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為何卻選擇投降?

説起三國的時候,大家肯定會想到魏蜀吳三國。在三國當中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其實是一個君王選賢任人的能力是否足夠。

我們從三國當中最後的結果可以看出,魏國的勝利其實也是因為曹操他用人的能力十分高超,可以説曹操在三國當中選用人才的能力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一個人才往往會成就一個君王,但也有可能從反方向使一個國家走向滅亡。司馬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為何卻選擇投降?

曹操對自己的手下是非常好的,特別是那些忠於自己的人,對其十分信任和坦誠。但是對於其中的一個人,曹操卻十分忌憚,甚至他還曾多次想要將此人給殺掉,這人就是司馬懿。

我們都知道,曹操任用司馬懿,司馬懿用他的計謀和才能使得魏國從三國當中脱穎而出,成為最後的贏家。曹操在生前可能真的是預感到了什麼,因此曹操對司馬懿十分忌憚,並且想將此人除掉,因為他的才能和忍耐能力實在是太令世人所吃驚。

但由於司馬懿過於狡猾,曹操生前並沒有找到任何可以除掉司馬懿的理由,司馬懿最後使得魏國走向滅亡。可以説,曹操選用司馬懿是對的,同時也是錯的,魏國成在司馬懿,敗也在司馬懿。

一、暗中積蓄力量,司馬懿的後備實力不斷增強

司馬懿他是出生於士族,在三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謀士,而且司馬懿生前輔佐了四代魏國的皇帝,可以説是魏國舉足無比重要的大臣。我們説司馬懿只是個謀士,那麼以曹操的英雄氣概和自身的能力,怎麼會讓司馬懿最後有機可乘呢?

曹操有五個最優秀的孩子,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英年早逝。因此,縱使曹操擁有着統一天下的才能,但是他的後代確實並沒有能夠享用的命運。因此,曹操的優秀後代全都死於司馬懿之前。這其實是司馬懿有機可乘的一個重大的原因。

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為何卻選擇投降?

再者,我們雖然知道司馬懿為魏國立下了許多功勞,但是司馬懿在立下功勞的同時,他的實際目的其實是要去收買魏國大臣和將軍的人心,在暗中將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大。也就是這些原因,使得司馬懿才有了能夠反叛魏國,推翻朝廷的後備力量。

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為何卻選擇投降?

二、曹爽忌憚司馬懿,失去老將的支持

在公元249年的時候,司馬懿發現了叛亂的最佳時機,他趁着曹爽等人前去高平陵祭拜先帝的時候,僅僅憑藉着自己養育的三千死士,發動了政變,一路攻入皇城,直接擒住郭太后來號令天下,後人將這場奪權的仗義稱為“高平陵事變”。

當時的曹爽,掌握了中央最高的權利,但是為何還會留給司馬懿有機可乘的機會呢?

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為何卻選擇投降?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司馬懿實在太會算計他人,太善於利用計謀。其實,曹爽有懷疑過司馬懿的對魏國的忠誠,而且他在司馬懿病的時候,還特地派自己的人去探病,但是當時的司馬懿卻自己裝出眼睛要瞎掉,耳朵聽不到的狀態,用這種偽裝的方式騙過了曹爽,讓曹爽對司馬懿的警戒心徹底地放了下來。

而且曹爽當時一直覺得司馬懿會順利地壽終正寢,再也不會弄起什麼事變。但是一聽到司馬懿發出政變的時候,曹爽自己其實是感到非常吃驚的。當時的曹爽,真的被司馬懿給嚇傻了,沒有去採取任何行動,雖然他身邊的人一直奉勸曹爽,要聯合其他的軍隊來對抗司馬懿,但是由於曹爽被司馬懿的高超計謀所震撼,因此,曹爽一直沒有發起行動。

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為何卻選擇投降?

當時的曹爽,其實是擁有天子和兵權的,實力比司馬懿要強很多的,但是曹爽最後卻選擇了沒有任何的抵抗,就投降於司馬懿。

這其實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曹爽深深地被司馬懿震撼,從而忌憚於司馬懿的威望,又因為司馬懿是四代老臣,他的門下弟子可以説是遍佈朝野。再加上司馬懿本來就用兵如神,因此短時間內曹爽就感覺到自己根本打不贏司馬懿,從而產生了退卻的想法。

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為何卻選擇投降?

還有一點就是曹爽在繼承兵權的時候,其實他與曹操老部下的將領們關係並不是很好。因為曹爽在上任的時候,他只重用於自己親近的人,而曾經在曹操底下打天下的將領們卻沒有受到曹爽的重視,並且還被曹爽給排擠。

這也是在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曹操部下的這些老將領們根本就沒有想要站出來幫助曹爽,甚至有些人還直接明瞭地站出來選擇支持司馬懿。

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為何卻選擇投降?

還有一點,是跟司馬懿是士族出身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曹操掌權的時候,其實任用了非常多的寒門學子,這就使得士族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曹操的老部下與這些士族有一些相對比較深厚的淵源,因此他們會選擇站在士族出身的司馬懿這一邊,來幫助這場政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8 字。

轉載請註明: 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為何卻選擇投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