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國家:渤海國,因為這個國家,中、朝、韓三國至今爭論不休

朝鮮半島是由朝鮮半島本土和周圍包括獨島在內的3300個大小島嶼組成,半島本土佔全境總面積的97%。在這片土地上,現存最早的史書當屬《三國史記》,它是由高麗王朝的金富軾等文官編撰的。
這裏所説的“三國”,指的是:新羅、高句麗和百濟。這是在公元1世紀之後,朝鮮半島上出現三個古國。在這三個國家並立時期,朝鮮半島的南部還存在着伽耶諸國,只是習慣性忽略了這個國家。因此,當地的史學家總是用“三國時代”指代朝鮮半島從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七世紀的歷史。
消失的國家:渤海國,因為這個國家,中、朝、韓三國至今爭論不休

然而,我們對這段歷史並不陌生,因為,唐朝時期,我們跟這三個國家確立了朝貢制度,甚至,還出面調停它們之間的紛爭。
公元七世紀中葉,唐朝幫助新羅滅掉了其它兩個國家,還打敗了前來援助的日本海軍,奠定了朝鮮半島新的格局。後來,唐朝的東北出現了一個渤海國。在我們的認識裏,這個國家應該是肅慎人的後裔靺鞨人建立的新國家。而且,在歷史學界,認為其跟勿吉、女真、滿洲等民族都是一脈相傳、息息相關的。
但是,在朝鮮人看來,這個渤海國是跟新羅形成“南北朝”的一個國家。在韓國人出版的《韓國史》中,專門有介紹渤海國和新羅國的關係。
韓國人認為:這兩個國家原本是同一個國家,現在只是暫時分裂而已。
消失的國家:渤海國,因為這個國家,中、朝、韓三國至今爭論不休

那麼,他們這麼認為的依據是什麼呢?這兩個國家真的是古代的南北朝嗎?渤海國是如何被納入朝韓“南北朝”歷史的?
渤海國不僅沒有留下任何關於歷史記載的書籍連文學作品都很少,9世紀的文學家崔志遠向唐朝皇帝上了一封《謝不許北國居上表》,這裏的北國指的就是渤海國。崔志遠在奏摺中,抗議渤海國因為外交禮儀上的問題與新羅產生糾紛。上表中,崔志遠有意侮辱渤海國,並挑唆唐王朝對渤海國產生厭惡之感。
12世紀金富軾在自己的著作《三國史記》中提到新羅統一了三國紛爭的局面,可偏偏把北方的渤海國給排除了。而且,著作還記載了新羅跟渤海國兩次通使經歷,新羅人將渤海國稱為“北國”。然而,不管是渤海人,還是新羅的崔志遠、高麗的金富軾,他們都證明不了史上朝鮮半島出現過“南北朝”的情況。
1910年,日本侵佔了朝鮮,他們開始進入殖民統治時期。當時的史學家申採浩、張道斌等人開始研究渤海國的歷史,這應該與日本的佔領有關。古時,對歷史的研究跟民族獨立運動息息相關,而他們對中國東北的歷史研究特別上心。
為此,申採浩批評金富軾在《三國史記》中排斥渤海國的行為,渤海國的高王和宣王應該被封為“高帝”和“宣帝”。而且,張道斌還在自己的著作《國史》中,視渤海國為高句麗的後繼者。
消失的國家:渤海國,因為這個國家,中、朝、韓三國至今爭論不休

等到朝鮮半島推翻日本的統治後,本土的兩個國家分別對各自的民族史和國家史進行了重構。到了1962年,朝鮮史學界特地重申了原渤海國與高句麗的關係,他們的“南北國史觀”將古時的歷史梳理為這樣的順序:古朝鮮、夫餘、高句麗、渤海、高麗、李氏朝鮮。
但是,韓國學者卻批評朝鮮人對渤海國曆史的認識,這是一種充滿政治化的表述,而不是學術上客觀的認識。此外,韓國還將渤海國曆史列入到了自己的韓國史中。只是,韓國境內還沒有找到任何一處渤海國的遺址,而他們的學術研究熱情卻異常高漲。
那麼,朝、韓史上的“南北朝”成立嗎?
在東亞歷史中,中國與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都有長期的交流,形成了一個漢字文化圈,我們的文化向外輻射,深深影響了他們。而且,我們的南北朝時間長達一百七十年,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歷史。後來,我們的學術界提出了第二個“南北朝”,即:當時北方遼國、金國和南方北宋、南宋的相處歷史。
消失的國家:渤海國,因為這個國家,中、朝、韓三國至今爭論不休

其實,不管是第一次“南北朝”,還是第二次“南北朝”,它們都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個,南北國家由一個統一的帝國分裂開來;
第二個,南北國家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統。
其實,日本和越南也出現過“南北朝”時期,日本在十四世紀有南朝天皇和北朝天皇的對峙,而越南在十六世紀有北方莫朝和南方後黎朝的分庭抗爭。可見,這兩個國家的“南北朝”比較符合中國“南北朝”的特徵。但朝鮮半島的“南北朝”也符合中國“南北朝”特點嗎?渤海國和新羅國真的是一個國家分裂開的嗎?
通天元年,遼東邊境的契丹部落起兵作亂,朝廷聯合突厥可汗對他們進行大肆鎮壓。而契丹部隊中,有一個靺鞨人大祚榮卻帶着殘餘部隊向東逃竄。之後,唐王朝派出李楷固將軍前去捉拿這個靺鞨人,史書記載大祚榮聯合高麗等國來抵抗李楷固,導致朝廷軍隊大敗。
消失的國家:渤海國,因為這個國家,中、朝、韓三國至今爭論不休

因為,大祚榮聯合高句麗人和靺鞨人的力量,輕鬆甩開了李楷固的追兵,並在牡丹江流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都城最初是選在舊國,後來,遷到了東京、中京、上京等地方,其中,上京作為都城的時間最長。然而,關於大祚榮所建立國家的國號,有人説是“鎮國”,有人説是“震國”,還有人説是“靺鞨國”。
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沒有自稱為“渤海國”。
可奇怪的是,我們的史書卻記載了渤海國是大祚榮創建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其實跟我們有關。
當初,唐玄宗派使臣崔忻前去大祚榮的國家冊封他名號時,造成了這個誤會。崔忻考慮到前往大柞榮的國家要經過突厥和契丹的領土,於是,他改走水路,乘船前往他的領土。之後,崔忻沿着山東半島行船,在旅順一帶登陸,來到了大柞榮的都城。
關於崔忻的行船記載,可以在旅順黃金山的水井銘文中找到,石碑上有“敕持節宣勞靺鞨使鴻臚卿崔忻”和“開元二年五月十八日造”等字樣。
消失的國家:渤海國,因為這個國家,中、朝、韓三國至今爭論不休

在崔忻來到都城後,依照皇命冊封大柞榮為大將軍、渤海郡王,大柞榮的領土為忽汗州,大柞榮為忽汗州的都督。在《新唐書》中,有相關的記載:朝廷去掉了大柞榮原來的封號,換成了渤海郡王。
而渤海國,便來源於大柞榮“渤海郡王”的封號。
經過這次冊封之後,大柞榮的封號被固定下來,並傳至後代,即渤海國國王的稱呼。渤海國的上層階級基本都是靺鞨人,他們的領土被唐王朝封為忽汗州,即成為了唐王朝的一份子。而新羅國是公元前57年建立的,它的都城位於朝鮮半島的古慶州地區,這裏距離渤海國的都城上京上千公里。
可以看出,這兩個國家肯定不是從一個統一國家分裂開的。
此外,渤海國的領土包括中國的東北部、朝鮮的東北部和俄羅斯的海州邊緣。因此,我們跟朝鮮、韓國都把渤海國列入自己的領土,但俄羅斯卻是反對的,他們認為:渤海國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不是鄰國的附屬國。
消失的國家:渤海國,因為這個國家,中、朝、韓三國至今爭論不休

都知道,東亞的近代史是屈辱的,大部分國家都受到了西方人的侵略。為此,這裏的人民為了自己的自由,紛紛組織民族獨立運動。而朝鮮半島的國家想把渤海國列入自己的領土,反映了他們想要突破朝鮮半島的地理侷限,追求領土的擴大。之後,這種意識被寫進他們的教科書中,讓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這種想法。此外,韓國有很多講述此類內容的影視劇,包括《大柞榮》、《太王四神圖》、《善德女王》等,在國內都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但這些影視劇的內容,卻是虛構的。
而且,更有趣的是,中國、韓國、日本卻在東亞近代史的認識上達成了一致,共同編撰了《東亞三國的近代史》和《超越國境的東亞近現代史》。新兩本書有中文、日文和韓文的版本,只為讓各個國家都能學習這些。與此同時,中科院與韓國、日本聯合舉辦的東亞青少年曆史文化交流活動,每三年舉行一次,在三個國家間輪流舉辦。
其實,我們也希望東亞國家能在古代歷史上達成一致,包括對高句麗、渤海、日本府、倭寇等歷史的分歧,一起編撰一部古代東亞史。
參考資料:
【《新唐書·渤海傳》、《渤海國史》、《東北民族史研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14 字。

轉載請註明: 消失的國家:渤海國,因為這個國家,中、朝、韓三國至今爭論不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