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戲曲作家馬致遠生平簡介

馬致遠簡介

馬致遠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戲曲作家,寫過很多很多的戲曲,被世人號稱“秋思之祖”,據東光縣誌的族譜和東光馬氏族譜記載,馬致遠出生在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

馬致遠雕塑

馬致遠年輕時有着“佐國心,拿雲手”的思想政治抱負,命運卻很捉弄人,不是你想幹嘛就可以幹什麼的,當然也跟當時的政策以及環境息息相關的。儘管他想要功名,可是他的年輕的時候還是很坎坷的,至今都沒有當過什麼大官差之內的,所以馬致遠的政治抱負一直沒能實現。

馬致遠到了中年才中進士,然後被分配到浙江省當小官吏,沒有幾年,職位被調動到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任工部主事。雖然也是為官,可老是調來調去,官位也沒有什麼實質性作用,離馬致遠本人的想法實在是太遙不可及了啊。

所以馬致一生都是鬱郁不得志,漂泊無依,在二十年的生涯裏,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恥辱,對政治的各種不滿意,就有了“隱居山林其樂悠悠”的念頭。當馬致遠晚年的時候,就過上了很平淡的休閒幽雅的恬靜生活,後來也因為自娛自樂而離開人世。

雖然馬致遠他的為官政治未能得到施展,但是他所創作的曲子,卻還都是很不錯的,語文課本里就有很多使用了他的詞,還有一小部分都是開始必備的題材,現如今,很多不能得知的人都善用他的作品,深受廣大羣眾喜愛

馬致遠的代表作

馬致遠的作品多的數不勝數,他被世人稱作“曲狀元”。其中小令《天淨沙·秋思》,是他的經典代表作。很多人提及《天淨沙·秋思》,那可是膾炙人口啊,被很多的名人作家評論:“一切景語皆情語”。

天淨沙秋思圖

《天淨沙·秋思》整個風格都是獨具匠心,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渾然天成的,特別普通的語句放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夕陽畫。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完美的寫出了一個作為背井離鄉在外漂泊的遊子內心的悲涼情感。馬致遠的《落梅風.遠浦歸帆》也甚是不錯的,很好的描述了江邊夜晚的景色,非常的愜意與安逸。三三兩兩的船隻,花落,飄香,讓人浮想聯翩,這樣的美景,讓人瞬間覺得心曠神怡,卻在後面一句埋下伏筆。“斷橋頭賣魚人散。”人散了,各自都回家了,獨他一人欣賞這種美景,反倒讓人生出一種憐惜。天涯遊子的淒涼,濃濃的情緒湧上心頭。

《岳陽樓》也是馬致遠的散曲作品,雜劇之一。主要寫的就是寫仙人呂洞賓三人到岳陽樓,一起度化柳樹精和白梅花精成仙的故事。主要是來反應自己對現實的不滿意,反對大家只顧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奮鬥,從而來突出自己不得志的悲苦人生,希望有人能夠賞識他,自己空有報國之心,卻不遇伯樂的忿忿不平以及不甘心。

落梅風 馬致遠

中國古代有唐詩,宋詞,元曲。分別是不同的朝代的產物,唐詩從小就伴隨着大家成長。唐詩三百首。古人的文思泉湧。李白,杜甫,蘇軾……許多的偉大的詩人。都是在那個時代嶄露頭角。宋詞:是相對於唐詩來説,一種嶄新的載體,宋詞的句子字數不再拘泥於固定,而是有長有短,標誌着宋代文學的最高點。

落梅風圖

因為句子的長短不一,所以便於歌唱。其實宋詞是始於唐朝的,但是在宋代盛行,所以稱之為宋詞,而在唐詩宋詞之後,還有一個元曲,這個是相較於唐詩宋詞而言,比較稀少的一類。

元曲又稱為夾心。包括了散曲,雜劇等等。元曲是漢族的文化海洋中非常重要的一朵浪花。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成就上,都有着極高的聲譽。和唐詩宋詞明清的小説齊名。可以説是我們國家的重要的里程碑。

落梅風是元曲中的一個曲牌名,就好像宋詞中的詞牌名。落梅風還可以稱之為《壽陽曲》,《落梅引》。曲牌名都是有一個曲譜的,而落梅風的曲譜是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去上,仄平平仄平平去。

馬致遠是元代著名的大戲劇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併成為“元曲四大家”。其中最為出名的作品是:

薔薇露,荷葉雨,菊花霜冷香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時辜負。

在唐宋元明清的那個年代,一代代一個個詩人詞人曲人,用他們的一生,書寫了一篇壯麗的詩歌。


馬致遠漢宮秋

漢宮秋是唐詩宋詞元曲中的元曲的四大悲劇之一。漢宮秋的主角説的是漢元帝,通過他對自我的嘆息和文武大臣的譴責來訴説這件事,自己是一國之君王,但是卻不能保護自己的愛妃,導致演出了生死離別的慘劇。

漢宮秋圖

馬致遠的漢宮秋突出了強凌弱的氣氛,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把漢元帝做成主人公。並且把着一系列的愛情悲劇的故事的根源。也全部歸類到他的身上。強烈的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啓發人們思考民族鬥爭的變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自漢朝開始,文人的詩篇,提及昭君的故事越來越多。把元代的民族矛盾的形勢寫為匈奴強大,漢朝及其虛弱。昭君出塞被看為朝廷屈辱求和的做法。

馬致遠的漢宮秋非常顯然不是取材於正史,創造了昭君在番漢交界之處,捨身殉難。因為昭君的慷慨,保全了民族的氣節。更達到了匈奴和漢朝的友好共處。

在第三折、第四折,還濃墨細筆地描寫了元帝與昭君的生離死別,使元帝悲愴悽惻,愁思鬱結,無可排解。作者盡力刻畫了風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讓他盡情傾吐了由生離死別而鬱結於胸的哀痛在第三折、第四折,還濃墨細筆地描寫了元帝與昭君的生離死別,是怎樣地使元帝悲愴悽惻,愁思鬱結,無可排解。作者盡力刻畫了風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讓他盡情傾吐了由生離死別而鬱結於胸的哀痛。

馬致遠筆下的漢宮秋,已經成為不可遺忘的經典。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被稱為

年勢已高的老樹上纏繞着枯黃的藤蔓,黃昏下,烏鴉們各自尋找棲息的家,遠處小橋流水處依傍着幾户人家,炊煙裊裊;秋風瑟瑟,古老的石道上一匹消瘦的老馬馱着我緩緩前行,夕陽渲染了半邊天空,我靜靜的看着那輪火紅的夕陽緩緩向着西邊滑落,只得在心裏一聲感嘆:“哎,思鄉之人還在異地漂泊着……”

天淨沙秋思圖

這無比沉鬱的場景出自於元代詩人馬致遠的一曲《天淨沙·秋思》,天淨沙是此曲的曲牌名,而秋思為題則是概括了整曲的內容;雖然只有五句話二十八個字,但是卻將漂泊在外的遊子思鄉的悽苦愁楚之情表達的淋漓之盡,結構精巧,語段押韻,因此,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被後人稱為“秋思之祖”。

這首悲秋卻全曲未現秋的曲子出世於年少熱衷於功名卻始終未得志的馬致遠,而他的一生也如其曲所描述的那樣,鬱郁不得志,他的曲中有景,景中含情,正如了那一句“一切景語皆情語”,真正的做到了情景合一,在我們感受這首曲的同時,也將入秋思鄉斷腸人,落日映山崖的西風殘照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而最後一句的“斷腸人在天涯”也就是這曲的龍眼,它有着畫龍點睛的作用,若説前四句是馬致遠所看所聞,那麼最後一句則是他的所感所想,這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藝術境界。

“秋思之祖”也正是馬致遠的成名曲,藤繞樹,昏鴉落,流水人家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這大概就是“秋思”的最高境界吧,也是我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名作之一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17 字。

轉載請註明: 元代戲曲作家馬致遠生平簡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