被改動了
剩下的五個版本,主要是在第一句、第三句上面做文章。或者把第一句中的“明月”改成“看月”,或者把第三句中的“明月”變成“山月”,或者是把“舉頭”改成“起頭”。
一些“謬誤”是從元朝流傳下來的,但是多數還是明朝人自己主動修改出來的,並非是印刷錯誤。二、明朝人“刻意”修改《靜夜思》
之前網傳李白的《將近酒》的古本被挖了出來,網友發現古本和今本的句子有出入。有人説,我們看到的《將近酒》,原來是被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聖嘆刪改過的
好傢伙,這個金聖嘆的手可真是癢啊!從前他就腰斬過《水滸傳》,現在我們發現,他還刪改了李白的詩。腰斬《水滸傳》就算了,因為他腰斬過後,全世界都知道還有一個完整版。
可是他刪改了李白的詩卻沒有通知大家,這個就不太好了吧。其實在中國古代,手癢的傢伙可不止金聖嘆一個人。

課本上的《靜夜思》,並非李白寫下的原版,到底是哪裏被改動了
前一陣看到一個八卦説:錢鍾書曾經嘲笑宋代的王安石寫“春風又綠江南岸”,“又綠”兩個字用得太爛。結果後來有人考證,王安石原詩裏用的不是“又綠”而是“自綠”,是後人給抄錯了。
其實也有可能不是抄錯,而是被“手癢”的後代文人擅改了。因為古代人沒有版權意識,他們蒐集好的詩文整理成冊,也不是為了出版賺錢。
所以每當看到有一首詩寫得不錯,但有個別的字詞不滿意時,他們就會提起筆任性地刪改一通。這比作“集句詩”不問自取,還是要好一些,最起碼保留了作者原來的名字。
明朝中期國家經濟繁榮,市民識字率高,出版業發達了就有人花錢請文人來“改書”賣。於是,他們一口氣搗鼓了八個版本。
關於明朝人為什麼要改《靜夜思》,有人分析説,問題大概出在詩的每句中“牀”字的解釋上。
在唐代,“牀”有可能不是寢具,而是一種叫“胡牀”的坐具。所以可以搬到室外或者山上,賞月的時候用。但是到了明朝的時候,“牀”已經變成了單純的寢具了。

課本上的《靜夜思》,並非李白寫下的原版,到底是哪裏被改動了
如果不加修改,我們再看宋代版本的《靜夜思》時,我們會發現詩的第一句中,李白還坐在自己家中的牀上“看月光”,而到了第三句,他已經“咻”的一聲,飄到了山上去“舉頭望山月”了。這對於普通的明代人來説,是十分費解的。
除了“牀”的問題,又有人覺得假如是坐在牀上賞月,那麼肯定一早就知道天上的是月,而灑在地上的是月光了。下一句再用“疑是”,就不太自然。
用了“疑是”,就説明一開始就看到了地上的光,但並不知道是月光。所以不如把首句改成“忽見明月光”,這樣顯得比較突然。沒反應過來,才會懷疑地上的是霜。
不過,李白老愛在寫詩的時候用“疑是”。他在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時候,不也早就知道那是瀑布,而不是銀河嗎?所以,這個版本後來就不流行了。三、《靜夜詩》宋朝版與通行版的優劣
在宋代刊印的所有《李太白全集》中,《靜夜思》的內容全部都是一致的,可以確定就是李白的原稿。

課本上的《靜夜思》,並非李白寫下的原版,到底是哪裏被改動了
從原文的意思來看,李白極有可能當時坐在山頂或者山腰的一張胡牀之上賞月。時間是在秋天,也許正是中秋節前後。最初明月還沒有升上來。
他是先看到月光灑在胡牀前方的地面上,像一片雪白的霜華,才意識到明月當空。於是“舉頭望山月”,把地面山巒連綿不斷的遼闊景色,與明月長空的高遠連接成了一幅壯觀的畫面,心中頓時生起對家鄉的無邊思念之情。
李白的原文意象闊大,如此看來是符合他個人風格的。不過,這首詩到了明代的時候,因為“牀”的解釋發生了變化,變得有點令人費解。於是,明代文人刻意共同創造出了通行的“雙‘明’版”。從此李白賞月的地點就從“山頭”變成了“室內”。
雖然失去了原詩的格局,但是卻更容易讓人明白。並且由於“雙‘明’版”模糊了地理概念,只要有“明月”與“家鄉”就能簡單地激發出普通人的共鳴,絕不會受到“登山望月”的限制。

課本上的《靜夜思》,並非李白寫下的原版,到底是哪裏被改動了
不管後世的吟誦者在室內還是室外,在山間還是船頭。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個這樣的明月夜,就能應景。所以從詩的適應場合與傳播角度來考慮,“雙‘明’版”是更為優秀的。結語
《靜夜思》的初版和教材上的版本,區別主要是在第一句和第三句。教材上的版本是明清以後的定版,它把原版中的“看”和“山”改成了兩個“明字”,因此叫它“雙‘明’版”。
“雙‘明’版”是明代學者集體修改的成果,它盛行於明清兩代,最終通過《唐詩三百首》等啓蒙教材得到了最大化的普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12 字。

轉載請註明: 課本上的《靜夜思》,並非李白寫下的原版,到底是哪裏被改動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