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巴林第納爾1元紙幣上依舊可以看到5匹阿拉伯馬,阿拉伯馬為何被這些國家高度重視,就是因為阿拉伯馬在古代的戰略地位及其重要,就連小國巴林也不得不重視發展騎兵,在沙特阿拉伯完成統一的過程中騎兵也發揮着重要作用。而在中世紀奧斯曼帝國征戰歐洲的四百餘年裏,阿拉伯馬一直是騎兵的重要武器,可以説歐洲畏懼的蒙古馬後來就被阿拉伯馬所取代,而阿拉伯馬也是整個阿拉伯世界國家通用的一樣武器,也是後來歐洲建設騎兵的參考藍本。
阿拉伯馬之所以被歐洲畏懼了四百年,也讓東亞也感到非常難對付,過去的蒙古馬剛到阿拉伯地區時便開創了戰馬雜交發展的新高度。當時蒙古大軍剛剛到波斯便將蒙古馬與中亞商用貨運馬匹進行雜交,這就開創了阿拉伯馬,而阿拉伯馬從誕生起就註定了必將經歷戰火的考驗,不過阿拉伯馬也成為了當時最為成功的戰馬雜交品種。
一、阿拉伯馬的誕生就是因為戰爭需要
對於阿拉伯馬及阿拉伯標準戰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紀蒙古帝國向中亞以及阿拉伯地區擴張時期通過戰馬雜交創造的一種新型戰馬,而這種戰馬不僅滿足長途跋涉的需求,而且耐力強速度快是騎兵戰馬的不二之選,這也後來奧斯曼帝國在遠征歐洲過程中不斷能利用騎兵突襲取勝的願意之一,雖然在馬匹上具有優勢可實際上也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戰馬的選取範圍。
阿拉伯馬的誕生就造成了戰馬有了標準化的選取方式,這就將商用和民用馬徹底與軍用戰馬分開,於是戰馬選取的範圍實際也就狹窄了,同時也限制了騎兵的發揮,所以後來在騎兵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的過程中,阿拉伯馬也大量歸於民用,造成了大量馬匹過剩。實際上蒙古帝國早在入侵花剌子模的過程中就表現出對中亞馬匹的興趣,倒不是因為蒙古帝國在騎兵上處於優勢,而是花剌子模採取的防禦戰術表現出了中亞馬匹驚人的爆發力所以這就引起了不少蒙古帝國戰略家的關注.
紛紛表示願意引進此種馬,實際上引進這種中亞馬後,蒙古帝國發現雖然在防禦戰中很奏效,可是西線主要還是以進攻為主,因此就必須做馬種改良,因此蒙古帝國就做了馬匹雜交的嘗試,這也就誕生了阿拉伯馬的雛形。這種馬大放光彩的地方就是在金朝滅亡後,南宋突然大舉配合金軍殘餘勢力對蒙古軍隊發起反撲,導致蒙古軍隊傷亡慘重。
蒙古帝國在這一仗中意識到了有效及時調整戰略防禦的重要性,由於蒙古軍隊大部分以騎兵為主,所以對於突襲很擅長可是面對大量火器運用的南宋軍隊就顯得有些單薄,特別是南宋以主力突然進攻蒙古軍隊防禦的薄弱點時就更加凸顯了南宋軍隊在戰術上的高超水平,不過後來南宋軍隊被擊潰其本質原因還是在於黨爭,若不是黨爭恐怕蒙古軍隊再打一百年也難以完全征服南宋,這就讓蒙古帝國高層意識到了組建戰略防禦部隊的重要性因此這也突出了阿拉伯馬的重要性。
蒙古帝國以舉國之力進攻南宋用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而大量戰術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誕生的,比如阿拉伯馬的騎兵戰術,因為進攻南宋不同以往單純性進攻一個完全商貿的國家,南宋屬於小農經濟主體國家即使沒有貿易也能堅持,而蒙古帝國則不行,一旦被南宋軍隊突襲切斷了商路那麼蒙古帝國基本可以宣告滅亡,最終南宋還是沒能複製三國時期魏國滅蜀漢的奇襲戰役。
本質還是因為後來蒙古帝國進行的軍事改革造成的,蒙古帝國採用多兵種作戰的同時也強調了戰略防禦,可以説戰略防禦此時成了基石,如果蒙古帝國不能及時調整戰略那麼南宋軍隊隨時可能反撲,這對於蒙古帝國而言極其不利,所以蒙古帝國必須採用更加有效的戰略防禦方式來規避因此就只有對騎兵上下手。
一種又有戰略防禦又具備類似蒙古馬的高強度進攻突襲的馬種出現了,而蒙古帝國正是借用在中亞取勝的經驗來反過來對付南宋,而南宋軍隊的反撲也在後來這種突然性的戰略反轉過程中被一次次粉碎。其實在蒙古帝國進攻南宋的這半個世紀中,南宋的戰略反撲不在少數,可都被蒙古帝國一一化解這也要歸功於對戰略的及時調整和在騎兵運用上的調整,這就使得南宋軍隊的突襲成了攻城戰,如同攻城戰一樣辛苦的反撲自然也堅持不了多久於是南宋原本有能力打贏的戰爭變成了持久戰最終因為國力不支而滅亡。
二、阿拉伯馬的成功主要在於防禦戰術
阿拉伯馬的成功與過去的蒙古馬相反,它的亮點是在防禦戰術上的,也是防禦戰將阿拉伯馬這種戰爭推上了主流的戰馬,所以不少國家引進阿拉伯馬其實主要也是為了防禦戰,因此阿拉伯馬最初的戰略意義也是主要為了防禦戰略考慮的。在蒙古帝國崩塌以後,走上各自獨立道路的蒙古諸國開始進行了新一輪的戰略洗牌,而元朝滅亡後依舊免不了要被明朝軍隊追着打,所以北元要想站穩腳跟不僅要在軍事上取得明顯的防禦優勢。
還要保持貿易上的發展,所以北元高層開始動用蒙古帝國中黃金家族的關係開始聯繫地處中亞的親邦,而貿易不斷也保證不了北元的經濟正常,戰略防禦上的一系列失利讓北元不得不放棄蒙古在長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區,最終完全退守上城以北,即使這樣明朝政府還是要繼續追擊。
北元在萬般無奈下開始高價引進中亞親邦的戰馬以配合防禦作戰,最終在這種新型戰術下取得了一定效果,明朝軍隊開始有所收縮進攻態勢,不過用於城池和山地防禦的騎兵戰術也在這一時期被大放光彩,成了不少軍事教科書的經典。
北元防禦明朝軍隊的成功讓不少國家看到了阿拉巴馬的戰略意義,也將其大量配備在城池中勇於防禦,這給後來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建設有了很大影響,奧斯曼帝國於是採取了一種防守堅固的方式一步步統一了小亞細亞,又開始入侵歐洲。而歐洲最初也僅僅只將戰馬用於進攻從來沒有考慮過防禦戰中用戰馬,而戰馬又是防禦戰中必有的一環,於是歐洲諸國選擇了發展火器步兵而放棄一貫使用的重騎兵,一方面降低武裝成本,另一方面則是更加強調防禦戰術。
歐洲後來建設堅固的城堡表面上是為了體現封建社會的基本階級劃分,實際則是為了有效應對來自亞洲的威脅,不光是過去的蒙古帝國,還有奧斯曼帝國,都是以騎兵戰術為主的進攻戰術,而歐洲在整體防禦上強調被動迎戰從來沒有過防禦與反突擊的結合,在城池防守戰中南宋迎戰蒙古騎兵時就採用過城池內突出軍隊進行反突擊,而歐洲直到18世紀才看懂這一招,並不是歐洲不想用,而是沒有好的馬種可以兼顧起防禦與反突擊兩種戰略狀態,也是直到阿拉伯馬大規模傳入歐洲後才經過雜交進而讓歐洲擁有了新型戰馬,才能兼顧起反突擊的使命。
三、阿拉伯馬的大量使用源於其優秀耐力
大量投入騎兵使用的時期主要是在奧斯曼帝國進攻拜占庭帝國時期,這也是阿拉伯馬展現騎兵優勢的最典型戰役,歐洲過去所謂的城防概念也是在這一時期被打破,開始逐漸向阿拉伯地區學習,採用一種攻防兼備的新型戰術,而騎兵正是當時發起反攻的有利武器。
在奧斯曼帝國進軍歐洲的過程中,拿下伊斯坦布爾的戰役可以説讓整個東羅馬帝國就此崩潰,可是在這一過程中從其他歐洲屬國趕來的援軍完全有能力策應城中守軍發起反攻,可是在騎兵的使用戰術上的戰術落後讓在城中的守軍不敢利用僅有的騎兵進行反突擊,也不可能與趕來支援的援軍聚合,因此這種典型因為對騎兵使用上的戰術的落後思維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歐洲戰略家所關注,特別是在援軍對奧斯曼帝國騎兵進行多次進攻未果後開始反思利用騎兵為主體的防禦戰術。
對於騎兵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是進入中世紀後期的一個普遍現象,這時因為火器已經大量運用到戰爭的各個角落,就連騎兵也開始裝備滑膛槍,不再是傳統重騎兵的裝備,這時騎兵變得輕巧而有力,成為了一支有效組織防禦和進攻的主體力量,由此阿拉伯馬的優勢更進一步體現,對於傳統歐洲的戰馬它更加體現在耐力強和奔襲距離遠並且短時間爆發力強,因而成為騎兵的不二之選。
就在奧斯曼帝國擊敗整個東羅馬帝國的一百年裏,阿拉伯馬被大量引入歐洲,由此歐洲各諸侯國也開始進行了自己的戰馬改良,終於在奧地利維也納防禦戰中看到了優秀戰馬帶來的實際性作戰效果,拿着傳統阿拉伯馬的奧斯曼帝國騎兵在大舉進攻維也納時與趕來支援的波蘭騎兵相遇,而波蘭騎兵採用的阿拉伯馬改良品種擁有着更強的爆發力。
在短時間的長距離奔襲過程中竟然追上了奧斯曼帝國騎兵,使得對方突襲維也納的戰略沒能達成,可以説速度制勝的時代,對於騎兵的速度更是有着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而阿拉伯馬在引進歐洲後進行的雜交改良更是將阿拉伯馬的優秀基因做了進一步優化成為了歐洲戰馬的一個基石。
後來俄土戰爭中的騎兵拉鋸戰更是考驗騎兵的一個重要試驗場,對於騎兵歷來有高要求的沙皇俄國本以為可以利用騎兵突襲傳統平原城市不會有多大阻礙,可是當時土耳其軍隊利用的騎兵防禦戰術藉助與炮兵單位的配合更是將騎兵馬種的耐力給發揮了出來,阿拉伯馬有着強有力的耐力而長距離託運物資也是其優勢的體現之處,土耳其軍隊憑藉戰馬託運火炮開始在漫長的戰線上建立防線有效阻擊了俄國騎兵的進攻,最終迫使俄國騎兵不得不撤回黑海以北。
傳統上利用騎兵在速度上優勢突防的戰術思想在俄土戰爭中有了很大改變,騎兵雖然在速度上有優勢,可是補給線依舊存在,通過突襲敵方後援將敵方騎兵困死在戰略中心的方法直到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依舊沿用,而阿拉伯馬在耐力上的優勢越來越被各國所看中,因為騎兵的作用不僅是要突防更多的是要通過搬運各類重武器來實現對多兵種重和利用,這樣才能達到戰爭效果的最大化。
四、總結:
阿拉伯馬被重視的一千年中,也是騎兵戰略變化最大的一千年,從蒙古馬被帶入中亞和阿拉伯地區,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對騎兵的改革,阿拉伯馬一直擔當着騎兵戰馬中的基石。雖然對於騎兵的傳統使用概念依舊在快速突防上,可是在拉鋸戰中騎兵更是一個有利武器,在沒有騎兵配合下的步兵進攻便顯得太過單薄,而後來奧斯曼帝國率先開始使用戰馬為炮兵單位服務更是將騎兵使用策略抬上了一個新高度,這也讓阿拉伯馬最突出的耐力優勢得到了發揮。
雖然歐洲很早就引進了阿拉伯馬,可是重突防能力的歐洲在拿破崙橫掃歐洲時期就默認了騎兵的使用規則,而後來在俄土戰爭中僅僅依靠騎兵突防是不夠的,必須依賴多兵種的有效配合,同時阿拉伯馬在耐力上的優勢也被再次被重視,傳統上阿拉伯馬的雜交品種大部分都是重速度而輕耐力導致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戰馬在長距離託運物資上顯得能力不足,而土耳其恰好相反。
為了適應小亞細亞的山地地形,戰馬必須有足夠的耐力這也讓土耳其騎兵在俄土戰爭中大放異彩。雖然現代騎兵只不過是一個榮譽單位,可是在賽馬比賽中依舊可以看到阿拉伯馬的影子,阿拉伯馬不僅在短時間中有極強的爆發力,而且耐力驚人,直到今天依舊是標準賽馬的一個標準化模型,同時阿拉伯馬還代表着阿拉伯世界的精神象徵也是過去一千年中騎兵的一個象徵,它繼承蒙古馬成為戰馬的一個標準形象成為了戰馬後來的一個標準形象。
參考文獻:
《元史》
《北元史記》
《阿拉伯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