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可靠標誌就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奇蹟。”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中,人民的智慧在推動其進步與崛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上到滿腹經綸的學者,下到大字不識的農民,都有自身獨特的學問。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固守炮樓不願正面應戰,軍隊久攻不下,一位路過的農民卻用簡單的辦法破解了這個難題。
上世紀的中國,風雨飄搖,世界列強都對東方這塊肥沃的土地虎視眈眈,人人都想來分一杯羹,但狼子野心最盛的,還是日本法西斯。1915年,日方與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宣佈日本在山東取得特權。
1928年,轟動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發,軍閥張作霖中了日本人的埋伏,不治身亡。次年,由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席捲到了全球的資本主義世界,作為主要依附國的日本也在此次危機中遭受了沉重打擊,國民經濟的不斷下跌,工業發展停滯不前,各種各樣的矛盾被不斷激化,整個時局動盪不安。
為了擺脱現狀,轉移經濟危機帶來的困擾,日本帝國選擇了加快對外侵略的步伐,特別是針對臨近的中國。“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對中國東北發動突襲,僅僅三個月就佔領了東北全境。
抗日戰爭初期以正面戰場為主,但隨着戰爭局勢的變化,正面戰場的作用逐漸下降,戰鬥逐漸向敵後戰場轉移,還顯現出了獨當一面的優勢。
主戰場的形成和變化正是因為中國人民擅長因地制宜,隨機而動的體現,這對於當時的抗戰與後來的政局變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那時候開始,就逐漸從人民身上謀求發展。
抗日遊擊戰開闢出的敵後戰場實際上是中國人民軍隊的戰略防禦措施,是在面對日軍日漸擴大的侵略而展開的“反進攻”,化戰場的被動為主動,從戰爭形勢上打亂日軍前線和後方的劃分,把敵人眼中穩固的後方轉變為我方的前線,將保衞變成反包圍,形成交錯的戰爭意識形態。
共產黨中八路軍新四軍投入游擊戰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廣大的佔領地建立起了同樣廣泛的革命根據地,解放了大量的淪陷區人民。即使日本法西斯佔領了中國的土地,但卻騰不出心思來控制它們,更不能管束土地上的人民,無法將資源化為己有,從而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為了抵抗八路軍的敵後活動,日軍在華北、華中地區修建了大量的炮樓,將其作為根據地分割抗日武裝力量,限制其活動,有效逐個擊破,同時保護了交通要塞,包括橋樑、鐵路沿線、城鎮進出口等。
日軍僅在河北省就達到了九千多個大小不一的據點和炮樓,當時日軍得意地將其稱為是“以點帶線,以線代面”的戰術,被封鎖的道路,層層嚴格的關卡檢查加重了抗日活動的困難。
炮樓自成一體,固若金湯,其修建過程中表面幾乎不使用水泥,而是用特製的磚頭,磚石很厚,一旦修築完成,炮火根本難以撼動它,更別説對於武器匱乏,兵力薄弱的游擊隊而言,簡直如同蚍蜉撼大樹。
炮樓的基礎設施以及武器裝備都是囤積在一樓,二樓主要作為火力攻擊的集中點。炮樓會根據需要,設置多個槍孔,實現全方位覆蓋,一般的炮樓日軍會配備一個分隊,即8-10人,加上若干偽軍。
日軍利用炮樓有利的地勢與位置,擁有了易守難攻的先天性優勢,只需要龜縮在炮樓裏,以重機槍掃射攻擊的士兵,很快就能取得優勝。我軍沒有直射的火炮,也缺乏專業的爆破技術,董存瑞捨身炸碉堡就是無奈之舉。
炮樓除了本身的堅固防禦外,周邊還有幾米深的壕溝,要是附近水源充足,還會灌滿水,形成護城河,大門兩側架起了5-15米的鐵絲網網內佈置有地雷,一旦觸碰到鐵絲,就會引發爆炸。
炮樓周邊全劃為軍事警戒區,清空所有障礙物,最高處配備有強光探照燈,輻射範圍可達方圓數百里,黑夜裏侵略者的一舉一動都無所遁形。對於抗日武裝來説,攻打炮樓幾乎等同於一項有去無回的戰鬥,但為了捍衞中華大地,依舊有前仆後繼的戰士甘願獻出生命。
即使條件過於艱苦,中國人民依舊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力在戰鬥,不斷拉長的戰線,讓日軍在亞洲戰場上士氣越發低迷,疲於招架,同時歐洲方面的法西斯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由希特勒領導的德國法西斯遭受重創,戰爭形勢風雲變幻。
蘇聯方面騰出餘力,在中國北方聯合本土軍隊對付關東軍,而那時的日寇,已經是窮弩之末。1945年8月8日,蘇聯兵分四路發起進攻,關東軍節節敗退,不到一週的時間裏,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但留在中國土地上的日軍不願意放下武器,尤做困獸之鬥,他們堅信日本不會投降,一切都是敵人為了瓦解軍心放出的假消息。
日寇龜縮在堅固的炮樓裏,無論是強攻還是勸降,他們都拒不出面,蘇聯紅軍對其這樣的態度也是無可奈何。特別是炮樓裏還儲存着不少的槍支彈藥與食物,完全有餘力達成長時間的堅守。其實破解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要將日軍逼出炮樓,但他們怎麼可能心甘情願跑出防禦工事當活靶子。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時,一位路過的老農民看到了,説:這還不簡單?他提出了意見,就是用臭味,燻出日軍。炮樓為了減少弱點,被修築成了一個封閉的場所,利用風將雜草作為燃料,把貓狗等動物以及日軍的屍體放在火上,屍體的燃燒會散發出刺鼻的氣味,一旦飄入駐守的堡壘,日軍肯定無法忍受。
果然,不出幾個小時,一股日軍就被迫跑出了炮樓,被紅軍輕而易舉地消滅了。
在那個時代,每一個堅守陣地的中國人都為驅逐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是衝鋒陷陣的前方戰士,還是後方提供支持的勞動人民都是一樣的偉大。那位在攻克日軍炮樓上提供了關鍵性策略的老農,最後也沒留下些許信息,消失在了廣大的勞動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