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代表作盤點 韓愈被貶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韓愈代表作

韓愈作為唐代聲勢活躍的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勵志於革除當時文風浮華,只追求辭藻華麗和對仗工整講究音律的弊端。韓愈一直主張,文學創作應當恢復秦漢時期的表意,就是以表達內容為主要目的,概括出來就是“明道”。在這麼一個主張和準則下,韓愈創作出了許多極具文學價值的作品。

《師説》節選

《師説》是韓愈文學創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完成於貞元十八年(802年)韓愈任職國子監期間。文章是寫給當時的韓愈門生李幡的,不過韓愈也是藉此來批評那些輕視師道,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的。《師説》一文首先肯定了師道的存在,人們的學習必須要有老師的指導。再指出當時社會所出現的弊端,家長所請的老師只知教授句讀一類的小類,而解惑的大類卻是他們難以啓齒的。文末韓愈又以孔子從師為佐證,指出尊重師道是自古就有的,當下的人更不應該拋棄。

《進學解》是韓愈的另一代表作,文章借對學生的教誨,後學生反駁來指出當時社會的弊端並抒發韓愈懷才不遇和仕途坎坷的不滿。文中先是韓愈告誡學生要刻苦努力,只要充實了自己的學識,就不用擔心上層的人才選拔,因為他們自會注意到你的。但是一個學生提出不同意見,以韓愈自身為例,指出他自小勤奮好學,時刻鑽研文學。可是給先生帶來的卻是不遭理會,怎麼做都是過錯的結果。實際這是借問答的形式,抒發了作者的鬱悶之情。

韓愈字

古時候的人取的名字不會像今天人們口中的名字一樣,簡簡單單的就是一“姓”和一個“名”,古人在這之外還會有個“字”,甚至還有個“號”。早在商代的時候,人們出生之際會先取個名用來當作身份的象徵,家裏人會叫他小名,長大後就叫大名,外人則會連着家族的姓氏一起稱呼他。不過這到了他成年後,名就會成為一個被避諱的存在了,只有長輩、上級和自己親近的人才會直呼其名,這時會有一個“字”來代替“名”。

韓愈

古人取字並不是隨意取的,這其中是有一定的規律和聯繫的。比如三國時期張飛字翼德,這個“翼”就和名“飛”相呼應。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字太白,尤為明顯,他的名和字中皆有一個“白”,就是意欲清潔高尚。不過古人的名和字並不都是重複寓意的,也有寓意相反的。

後人成為韓文公的韓愈,他的名和字就是兩個相左的意思。韓愈,字退之,名中的“愈”是意指愈加,更,超出。而字中的“退之”則是向後,退步,讓步的意思。這是以相反的意思,來敦促韓愈行事要謹慎小心,雖然要積極努力,但也不可操之過急。剛好也是對他那剛直的性子一種勸解,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取名取字的藝術。

韓愈自小就有着極高的文學素養,雖然幾次科舉考試均以失敗告終,但是這並沒有打擊他的信心。就像他的名“愈”,韓愈反而是繼續努力,終於在三十四歲那年考中。而他字中的“退之”又彷彿印證了韓愈極力恢復古文創作的做法,他是倡導古文運動的先驅者,是後人所敬仰的“文章鉅公”。

韓愈號

一般在古時候的人,有些會在名字之外在取個“號”,或者叫“別號”。古時人的“名”,是自出生後就取的用以區別他人的符號象徵,而“字”則是他們用意表現自己德行或者是被寄寓希望的意圖,不過在名和字之外還有一個別號,這在《周禮》中被解釋為美稱,也就是説那些德行聲望在外的人,才會取個別號讓他人稱呼。

韓愈

別號自周朝開始就已經有人開始取了,比如老子的別號就叫廣成子。不過先秦之際,人們取號的行為並不多,見於史冊的也就那幾人(也許是因為年代久遠很多未被記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唐朝之前,知道的也就像陶淵明別號五柳先生寥寥數人,不過自唐朝開始,取別號的人卻是大漲,這同唐朝處在封建社會頂峯文化發達有關。像李白別號青蓮居士,盧照齡別號幽憂子,白居易別號香山居士。

不過韓愈生前沒有給自己取個別號,至少在現今的史料和文學作品中並沒有看到關於韓愈的別號。像韓愈這麼聲望之大,貢獻之深,門徒之廣的人,要説被人尊稱的別號沒有被流傳下去,那應該是不太可能的,能解釋的就是他沒有取。韓愈留給後人最大的財富就是他開先河,倡導了古文運動。在那個辭藻華麗卻沒用處的駢體文肆掠的年代,古文運動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風,吹遍了大地,給原本沉寂的世間帶來了新的生命。

韓愈廣招門徒,並將他對文學創作的理念一代一代傳了下去。韓愈於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在家中病逝,死後的韓愈倒是被追了諡號“文”,因而世人皆尊稱他為韓文公。


韓愈被貶

韓愈為人正直而不曲求,在他看來一件事是錯就是錯,不允許有狡辯的餘地。韓愈的正義凌然在他的文學作品中有着很多的體現,同樣也反映在他的為官生涯。韓愈説話總是直言直語的,諫言必中要害,語言深刻入理極具感染力。但就是因為這種性子,給韓愈帶來了小人的誹謗,帶給他多次的被貶經歷。

潮州城圖紙

剛任監察御史後不久,關中地區發生大旱,莊家顆粒無收,導致百姓生活困頓,流離失所,過着乞討為生的悲涼生活。實地查訪的韓愈看到這種境況是悲痛難忍,但是主張京城周邊事物的李實封鎖了消息,謊稱百姓安居樂業。韓愈氣憤之下,寫下了《論天旱人飢狀》來反駁李實,但反被李實陷害,被貶連州。兩年後,韓愈適逢天下大赦,才離開了連州陽山縣。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年初,唐憲宗大張旗鼓的迎接佛骨,這是的長安城都沸沸揚揚,帶領國人走起了信佛之路。韓愈立刻寫了篇《論佛骨表》上書極力陳述了迎接佛骨一事的荒唐無稽,這會為天下帶來災禍,應該停止迎接佛骨。但是這讓處在興頭上的唐憲宗很是惱火,正所謂忠言逆耳,唐憲宗在氣憤之餘竟然要奪了韓愈的性命。幸虧當時在朝的大臣和一些皇親貴族們極力求親,才保留了韓愈的性命。但是被貶是逃不了的,於是韓愈被貶到瘴氣十分眼中的潮州,這對常年生活在中原的韓愈來説是一次痛苦的旅程。

韓愈雖然屢次被貶在外,但是這反而彰顯了他正直的形象。韓愈也在被貶期間,留下了許多文學史上極為珍貴難得的作品。被貶的經歷也豐富了韓愈的人生經歷和閲歷,這也為韓愈日後的政治生涯帶來了寶貴的財富,所以是禍福相依的。

韓愈 韓湘子

其實,歷史上是有韓愈這個人的,也是有韓湘這個人的,而且在史書的記載上面,兩個人還是叔侄關係。但是,因為後來中國的宗教發展,漸漸把兩個人歸類到不同的流派裏面去了。

韓湘子劇照

韓愈作為長輩,還是很關心這個小侄子的。在古代,都是追求仕途的,但需要過科舉這個門檻。怎麼過呢?除了家裏有一點勢力、和監考老師搞好關係之外,自己本身的硬件也要硬一點。多讀書,把詩給寫好了,基本上就是沒問題了。但是韓湘不喜歡聖人之言,讓韓愈很傷腦筋。有一次韓愈就怪自己侄子沒本事,韓湘給他變出了一朵花,在花蕊上面有兩句詩,就是大家熟悉的“雲橫秦嶺”“雪擁藍關”那兩句。

韓愈是眾所周知的大文豪,後來因為他的某些主張成為了佛教的代表人物。他是很務實的一個人,膽子也很大,當初直言上諫,但是不被採納。皇帝崇尚佛教,想千里萬里的去接一個大師舍利,再建寺廟供奉,韓愈死活要攔着。結果沒有攔住,反倒被皇帝記恨下了,就這樣,被貶官了。

在民間的傳説裏,這是韓湘子在韓愈的人生中最華麗的一次出場了。他為被貶官的韓愈送行。韓愈當初的處境,真的是應了當時藏在花裏面的兩句詩。韓愈終於相信自己的侄子並非凡人,有未卜先知之術。於是嘆了一口氣,把詩詞給補充完整了,於是就成全了一首千古名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29 字。

轉載請註明: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代表作盤點 韓愈被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