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袁世凱洪憲帝制是怎麼回事 洪憲帝制朝服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袁世凱洪憲帝制

民國五年,即1916年元旦,袁世凱稱帝,將1916年定為“洪憲元年”,廢除了以民國紀年,史稱“洪憲帝制”。那麼,袁世凱稱帝,洪憲帝在歷史上制究竟是怎麼樣一回事呢?

袁世凱稱帝天壇祭天

民國元年三月,孫中山宣佈退位,袁世凱接任成為了民國的第二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上任之後不久,便開始不安分地各種小動作。其中動靜最大要算1913年涉嫌謀害國民黨領導人之一的宋教仁,這件事也導致了孫中山等人發起二次革命,意欲要袁世凱下台,但最終被袁世凱鎮壓。同年10月,國會在袁世凱的壓力下進行選舉,同意他為正式大總統,隨後袁世凱卻又以“叛亂”的罪名解散了國會。在接下來的兩年裏,袁世凱的動作越來越大,先是用《中華民國約法》代替了《臨時約法》,又修改《總統選舉法》,將總統選舉制改為終身制,大權獨攬,積極地為改行帝制做準備。

民國四年,袁世凱在英國、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以共和政體不適合中國國情為緣由,大肆鼓吹君主制度,他的黨羽也作請願團擁護袁世凱稱帝。在各省匆促的“國體投票”之後,參政院以總代表的名義,推選袁世凱上位,為中華帝國皇帝。

民國四年12月12日,袁世凱在假意地推脱了幾番之後便接受帝位,並且亟不可待地將民國五年定為“洪憲元年”,並準備於洪憲元年的元旦登基。不料此舉卻遭到了全國各地大多數人的反對,護國運動也在全國範圍內興起,“洪憲帝制”僅存在102天,袁世凱便迫於壓力取消了帝制,這一場帝制復辟的鬧劇也隨着袁世凱的病死最終落下了帷幕。

洪憲帝制朝服

關於洪憲帝制是否有專屬的朝服,一直以來都存在疑惑,帝制期間,大臣們所穿的服裝是否就是所謂的朝服呢?

被封二等子爵的張作霖身着冠服

我們今日所能見到的關於帝制朝服最直觀的資料是來自於袁世凱在天壇率領部下舉行祭天儀式時所穿的服裝以及有關於張作霖被封為二等子爵時拍的一張身着類似於朝服的衣服。這個是否就是當時的朝服呢?在確認之前,有一個概念需要明確。“祭天”和“稱帝”完全是兩個歷史事件。祭天的時候,袁世凱並沒有正式登基稱帝,他所穿的是祭祀性的禮服,而非皇帝龍袍。而據資料顯示,當時所穿的這套祭祀禮服是民國三年統一的用於祭祀孔子的官服的一種。魯迅也曾穿過這身冠服在北京參加祭祀孔子的活動。因此,祭天時的冠服並不是帝制朝服。

緊接着要知道的是,只有正式的登基稱帝之後,才有朝服據。據資料顯示,為了袁皇帝登基而特別定製的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龍袍,而是一套西式的大禮服,手下官員的朝賀服為軍禮服。可袁世凱打算稱帝的事情一出,全民激憤,反對帝制,迫於各方壓力,帝制存在不足百天,袁世凱根本沒來得及正式登基圓了自己的帝王夢。

也就是説,我們今日所能看到的有關於洪憲帝制的服裝不過是祭祀性的官冠服而非朝服,歷史上也沒有真正的洪憲帝制朝服。

洪憲帝制國旗

洪憲帝制國旗是袁世凱為他的帝國而準備的,又稱中華帝國國旗,從頒行到帝制取消,這面國旗僅存在百餘天便走完了它的生命之旅。

洪憲帝制國旗

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帝制,便開始着手為元旦的登基做準備--將自己居住的總統府改名為新華宮,發行紀念金幣和銀幣,以自己的頭像和龍作為圖案。參政院原本為中華帝國確定的國旗是在中華民族國旗(五色旗)的基礎上,在中間加上一輪紅日,稱作五族共戴一日旗,意寓着漢、滿、蒙、回、藏五族聯合,共同擁戴一個皇帝。但是參議院準備的這面旗並沒有得到袁世凱的歡心。

眾所周知,袁世凱的名聲並不好。所作所為本身就有漢奸的嫌疑,五族共戴一日旗將那一輪紅日放在正中間,寓意雖好,單頁變得和日本國旗有些類似,一下子就戳着袁世凱的大忌,袁世凱看到之又怎麼會喜歡,於是拒絕將這面旗作為中華帝國的國旗。

因此,最終頒行的洪憲帝制國旗上並沒有紅日,但它仍然是在五色旗的基礎之上加以修改而形成的。原本的五色旗是以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依次排列,意寓五族共和,而洪憲帝制國旗將原有的五族順序打亂,將黃、藍、白、黑分列在四方,意寓漢族統一天下。


袁世凱洪憲帝制內容

1916年,袁世凱終於如願以償稱帝,史稱“洪憲帝制”。當上了皇帝之後的袁世凱到底幹了些什麼?洪憲帝制究竟包括哪些內容呢?

洪憲帝制銀幣正面圖

首先,稱帝之後的袁世凱將1916年(即民國五年)定位洪憲元年,摒棄了原先以民國紀年的方式,而是改以“洪憲”來紀年,徹底背叛了共和。隨後,他又發佈了一系列的命令來彰顯自己的帝王身份。例如,他在1915年底曾頒佈了策令冊封原先的黎副總統為親王,但黎元洪公開拒絕了他的封號;他又冊封了一干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給他信任的下屬。虛榮心得到滿足後,為了拉攏人心他又下令,徐世昌等故人舊友面對他的時候不用自稱為臣,藉此來顯示自己的義氣。

一個帝國又怎麼能沒有屬於它的旗幟呢?於是,袁皇帝又做主將五色旗原有的五族順序打亂,將黃、藍、白、黑分列在四方,意寓漢族統一天下,來用作帝制的國旗。除此之外,他又找人用自己的頭像設計鑄造了一款銀幣。這款銀幣的正面是袁大帥身着大帥服的及胸像,反面是一條飛龍,且在圖案上下分別有“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幾個字。這款銀幣有濃厚的帝王色彩,做工精美,但遺憾的是存世極少,市面上所見的多是假幣。

袁世凱煞費苦心的登基稱帝,他的帝國卻存在不足百天。被迫取消帝制之後,他在位時的各種命令等全都沒有了意義。我們今天談論起帝制,也就只剩下這些內容。

洪憲帝制結果

袁世凱苦心經營許久之後,將民國改成帝國,結果還是失敗了。歷史上對於此事寥寥幾筆帶過,那麼,洪憲帝制的結果除了失敗二字之外,具體的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歷史上的袁世凱

袁世凱這種自封為帝的行為,激起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的強烈反對。孫中山先生從1914年到1916年四年內曾先後三次發表討伐袁氏的檄文和宣言,又領導革命黨人陸陸續續發動了四十餘起反對袁世凱的起義。歐事研究會以黃興為代表,也在積極聯絡各方人士,試圖策動反袁。12月25日,雲南在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人的帶領下也加入討伐的隊伍,指責袁世凱背叛共和,大範圍的護國運動開始。至此,袁世凱改行帝制的做法陷入全國一片聲討之中。

而北洋政府和軍閥內部也在出現了問題,黎元洪公開反對袁世凱的行為,並辭去了自己的職務,拒受冊封。另一方面,段祺瑞、馮國璋和北洋元老徐世昌均對反對帝制的運動作消極抵制。緊隨其後,四川和湖南等地也宣佈獨立。這時,一些原本支持稱帝的帝國主義國家也改變了態度,紛紛“勸告”袁世凱停止帝制活動。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走投無路,袁世凱只能選擇下令取消帝制,恢復共和,試圖平息民憤。但即便是如此,他仍抱有一絲幻想,想繼續當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並重用段祺瑞,企圖藉着段祺瑞來團結北洋軍閥的勢力,藉此來鎮壓南方的起義力量,但是各個省的起義運動並沒有就此而停止。六月,袁世凱憂懼病死,這便是帝制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