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戰國時期政治家衞鞅之死亡之謎

衞鞅之死

衞鞅是歷史上非常有名氣的人物,他的名氣之所以如此之大,其中的原因除了他博古通今、學識超羣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因為他曾經在秦國進行過變法,讓秦國的國力和社會有了全方面地發展,同時也讓這些法令一直影響着人們。雖然衞鞅是因為變法而有了名氣得到重用的,可是這些法令同時也是衞鞅之死的罪魁禍首之一,那麼衞鞅之死是怎麼回事呢?

《大秦帝國》衞鞅劇照

衞鞅之死還要從他變法成功開始説起,自從在秦國進行改革之後,他不僅讓秦國有了更好的發展,而且也讓整個社會都隨之發生改變,秦朝的國土恢復了鼎盛時期的規模,然而到了後期衞鞅所設定的法令卻因為太過於嚴苛而被貴族所抵制,其中的連坐之法以及軍功爵制度更讓秦國的貴族怨聲載道。當時秦孝公曾經勸説過衞鞅,希望他可以進行一些緩和,但是衞鞅卻並沒有聽從。

到了秦孝公即將去世的時候,本來是想要將國家的統治權交給衞鞅的,但是卻被他拒絕了,於是秦惠文君登上了統治者的寶座。那個時候衞鞅本來是想要告老還鄉的,可是卻有大臣進諫秦惠文君稱衞鞅曾經建立的功勳太多,可能會危害到國家和君主的統治,人們現在都只知道衞鞅,但是卻並不知道新任君主是誰。而秦惠文君聽了這個説法之後立即派人緝拿衞鞅。當衞鞅逃到魏國的時候,卻因為之前的變法而被魏國拒絕,無奈之下他只能起兵攻打秦國,可是卻很快被秦國打敗,最終自殺身亡,所以説衞鞅的死也是因為他自己的變法所致。

衞鞅變法

在戰國時期秦國的發展非常的迅速,但是這並不是一開始就呈現出這種狀態的,當秦孝公繼承王位之後,才開始想要改革,於是便召集了許多的能人賢士,而衞鞅也被人推舉從魏國到了秦國,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變法改革,所以人們將這次的改革稱為衞鞅變法,那麼衞鞅變法主要內容是怎樣的呢?

衞鞅變法圖片

衞鞅變法也就是人們常常説的商鞅變法,在變法進行的初期,秦孝公和衞鞅都恐懼人們無法接受,所以準備了很長時間之後才開始,第一次變法的內容是在國家內部發布了《墾草令》,在前359年的時候變法正式開始,主要的內容就是希望可以進一步刺激到農業的發展,並且讓商業發展的速度穩定且逐漸緩慢下來,重新塑造出有利於社會全方面發展的價值觀,同時也讓人們更加註重農業的發展和重要性,並且還限制了一些貴族和官吏的權力,讓全體人民都進入到農業生產中去。

在此之後衞鞅變法也促進了社會的一些發展,到了前350年,秦孝公再次命令衞鞅將士兵們進行合理的調度,之後又按照魯國等國家首都的規模建造宮殿,這次變法的主要內容則是廢除了貴族實行的井田制,國家之內的土地是可以自由買賣的。同時讓縣製得到人們的承認和認可,並且將首都遷到了咸陽地區。除此之外還廢除了從前留下來的戎狄風格,父子和兄弟都不可以在一起居住。

商鞅為什麼叫衞鞅

商鞅是戰國時代秦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商鞅是衞國人,原名為公孫鞅和衞鞅。後來,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改變了秦國積貧積弱的狀態,秦孝公認為秦國的逐步富強,與商鞅堅定不移的推行變法有密切的聯繫,為了肯定商鞅對秦國的貢獻,秦孝公15城邑給商鞅,以示對他的獎勵。

電視劇《大秦帝國》商鞅劇照

就古人的姓氏而言,有多重含義,比如以商鞅為例。秦惠文王時期,商鞅被秦惠文王以極刑處死,並且殺害了商鞅全家,按説商鞅是沒有後人的,但是因為商鞅之前有封地,所以在商鞅封地內的後人,就有商姓一説。古人的姓有標誌居住地的含義,古人對於名字而言,一般是氏加名字。黃帝姓公孫,但是因為黃帝之前居住在姬水,所以黃帝以姬為氏,又稱姬軒。商鞅又名衞鞅,其中的含義是一樣的,商鞅在衞國出生和長大,按照古人名字的叫法,商鞅又稱作衞鞅。古人對於姓和氏分的很清楚,比如,商鞅,姓公孫,氏為衞,隨着時間的發展,人們漸漸融合了姓和氏的概念,成為了姓氏這一説法。

商鞅在衞國生活,因為受到魏國政治家和改革家李悝的影響,商鞅對法家思想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即從衞國來到了魏國,在魏國宰相公孫痤的門下擔任管家一職。公孫痤去世後,商鞅認為自己在魏國沒有施展抱負的空間,就來到了秦國。後來,商鞅受到秦孝公的賞識,任命他為左庶長,商鞅變法成功,因此能獲得封地,秦孝公尊稱他為商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0 字。

轉載請註明: 揭秘戰國時期政治家衞鞅之死亡之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