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傑出縱橫家張儀列傳 張儀傳奇的故事

張儀列傳

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第七十卷第十篇,着重筆墨書寫了《張儀列傳》,介紹了戰國時期傑出的縱橫家、軍事家和政治家張儀的生平事蹟,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儀劇照

作品中描寫了張儀從少年拜鬼谷子先生為師,學習遊説,到後來窮困潦倒,長街受辱,又被摯友蘇秦所逐,因緣際會成為秦國宰相而改變命運的一系列故事,不由得人感慨,人生的跌宕起伏,是那樣充滿傳奇色彩。

嚴格意義上來説,張儀是一位周旋在六國之中的“拆台”高手,他有着明確的政治目的,那就是逐步瓦解六國的政治軍事實力,助秦國統一天下。

縱觀天下大勢,諸侯割據,秦惠王是無疑戰國眾諸侯國王中最具雄才大略的皇帝,對張儀有着知遇之恩。善於政治投資的張儀當然看得清跟着最具實力的君主才最有前途這一基本事實,因而他所做的一切與其説是為報秦王之恩,倒不如説是他有着清醒的站隊意識,對七國爭雄的結局有着正確的研判。

《張儀列傳》中詳盡描述了張儀輔佐秦惠王,繼而掌握軍政大權,利用出使各國的機會先後“策反”魏王,欺騙楚王,而後又使齊、趙、燕等三國連橫親秦,終使秦國獨霸天下的過程,卻對秦惠王逝世後,秦武王對張儀的厭惡猜忌之心描寫得十分委婉,以至於最後張儀辭職去往魏國,兩年後身故的具體經過,在筆者看來也如霧裏看花,不甚詳盡。

然而仔細想想,這經過又何必去深究,古往今來,終究沒有幾個賢明君主能容得下功高蓋主的謀臣,在殺機四伏的政治舞台上,張儀的急流勇退,未嘗不是明智之舉。

張儀罵孟子

一代儒學宗師孟子滿腹經綸,有着“大才雄辯,天下無對”之美譽,而戰國秦相張儀則因生就一條三寸不爛之舌而被稱為“天下第一利口”。彷彿冥冥之中自有註定,在兩位名家在學術及政治領域多有爭論,唇槍舌劍之激烈程度,不亞於現代名流微博過招的濃烈硝煙氣息。

張儀劇照

兩人的多次言語交鋒中,尤以張儀的一句“儒家大偽”最為犀利,這一番千古絕罵,竟使得一向自命清高看不起縱橫謀士的孟子也無地自容,至此再不敢有“妾婦之道縱橫家”這等充滿諷刺意味的言論。

儒學文化,堪稱中華文化之正統,孔孟門生遍天下,大凡讀書之人,無不對這兩位宗師肅然起敬。可在百家爭鳴,各種思想言論大放異彩的春秋戰國時期,偏偏就有張儀這樣堪比現代叛逆青年的縱橫家對錶面假斯文的酸腐文人不屑一顧,竟在殿堂之上,眾目睽睽之下直指孟子“爾何其厚顏也”,更振振有詞地指責儒學文人迂腐愚昧、張揚刻薄,鄙視天下眾生,事事維護周禮、貶斥法制,説到底不過是一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云云。一陣嬉笑怒罵,震懾得大殿中鴉雀無聲,而此刻孟子早已被這番“有辱斯文”的當眾嘲諷氣得無力反駁,羞憤之下一口鮮血噴出兩丈多遠……

在齊宣王的接風宴上,將孟子罵得體無完膚的,張儀恐怕是空前絕後的第一人。掩卷沉思,私以為戰國時期若有保險這一行業的話,張儀必定會為他那條賴以生存的巧舌一擲千金投下重保。然而這等巧舌如簧的政客卻偏偏入不了秦武王的法眼,最終還是落得個辭職返鄉,魂斷病榻的下場。


公孫衍張儀

公孫衍是魏國人,張儀也是魏國人。雖然兩個人都是同一個國家的人,而且兩個人都為不同的國家效力過,但因為政治主張的不同,兩個人成了政敵。公孫衍主張合縱即聯合各國攻打秦國,而張儀主張連橫即各個國家與秦國聯合。

大秦帝國2公孫衍劇照

公孫衍最開始在秦國任職,並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但是,公孫衍卻因為自己的私利而忘義。張儀正因為利用這一點,讓公孫衍在秦國受排擠,只好到魏國做將軍。

公孫衍為了自己合縱的主張,同時在燕、趙、齊擔任宰相這一職位。在秦國效力的張儀,為了讓合縱不成功,來到魏國,魏國希望用張儀的號召力,能夠讓各國與魏國聯合,因此,讓張儀擔任魏國的宰相。公孫衍和張儀都在魏國做官,但兩個人的政治主張卻是完全不同的。公孫衍為了能夠將張儀排除在魏國的朝廷,策劃了一些活動。公孫衍派人去韓國,告訴韓王張儀讓魏國和秦國聯合。韓王為了自己的國家,讓公孫衍做一些政事,去魏王那裏領功,從而停止魏國和秦國的交往。在一系列的謀劃成功實施後,魏王為了魏國的利益,將張儀的職位罷免了,讓公孫衍接任張儀的位子。

在這場公孫衍和張儀的戰役中,公孫衍運用迂迴的戰術,並沒有和張儀有直接的正面較量。正因為公孫衍採用了這樣正確的策略,最終公孫衍獲得了勝利,讓張儀只能選擇回秦國。

張儀怎麼死的

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和縱橫家張儀,於公元前309年,病逝於魏國,享年69歲。相比蘇秦、商鞅等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謀士與他們跌宕起伏的一生來説,急流勇退的張儀,其結局無疑要圓滿得多。

張儀畫像

張儀以他雄辯的口才及高瞻遠矚的外交眼光獲得秦惠王賞識之後,立刻着手開展了輔助秦王,將各諸侯國逐一瓦解的計劃。

他首先施計迫使魏王歸順了秦國,而後,又以花言巧語迷惑楚懷王,成功割裂了楚國與齊國的軍事同盟關係,藉此進一步削弱六國實力,與此同時,秦國的軍隊則加緊操練,強軍備戰,意圖一舉消滅六國。

公元前312年,丹陽之戰爆發,楚國在面對齊、秦兩國的正面戰場上遭遇了全面潰敗,八萬楚軍被打得丟盔棄甲。楚懷王這才如夢初醒,知道自己一早已經掉進了張儀設下的陷阱。強烈的復仇情緒令他失去了理智,竟然在糧草都無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傾舉國之力進攻秦國,繼而又在藍田兵敗。由於國內兵力空虛,魏韓兩國也趁機向南攻打楚國,一時間,楚國腹背受敵,楚懷王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只好匆忙撤軍,屈辱地向秦國割地求和。至此之後,楚國國力一落千丈,而後楚王被迫往秦國充當人質,終於身死,曾經盛極一時的楚國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灰飛煙滅。

張儀立功歸來後,又巧施連環計,通過外交手段令其他諸侯國紛紛倒向秦國,而後逐一擊潰,終於完成了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霸業。然而,秦惠王過世後,即位的秦武王十分厭惡張儀,張儀只好離開秦國,前往魏國為相,兩年後病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0 字。

轉載請註明: 戰國傑出縱橫家張儀列傳 張儀傳奇的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