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前校長呼籲華西獨立的前因後果:院系調整和大學合併
前兩天,華西醫科大學的老校長曹澤毅公開發表談話,要四川大學和華西分家,華西要獨立。這番言論驚到不少人。
在談之前,我先説明一下。因為我每次説起985、211大學的時候,就經常有人跳出來説,985、211已經過時了,現在應該談雙一流。
確實,在教育部的文件裏,現在只有雙一流這個説法了。但是,雙一流不是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一件事總是有前因後果,雙一流是985、211的升級版,我們先聊一下985、211大學,再聊雙一流,會好理解很多。
第二,985、211大學的建設在我國大學的歷史上,影響非常大,值得一説再説。
為什麼這麼説呢?
院系調整
建國以後,我國高等教育歷史上,有兩個特別重要的時期。
一個是上世紀50年代,院系調整。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受到了影響。很多大學説起來是一把淚,也有一些大學獲得了不少好處。
比如清華和北大。清華原先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在院系調整的時候,理科,中文、外文、法學、經濟學、農學等都轉出去了,大部分轉到北大,有些轉到了其他大學。
當然,清華也轉入了一些專業,原先燕京大學、北大的一部分專業轉到了清華。總體來説,清華是出去的多,進來的少,最後清華成為了一所純工科大學。
大學合併
俗話説,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過了幾十年後,大家開始覺得原先的院系調整有點問題。
院系調整讓很多綜合性大學變成了專業型大學。
當時,清華的理科分出去,很多著名華人科學家都表示了不理解,因為理科、文科是創新的源泉,工科的基礎是理科,沒有理科,工科怎麼發展?
改革開放之後,教育部領導和大學校長們出國參觀大學,發現現代化的大學都是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所以,國家也準備發展綜合性大學。
那怎麼發展呢?把幾所專業性大學合併起來,是最容易的。
但是,這裏面有個問題。
院校合併的困難
大家都有不同的利益。原先我當校長,合併之後,還能當校長嗎?
原來我是學科帶頭人,合併了,還是嗎?説不定連老師也當不了。像中科大合併合肥經濟技術學院,合肥經濟技術學院的老師基本都轉後勤了。
學生也不樂意,浙江大學的學生就鬧了。竟然浙江農業大學的人,考分比自己低不少,也要拿浙江大學的畢業證了。這怎麼可以?畢業證的檔次拉低好多。
總之,難度很大,又不能用行政命令,大棒不能用了。那用什麼?用胡蘿蔔唄,引誘大家啊。
211和985大學的建設就是這根胡蘿蔔。
985、211工程建設
211工程在1994年立項,1995年啓動,指的是: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
大家不是不願意合併嗎?好,在評選985和211大學的時候,設立了一些要求,裏面有關鍵的一條,要學科齊全,是綜合性大學才可以入選,所以,協和醫學院,中國最好的醫科大學,也不是211大學。
入選了211工程,國家在財政上大力支持。我看過一篇文章,在當年這個支持力度非常大。211大學是非211大學的人均科研經費的10倍。這是個可怕的數字。那時候的大學比較窮,地方上沒有太多的教育投入,主要是靠中央的撥款。那時候普通大學老師收入每個月也就幾百元,普通外企員工則是幾千元每月了。
所以,人人都想着要進211。
在這種形勢下,大學展開了合併浪潮,浙大和川大是第一波。川大分兩次合併,第一次和成都科學技術大學,第二次和華西醫科大學。浙大是4校合併,浙大、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
最厲害的是吉林大學,是6校合併。大家開玩笑,長春在吉大里面。
所以,國家很巧妙地通過211、985的建設工程,我們的大學完成了合併,讓一部分大學成功地從專業型轉向了綜合性大學。
所以,985和211工程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非常重要。
大學合併之後的20年
華西的老校長就想分家了。這位老校長回憶痛苦歷史,説當時川大和華西都不願意合併,但有人威脅,不合並就會沒有經費,學校降檔,招不到好學生,沒辦法,只能合併。當年華西和川大合併是2000年,經過20年,還是覺得應該分家,獨立發展好。
我對當年川大不願意合併,表示謹慎懷疑。當年那些綜合性大學,看到醫學院,都像屌絲看到白富美一樣,怎麼會不願意呢?華西不願意倒是真的。
我估計這個提議通不過。首先四川大學不見得會同意。其次,如果通過了,肯定其他學校也會鬧,像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説不定也會鬧。還有中南大學的湘雅醫學院,估計也要鬧。這個口子不能開。
不過呢,雙一流在某種意義上來説,就是再次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