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混得“最差”的高考狀元,被11所美國大學拒絕後,現狀很爭氣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俗話説,分分分,孩子的命根。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分數成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成績好就可以稱王稱霸,為所欲為。

  而一些成績差的小孩就理所當然地受到更多的責罵,幹啥啥不行。但事實上,用分數來衡量孩子的這種做法是有失偏頗的。

  ------題記

曾是混得“最差”的高考狀元,被11所美國大學拒絕後,現狀很爭氣
  李泰伯在參加高考時,曾經打算申請國外高校進行深造。為此,他申請了國外11所高校,但均被拒絕。被拒之後的李泰伯於是便奮發圖強參加國內高考,以703分的成績奪得高考狀元,迎來了清華的錄取通知書。

  703分的高考成績,可以任意挑選國內任何一所高校,但卻一一被國外高校拒絕,可以説成為混得最差的高考狀元之一了。很多不懷好意的人,紛紛奚落他,覺得這是高分低能的代表人物。其實,這也和國內外教育要求不一樣有關,國內成績是首位,國外則是傾向於社會性實踐,綜合能力為首位。

曾是混得“最差”的高考狀元,被11所美國大學拒絕後,現狀很爭氣
  而進入清華之後,李泰伯更是奮發圖強,在第一年之後轉到香港大學繼續攻讀。

  在他不斷的努力之下,終於如願以償的進入麻省理工進行研修,此後,他作為優秀訪問學者在牛津大學等各個高校進行交流,可以説是“逆襲成功”了。

曾是混得“最差”的高考狀元,被11所美國大學拒絕後,現狀很爭氣
  所以對於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們,無需太過於擔心孩子的成績。成績只是衡量孩子的其中一個標準,並不是全部。

  在如今高速發展的時代裏,個人的綜合實力才顯得尤為重要,成績並不能完全確定一個孩子的未來。

  所以家長應該客觀地看待孩子的成績,一些事情應該避免

  一、不能認為孩子就該死讀書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較為差勁,甚至在老師講授了多遍知識點之後,仍然記不住或者不會運用。這時有些心急的家長就會讓孩子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以此來應付考試。

曾是混得“最差”的高考狀元,被11所美國大學拒絕後,現狀很爭氣
  但是,書本的知識點固然重要,卻不應該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習得。對於一些較為難理解的知識點,孩子感受到十分陌生,就算死記硬背之後,記住的也只是文字,而不是知識點的精髓。

  應該起於理解,然後融會貫通,所以家長們面對孩子不懂的知識點,應找出薄弱環節對孩子進行加強,然後理解起新的知識點,就比較容易了。

  二、不能認為孩子的最終成績由一次排名決定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喜歡用排名這種方式來給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序。有些比較敏感的家長,看見孩子的排名往後退,就緊張兮兮,給孩子報更多的輔導班,看見孩子成績進步了,便苦口婆心地勸説孩子下次一定要保持。

曾是混得“最差”的高考狀元,被11所美國大學拒絕後,現狀很爭氣
  實際上並沒有這個必要,孩子的最終成績並不能用一次排名所決定,排名只是孩子在某個階段學習成績的反饋,並不能反映最終狀態。

  所以,家長應該本着“鼓勵為主,引導為輔”的思想,對孩子在某個階段的學習狀態學習情況進行糾正,而不是緊盯着排名不放。

  三、不能認為興趣特長一無所有

  很多家長認為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時間,進而影響孩子的成績。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讀書的一塊料。有的孩子可能更適合發展藝術。而有的孩子可能更適合發展體育。

曾是混得“最差”的高考狀元,被11所美國大學拒絕後,現狀很爭氣
  況且很多大學都推出了特長班,來招收這些在其他方面天賦秉異的孩子。所以家長們應當因材施教。發展孩子的特點,而不是緊逼着孩子走學習這條路。(配圖均源自網絡, 侵刪)

  我是崔氏育兒堂,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關注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4 字。

轉載請註明: 曾是混得“最差”的高考狀元,被11所美國大學拒絕後,現狀很爭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