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恢3次接到毛澤東請託,務必尋找一女子,後在尼姑庵終於找到
1954年9月16日,剛剛就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子恢接到通知,説毛主席要見他。
在去中南海的路上,他忐忑不安。
因為前幾天剛參加過主席主持的會議,這次單獨召見,一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吧。
在中南海,毛澤東開門見山地問:"子恢呀,還記得那個孔金梅嗎?"
鄧子恢回答:"記得。"
毛澤東説:"如果我沒有説錯,這是第三次給你這個任務了。"
"一天找不到人,我就不會心安。"毛澤東又神情凝重地説。
鄧子恢告辭的時候,毛主席又強調了一遍,説:"我交給你的任務'光榮而艱鉅',你不管用什麼方法,一定要圓滿完成。"
主席讓鄧子恢找的這個人,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
既然如此,身為國家領導人的毛澤東,為什麼安排一位副總理興師動眾去找她?
她叫孔金梅,出生於1897年,福建永定縣客家人。
這個女子不僅毛澤東認識,鄧子恢也不陌生。
鄧子恢是福建龍巖人,比孔金梅大了一歲。
雖然都是福建的,但是龍巖和永定相距六七十公里,後來因為工作上的原因,鄧子恢認識了孔金梅一家。
那是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決定開展武裝鬥爭。身為中共龍巖縣委宣傳部長的鄧子恢,在1928年3月,組織領導了龍巖後田暴動。並隨即建立起閩西一支農民游擊隊,開始了創建閩西蘇區的鬥爭。
鄧子恢跟孔金梅夫婦,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的。
1928年4月,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
鄧子恢正在屋裏忙碌,門外突然爭吵聲,他走了出去,想看個究竟。
原來是一對男女要當兵,被負責報名的人拒絕。
理由很簡單,那個女的帶着孩子。
負責報名的游擊隊員説:"如果收了你們,我們這就可以改育嬰堂了。"
聽到這話,做丈夫的在一旁默不作聲,那個女的提高嗓門開始辯解。
"我們也是苦大仇深,被土豪欺壓,背井離鄉到外面去的,也是鐵了心要參加革命。"
"再説,我們孩子都七八歲了,根本就不會成為負擔。誰説帶孩子就一定影響工作?"
鄧子恢見狀,就詢問起那對夫婦的情況。
原來那對男女是夫妻,丈夫名叫賴德軒,也是福建永定人,女的就是孔金梅。
賴德軒是個讀書人,在當地教書。
三年前,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因為批評土豪的兒子,失去飯碗,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外鄉去教書。
在那裏,孔金梅受到了當地一個惡少的欺負,賴德軒就找他理論。
那個惡少仗勢欺人,蠻不講理。
賴德軒氣憤不過,就動手將他一頓痛打。
這樣一來,賴德軒再次失業,生活沒有了着落。
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家鄉來了一支隊伍。
聽鄉親們説,這支隊伍是窮人的隊伍,專門打土豪,為窮人説話。
於是他們就滿腔熱情趕來投奔,沒想到卻吃了閉門羹。
問明情況後,鄧子恢也覺得非常為難,他們夫婦出身貧寒,苦大仇深,立場堅定要幹革命,而且男的還有文化,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
可是他們帶着兩個孩子,行動起來也確實不便。
這時候鄧子恢的夫人在一旁插嘴説,不如就讓這個妹子幫我們帶孩子吧。
就這樣,賴德軒夫婦就參加了革命。賴德軒成為一名游擊隊戰士,孔金梅的職責幫助鄧子恢夫婦帶孩子。當然,孔金梅也可以順便照顧自己的孩子。
因為家裏面沒有公婆,孩子只能跟着他們。不過孔金梅不甘心只是當個保姆,一有時間她就向鄧子恢“索要”其它任務。
賴德軒則在地下紅色交通站開展地下工作,孔金梅她經常跑腿送信,去打探敵情。
孩子這時候反而成為自己的掩護,讓敵人放鬆警惕。
那麼毛澤東什麼時候來到福建,又是如何跟孔金梅認識的?
原來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在1927年9月發動了秋收起義。
同年10月,毛澤東率部登上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
1928年4月,朱德、毛澤東領導的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兩部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再後來,毛澤東受到排擠。
1929年6月下旬召開的中共紅四軍第七次黨的代表大會,將毛澤東提出的一系列政治、軍事的正確主張擱置一邊。
會後,毛澤東離開紅四軍主要領導崗位,前往閩西去養病。
當時毛澤東身患瘧疾,病情得不到控制,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
但是他還是帶病到永定農村做調查研究,同當地農民和基層幹部親密接觸,瞭解農村情況。
正是在這個時候,毛澤東跟鄧子恢相識。
毛澤東當時是中央委員,鄧子恢七軍第五十七團黨代表,閩西特委書記,二人自然是上下級關係。
當時國民黨地方武裝勢力正集中兵力,對閩西蘇區開展圍剿,形勢非常嚴峻。
為了保護毛澤東的安全,鄧子恢向地下紅色交通站下令,讓他們保護好中央首長安全。
1929年8月7日,毛澤東來到堂堡,住在竹林館。
負責接待工作的,正是賴德軒、孔金梅夫妻。
孔金梅回憶,當時他們不知道毛澤東的身份,但是見鄧子恢都喊他首長,就知道他身份不一般。
不過毛澤東平易近人,沒有一點架子,而且風趣幽默。
毛澤東問過孔金梅名字之後,打趣地説:"你從山東來到福建,真不簡單。"
主席一句話説得孔金梅一頭霧水,自己明明是福建本地人呀,她想了好久,才明白主席是説自己是孔子的後人。
後來看到孔金梅懷抱的嬰兒,還問孩子取名了沒有。
孔金梅説:"還沒有呢,首長可否給取個名字?"
毛澤東説:"好啊,我給取名的話,有個條件,要喊我伯伯。"
後來毛主席給孩子取名"前進",意思是讓孩子長大後,繼承革命,勇往直前。
短短几天內,毛澤東就跟大家打成一片,大家對他肅然起敬。
可是毛澤東沒有在那裏待多久。
因為後來部隊裏出了叛徒,敵人很快就知道了他的行蹤。
8月12日,坎市的民團和國民黨軍隊糾集了上千兵力,前往堂堡圍剿。
鄧子恢得到情報後,一面派出一個連前去埋伏狙擊,掩護毛澤東他們轉移。
同時一面向特委和紅色交通站下令,讓他們保護中央首長安全。
這時黃昏將至,孔金梅夫婦正趕往附近的學堂接孩子回家,接到通知後二話不説,就去接毛澤東。
半夜時分,他們跟毛澤東一行匯合後,就匆匆上路了。
當時孔金梅的第三個孩子剛剛降生不久,還不到兩個月。
可是嬰兒無人照料,她只能將孩子帶在身邊,護送着首長趕路。
孔金梅夫婦對地形比較熟悉,他們專走偏僻小道,繞開敵人的大部隊,向前疾行。
眼看離目的地越來越近,大家的緊張心情也放緩下來。
可就在快到合溪的時候,大家突然身後不遠處響起了槍聲,裏面還夾雜着叫喊聲。
賴德軒心説大事不好,莫非敵人已經發現了他們的行蹤?
不管敵人是否發現,都不能再前進,必須就近找個隱蔽的地方躲藏起來。
因為他們跑不過敵人,眼看敵人就要抵近,賴德軒觀察了一下週圍的地形,發現前方不遠處的剛好有個山洞。
天無絕人之路。他心中暗喜,急忙指揮毛委員和大夥走進山洞。
賴德軒眼看着大家一個走進山洞,他高懸的心落了地。
這時候,追兵也離他們越來越近,已經能聽清他們的叫喊聲。
山洞離路不遠,稍有風吹草動,敵人就會發覺。
孔金梅心情非常緊張,她不怕兩個大孩子出亂子,因為他們都已經懂事,可是懷裏的孩子萬一啼哭起來,那樣可就糟了。
怕什麼來什麼,山洞裏突然響起嬰兒的啼哭。哭聲是妻子孔金梅懷裏的嬰兒小前進發出的。不知道孩子是餓了,還是被敵人槍聲驚醒,反正孩子啼哭不止。
在這寂靜的夜裏,孩子的哭聲顯得格外刺耳。
孔金梅趕緊解開衣衫給嬰兒餵奶,覺得孩子有奶吃了就會安靜下來。
可是由於情緒緊張,再加上平日營養不足,孩子喝不到多少奶水,孩子的啼哭不僅沒有止住,反而越哭越厲害。
眼見追兵越來越近,如果嬰兒繼續啼哭,他們肯定會被敵人發現,怎麼辦?
形勢萬分危急,根本就不容多想。
孔金梅為了不暴露首長行蹤,她毫不猶豫用乳房緊緊壓住嬰兒口鼻,沒讓孩子發出一點哭聲。
追兵毫無察覺,他們繼續前行。
腳步聲漸漸遠去,追兵消失在夜色中。
終於化險為夷,孔金梅長長舒一口氣。
可是當回過神來看懷裏嬰兒的時候,立時就宛若冰封。孩子一動不動,小手小腳都耷拉下來。由於口鼻被堵住,孩子已經窒息而死。
孔金梅如夢初醒:是自己親手將孩子捂死!
她剛想放聲痛哭,但馬上控制住了自己。
因為大家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不能讓大家的情緒受到干擾。於是她咬着牙,不讓自己哭出聲,強忍着悲痛,招呼大家繼續趕路。
夫婦倆將首長安全地護送到了目的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到達目的地,當毛委員問起“小前進”的時候,孔金梅終於忍不住了,撲在丈夫懷裏嚎啕大哭。
毛澤東看到這一幕,什麼也沒説,他背過身去。
不是不想安慰,他覺得,什麼樣的語言在此時都顯得蒼白無力。
回到屋裏,他對鄧子恢説:"我欠下他們夫婦一筆債,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還清。"
失去孩子的孔金梅,強打起精神,繼續從事情報工作。
她多次裝扮成尼姑,穿梭在瑞金、長汀、寧化等地,為紅軍傳遞情報。
賴德軒也沒有消沉,擦乾淚水繼續革命。
1931年11月,鄧子恢出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財政部長。
他將賴德軒調到身邊,擔任中央政府財政部科長。
1935年,賴德軒在瑞金銅缽山戰鬥時受傷,被就近安排到一個老鄉家養傷。
後來因叛徒告密,賴德軒被捕。
在寧化國民黨監獄,敵人對他進行了一個月的非人折磨。敵人要他交代黨組織的情況,要他登報脱離共產黨,要他將自己的妻子找回來。可是在這位堅強的漢子面前,敵人枉費心機。
儘管他們用遍酷刑,依舊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最後殘忍將賴德軒殺害。
在銅缽山戰鬥中,孔金梅的兩個孩子也失散了。從那之後,黨組織也跟孔金梅失去聯繫,在她的檔案裏寫着四個字:下落不明。
光陰荏苒,局勢動盪,孔金梅似乎已經被人遺忘。
可是毛澤東沒有忘記她,自從離開福建之後,他心裏一直在牽掛着孔金梅一家。
雖然毛澤東經過長征到了延安,那段往事依舊曆歷在目、刻骨銘心。
1946年4月,鄧子恢其與曾山奔赴延安會見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請示留守江北的新四軍戰略。毛澤東聽完鄧子恢彙報工作後,立刻就向鄧子恢問起賴德軒夫婦的情況。
當他得知賴德軒就義、兩個兒子失散、以及孔金梅失去聯繫的消息,毛澤東神情凝重。
他告訴鄧子恢,一定要想方設法找到孔金梅。
建國之後,毛澤東仍然在尋找孔金梅。
主席沒有説錯,他已經不是第一次讓鄧子恢為他尋找孔金梅。
直到鄧子恢擔任副總理被毛澤東召見為止,他曾經三次向鄧子恢下達過這樣的任務。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沒有孔金梅下落?是鄧不用心嗎?
顯然不是。
那些年,鄧子恢一直把主席的囑託放在心上。
無論是在四野,還是主持中南局工作,他逢人就打聽。見到福建的老鄉和部下,也會不失時機詢問。
時間一長,他的部下都知道了孔金梅這個名字。可儘管如此,依舊沒有孔金梅的任何消息,她就像人間蒸發一樣。
孔金梅,你到底去了哪裏?
原來孔金梅當年得知丈夫被俘兒子失散後,隨即開始到處打聽。
那些日子,她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磨破了多少雙鞋,結果一無所獲。
短短几年裏,孔金梅失去了三個孩子,丈夫也離她而去,黨組織也失去聯繫。但是孔金梅毫不灰心,她繼續四處奔走,遠走他鄉,尋找孩子。餓了就向人討飯,困了就睡在土地廟。
有一次,孔金梅一連幾天都沒有討到飯,餓昏在大街上,這時候,一個好心的老媽媽收留了她。
孔金梅醒來後,老媽媽建議她到寧化縣普光寺出家。她想想自己失去了親人,孤苦伶仃,跟組織也失去了聯繫。再也沒有了什麼留戀,也沒有了什麼追求。
就這樣,孔金梅就到普光寺當了一名尼姑。
從此世上少了一個孔金梅,多了一名叫尼明權(諧音黎明前)的尼姑。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1950年5月,福建全境解放。
消息傳來,孔金梅非常欣慰,當年他們為之奮鬥的理想,終於實現了。
但是她已經皈依佛門,已經無慾無求。
在普光寺的那些年,她沒有對任何人説起過自己的身世。
當鄧子恢踏破鐵鞋,到處託人尋找的時候,孔金梅在寺廟裏安安靜靜地修佛。
寺廟幾乎是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怎麼會打聽到?
面對這次主席的交代,鄧子恢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孔金梅。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永定縣委努力下,終於在寧化縣泉上找到了她。
孔金梅得知鄧子恢在找她後,心情也難以平靜。
她讓泉上税務所所長吳克裘代筆,給毛主席和鄧子恢副總理寫了一封信。信中她敍述了跟組織失去聯繫後的經歷和自己近況。
不久之後,北京就來人了。
來人告訴孔金梅,他們是代表毛主席來看望她的。
他們不但送來慰問金,還邀請孔金梅跟他們到北京去,但是被孔金梅婉拒了。
1959年,鄧子恢專程到福建去,再次邀請她到北京去安度晚年。
盛情難卻,孔金梅這次沒有拒絕,她坐車北上去了北京,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接見。
分別三十年之後,毛澤東終於見到了她日夜牽掛的人。用他老人家的話説,終於可以"還債"了。
毛澤東安排下,孔金梅到各處遊覽,參觀了故宮。毛澤東還讓人給孔金梅買了衣服和鞋子,但孔金梅只是將它裝了起來,並沒有穿。
在北京住了兩個月之後,孔金梅還是回到了福建,回到了普光寺。她的心已經皈依佛門,習慣了那裏的生活,那是她心靈的歸宿。
臨別的時候,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同志説要給她一筆生活費,但是被她婉拒了。
她説:出家人用不着錢,在普光寺生活得很順心。
1998年冬,這位淳樸又充滿傳奇的客家女子孔金梅在寧化病故,享年90歲。
在離開人世的時候,孔金梅應該是非常坦然的。
因為她終於可以跟自己分別多年的丈夫和小兒子相見了,人生不再有什麼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