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混凝土建築項目金牌獲得者陳君輝(左)、李俊鴻在比賽中。(學校供圖)
林怡峯(左)、謝健強在2020年全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榮獲混凝土建築項目金牌。(學校供圖)
高“職”量
21歲的小夥子成“副高”是什麼體驗?在各級相關政策支持下,優秀工匠獲得破格聘用正成為現實。
從技校畢業,現任教於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的林怡峯,就是憑藉扎鋼筋澆水泥的強悍技能,上演了“華麗逆襲”。
更令人欣喜的是,他和搭檔謝健強並未滿足於全國冠軍的成績,而是再當一次學生,在世界冠軍兼師兄的指導下,向新的世界冠軍發起衝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俊 通訊員許鋒
冠軍師徒為榮譽而戰
8月底,在世界技能大賽“混凝土建築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內,一羣人正緊張忙碌着,識圖放線、模板製作和安裝……30多攝氏度的高温裏,只需半個小時,戴着安全帽、穿着工服的他們就會汗如雨下。在這之中,兩位技術工人林怡峯、謝健強備受矚目。他們年齡相仿,組成了新鋭搭檔,力爭拿到2022年在上海舉行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入場券”。
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是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技能賽事,有“世界技能奧林匹克”之稱。在第45屆世賽上,廣州城建技工學校的學生陳君輝、李俊鴻通過長達4天總計22小時的比拼,最終登上冠軍寶座。作為陳君輝的師弟,林怡峯、謝健強首次參賽拿到廣東選拔賽的第二名,未能進入國家集訓隊。自覺遺憾的他們立下了更宏大的目標,“既然再回來,就必須走到最後”,選擇為下一屆世賽繼續拼搏。陳君輝留校當了教練,希望把勝利的經驗傳授下去。
據悉,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學校等世賽冠軍的“搖籃”,拿了冠軍的學生通常都很願意回校站上講台,為培養下一個世界冠軍接力奮鬥。
兩屆世賽的間隔年構成完整的備賽週期,長時間的訓練是基本條件。師徒三人很少有節假日,每天訓練八小時,嚴格跟隨日程走,不斷思考和處理細節,以求在高水平競爭中突圍。
“教練在旁邊能夠看到我們的問題,並給到很好的建議,從他那裏能學到很多。”林怡峯還透露,比賽耗時長,擁有好體力能使人保持專注,在專業體能教練的指導下,他們要通過長跑、變速跑、推杆鈴以提升自身力量和靈活性。
混凝土建築項目體量很大,要求參賽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切割、加工、安裝和調整,用到不同類型的工具將近200種,材料總質量接近10噸,作品誤差不能超過1毫米。這意味着,任何一個小失誤都會影響所有模塊。為了避免失誤,改進方法,他們必須不斷覆盤總結,保持清醒的頭腦、創新的精神,摸索不同的路徑去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瓶頸對我們來説是新的刺激,解決它就很有成就感。”林怡峯説。
21歲當“副高”創造學校歷史
林怡峯、謝健強用實力證明自己。2020年在廣州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中,在混凝土建築賽項上,這對搭檔就擊敗了來自全國20餘個省份的選手,強勢登頂。林怡峯還拿到了75萬元的獎金,大部分給了父母重建房子和貼補家用,其餘的用作自己日後學習提升。
今年3月,根據《關於開展專業技術職務特殊聘任工作的通知》,此前就破格錄用林怡峯的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再度突破,特聘他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在很多人眼裏,一個21歲、只有技校學歷的年輕人能有這般待遇,用人才之力度可見一斑。憑藉手中的成績,謝健強已經收到了好幾家單位遞來的橄欖枝。
職校是他們人生的轉折點。由於高考成績不理想,父母開始對林怡峯並不看好。2017年,他決定進入廣州城建技工學校學習建築施工專業,“其實當初沒有清晰的目標,只是覺得有門技術好謀生”。
謝健強是後一年來到學校的。但與林怡峯稍有不同,他的想法更為堅定,中途還拒絕了江門一所高職學校的錄取,得到了父母的更多理解。“我從小就迷上了建築,會突發奇想,橋樑這種龐然大物,為什麼幾個柱子就能支撐起來,然後還讓車通過?我的性格也很適合這一行,能鑽進去”。
對於這個專業,不懂行的人會以為“太辛苦了”“未來從業路不易”,在參觀考察完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重大項目之後,他愈發意識到現在建築業的科技含量、科學管理的比重越來越高,對自己的專業瞭解越多就越感興趣,學得越好。
在職校,實訓和實操課佔總學時的比例過半,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給擅長動手的學生創造大量機會。第一年,他們便展現出極高的動手天賦,依靠出色的建築技能被選拔進校集訓隊,分工默契,一個心思細膩,另一個更有耐力,在省、市等諸多技能大賽取得優勝。2019年,他們一起參加集訓選拔,一路過關斬將進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隨後在家門口摘金。各種讚譽和獎勵接踵而至,此時,謝健強和林怡峯才有底氣告訴父母“請放心”,他們擁有了很好的平台,以後也能幹出一番成績。
認準一件事就要堅持走下去
多年以來,謝健強和林怡峯堅持過着從宿舍到基地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而且還要持續一年,但每天的訓練內容不重複,因為他們最忌諱,每一次做事如果都用同一個方法去做,就沒有意義。從全國冠軍到世界冠軍,彌補差距容不得半點懈怠,“我們在操作上進步了很多,精益求精,專注再專注,思維也有一個大的提升,就是想得更全面了。”謝健強説。
目前,全國共有來自廣東、山東、江蘇等地的5支隊伍競爭唯一的參賽名額,而只有闖過面前這道關,兩人才能代表國家向世界冠軍發起衝擊。他們深知,高手對決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更重要的是調整心態,“有奪冠的信念,但每天忙到沒空去理這個壓力,回家後還要鑽研技術文件,倒頭就睡是最好的,至少我們在通往目標的路上奮鬥過,也是很寶貴的經歷”。
一個學校出了四個冠軍,越來越多學弟學妹嘗試複製他們的成功之路。如今,集訓隊的選手規模常年保持在30個左右,支持團隊有10人左右,形成了完備的競賽梯隊和濃郁的學習氛圍。
鮮花和掌聲的背後飽含不易,他們不忘提醒“後來人”,一旦認準了一件事,就要準備好一顆執着的心,因為很可能為了那一天要苦練10年,“我們天天一身水,一身泥,但你能夠堅持到最後,也是一個好出路。”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