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孔明燈
孔明燈是一種外形圓柱形或者是方柱形的燈,屬於中國的民間工藝品,點着之後依靠燈內空氣膨脹,比外界氣體輕的特點可以漂浮在空中,現代人有放孔明燈的習慣,特別是在元宵節和中秋節等重要的節日有放孔明燈祈福的風俗,一般將自己的願望寫在小紙條上,拴在孔明燈的下面,讓其帶着飛上天空。
孔明燈
孔明燈的來歷眾説不一,有一種説法是孔明燈是諸葛亮發明的,據説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在平陽的時候,諸葛亮為了向外界求救,於是發明了孔明燈,並且算好了風向,在孔明燈下繫上求救的信息,之後將其放飛,後來孔明確實依靠孔明燈得到了救援,諸葛亮於是脱險了。因為這種燈是被諸葛亮發明的,諸葛亮的號為孔明,所以人們將這種燈稱為孔明燈。
清朝道光年間,孔明燈流傳到了台灣台北縣、平溪鄉、十分地區,也就是基隆河的上游一帶,據説那個時候十分地區有土匪,土匪總是下山劫掠,所以那裏的人在土匪來的時候頭逃到山裏躲避,等到土匪走了之後,留在山下的人就會放出孔明燈,給山裏的人報平安,讓其回家。正好回家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所以後來人們就有了正月十五放孔明燈的習俗,並且將放孔明燈作為祈福和報平安的一種信號,至今這一習俗仍然在十分地區保留着。
雖然孔明燈放起來非常的好看,也有着美好的寓意,但是放孔明燈是一種危險的行為,有可能會引起火災,所以施放孔明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孔明燈的意義
孔明燈是一種可以飛上天空的燈,這種燈又被稱為祈願燈、祈福燈、天燈。在中國的古代孔明燈可以傳遞軍事信息。據説諸葛亮發明了這種燈,並且用這種燈成功的將自己被困的消息傳遞出去,搬來救兵,從而得以化險為夷。現代來説孔明燈軍事上的用途幾乎已經消失,現代孔明燈的意義基本上都是祈福、祈願。
孔明燈
在古代來説孔明燈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娛樂、祈福,還有着非常現實的軍事方面的用途,在古代很多危機時刻孔明燈都起到了傳遞消息,通風報信的功能。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孔明燈在軍事方面的功能逐漸的不那麼明顯。現在很多地方都有放飛孔明燈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大多數是來自於古代孔明燈軍事用途的延伸,到現代已經完全轉變為祈福、祈願的功能。
在現代的海南,每當遇到重大的節日,人們都會放飛孔明燈來祈福,人們在放飛孔明燈的時候將自己的心願寫成小紙條,讓孔明燈帶着飛上天空。在海南的文昌、萬寧、儋州一帶的村莊裏,直到現在還有扎孔明燈,放天燈的習俗,由於文昌的口音“天燈”與“添丁”發音相似,所以男孩子往往拿着帶有心願的孔明燈繞村而行,敲鑼打鼓來到村中的廟宇前,表示可以獲得“人丁興旺,家景興隆”好彩頭。
客家的習俗中有在元宵節前後放飛孔明燈的習俗,人們將美好的祝願讓孔明燈帶着飛上天空,在客家人那裏每一盞孔明燈代表着一個去年出生的孩子。
除了以上地區的孔明燈放飛習俗之外,在有華裔的很多地方也都有孔明燈放飛的習俗,比如日本、菲律賓、墨西哥等地也有着放飛孔明燈的習俗,每一個地方的孔明燈的意義可能有所差別,但是往往大同小異,都是祈福、祈願的意思。
孔明斬魏延
孔明斬魏延出自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在這部書中諸葛亮被描寫成為了一個智慧超羣的智多星,甚至是在其去世之後仍然可以左右一些人的生死,孔明斬魏延説的就是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延因為不服管束,與楊儀發生矛盾,在諸葛亮留下的錦囊妙計的安排之下,將魏延殺死的典故。
孔明畫像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諸葛亮在與魏延剛剛見面的時候就下令將魏延推出去斬首,用諸葛亮的話來説就是魏延“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斬之以絕禍根。”
也就是説在魏延對劉備立下汗馬功勞的情況下,諸葛亮就已經看出了魏延腦袋後面長着“反骨”,就已經想要將其殺死,這是諸葛亮對魏延的定性,可以説是日後諸葛亮斬魏延的一個伏筆。
諸葛亮在生前就料定在自己去世之後將會沒有人能夠節制魏延,所以在其去世之前就留下了錦囊妙計,暗中安排了馬岱隱藏在魏延的身旁,當魏延不聽勸告,與楊儀的矛盾激化之後,魏延正像是諸葛亮所預料的那樣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諸葛亮死前曾經説:“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諸葛亮死後,楊儀派人去探聽魏延的口風,魏延説:“丞相雖亡,我還在啊,怎能以一人之死而廢天下事呢?況且我魏延是哪個?叫我為楊儀斷後?!”
楊儀聽到魏延這樣説,於是按照諸葛亮的意思,自己偷偷的要撤軍了,但是魏延得到了消息,大怒,於是率領軍隊在楊儀之前就撤退了,並且燒燬了撤退必須經過的橋路,讓楊儀幾乎是陷入了絕境。
楊儀與魏延對峙陣前,楊儀按照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要魏延自己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魏延?”魏延絲毫不畏懼,真的大喊三聲,這個時候正在魏延身後的馬岱按照諸葛亮的錦囊妙計,從魏延的身後出來,將魏延斬於馬下。孔明斬魏延的典故作為其神機妙算的證明從此傳遍天下。
孔明借東風打一成語
孔明借東風的典故來自於《三國演義》,在這部書中設計了孔明借東風的故事橋段,突出了孔明的神機妙算。孔明借東風表面上來看是孔明設壇施法求來了東風,使得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火燒赤壁得以成功,實際上當時的東南風是冬至時節必然會有的一種天氣變化,並不是孔明借來的,所以孔明借東風打一成語就是巧用天時。
孔明畫像
孔明借東風的故事是這樣的: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攻打孫權,孫權與劉備結成了聯盟共抗曹操。孫權的大將周瑜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於是想設計將諸葛亮殺死,於是要求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只羽箭。諸葛亮巧用大霧天氣,用草船從曹操那裏得來十萬羽箭,周瑜想要殺害諸葛亮的計劃落空。
之後周瑜與諸葛亮一起定下了火攻赤壁的計策,但是當時是冬天連着幾天刮的都是西北風,這樣火燒赤壁的計劃就不能實施,火攻不僅僅不會燒到曹軍,只能是傷到自己,周瑜心急之下,病倒了。諸葛亮前去為周瑜看病,開出了藥方“欲破曹兵,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承認了諸葛亮猜中了自己的心事,諸葛亮便説自己可以借來東風,要周瑜為他搭起九尺高的七星壇,周瑜照做了,諸葛亮在壇上做法,過了幾天果然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再次萌生了殺掉諸葛亮的心思,但是諸葛亮早已經猜中了周瑜要加害自己的意圖,在周瑜的人來到之前就回自己的根據地夏口去了,臨走之前還給周瑜留下了話:“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風大破曹兵,諸葛亮暫回夏口,異日再容相見。”
諸葛亮借東風這一典故在中國老百姓中廣為流傳,成為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標誌性事件,事實上赤壁東風並不是諸葛亮借來的,而是天氣的正常變化,諸葛亮只是巧用天時而已,所以諸葛亮借東風打一成語就是巧用天時。
孔明哭周瑜歇後語
世人都知道歇後語孔明哭周瑜——假戲真做。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諸葛亮氣死,吳國的人非常憎恨諸葛亮。對於諸葛亮來説,周瑜去世有利於蜀國的發展,周瑜是吳國有名的謀士,如果吳國少了周瑜,蜀國就少了一位強而有力的對手。
周瑜劇照
短時間內,為了不讓吳國對蜀國發動戰爭,諸葛亮決定前去祭奠周瑜。諸葛亮去悼念周瑜時,並沒有隻身前往,他讓趙雲跟他一同過江同去。到了周瑜的靈堂後,諸葛亮先為周瑜倒了一杯酒,而後扶柩痛哭。諸葛亮以:“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來哭悼周瑜。
在場的士兵們聽着諸葛亮給周瑜寫的悼文,無一不掩面哭泣。吳國大將魯肅聽後,感慨諸葛亮的大將之風,魯肅認為和諸葛亮一比,周瑜略顯小氣。諸葛亮哭訴周瑜一事,不但讓自己收穫了名聲,而且暫時緩解而來蜀國和吳國的矛盾。
通過諸葛亮哭訴周瑜的祭文,從中可以看出諸葛亮高超的才華,他的文辭華麗,用了不到百字精準的描述出周瑜的一生,在吳人面前,展示了蜀相的文采。其次,諸葛亮哭訴周瑜,讓吳人和世人重新認識了諸葛亮大氣的人格。孫權手下的謀士,都對諸葛亮誇讚不已。第三,諸葛亮為了消除了吳國和蜀國的猜疑,繼續讓兩國合作達到抗曹的目的。
或許,諸葛亮和周瑜都是英雄惜英雄,諸葛亮在年祭文時,想到了周瑜往昔風采,真情流露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