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元年十月二十六日,朱文圭終於從“牢籠”裏走出。此時,距他上一次自由已過了55年。不過,他似乎也不知道什麼是自由,因為他被關起來那年才兩歲。
談起朱文圭,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説到其父建文帝朱允炆來,可能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作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的一生可謂是悲慘。
在那場著名的靖難之役後,建文帝不知所蹤,而留下的朱文圭則被朱棣關押起來,動彈不得。為何?朱棣也知道自己得位不正,害怕有人以此做文章,進而興兵造反。而又擔心後人説他殘暴,只好將其軟禁。於是乎,朱文圭的一生就這麼慘淡開場了。
從朱棣以後的幾個皇帝,無不效仿朱棣的做法,找尋所謂的安全感,好穩坐江山。皇帝們心照不宣,朱文圭也沒處傾訴,只能在“自由”的牢籠裏以呆滯的表情度過餘生,直至那場政變。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朱祁鈺病重。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迎立被囚南宮多年的朱祁鎮為帝。
而短短几個月後,朱祁鎮就下令釋放被囚多年的朱文圭,其原因為何?
朱祁鎮一生乏善可陳,沒什麼突出的功績。久居深宮,未經磨練的朱祁鎮從小也不知世間險惡。或許是土木堡之變被困一年多,而之後又被軟禁在南宮多年,朱祁鎮體驗到了人世間的蒼涼。
而朱文圭被困50多年,無疑讓受盡磨難的朱祁鎮感同身受,所以才有如此“驚天動地”之舉。在釋放朱文圭後,朱祁鎮賜予他“守門人二十,婢妾十數人”,似乎要讓這個遠房叔叔的晚年更快樂些。不過遺憾的是,朱文圭一時受不住如此大的變化,沒多久就死了。
想必朱祁鎮聽到消息後,也不免一聲哀嘆吧。而在生命結束的盡頭,朱祁鎮更是下詔:“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想當年朱元璋死的時候有四十六個宮人陪葬,就算是仁宗也有五人。毫無疑問,這是一種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而朱祁鎮敢於打破常規,正是因為其心之悲憫(雖然他“不得不”殺了于謙,但他從心眼裏不想,無奈為小人“得位不正”所擾)。
朱祁鎮也知道,雖然自己原來是皇帝,但“奪門之變”難免會讓人覺得缺了點法統性。表面上一個個臣子都沒説話,誰知道私下裏有沒有議論什麼。輿論的力量是可怕的,況且有多少皇帝不在乎名分?
基於此,朱祁鎮必須乾點讓大臣們刮目相看的事。而朱文圭這個“可憐人”無疑給了他機會,最後也收穫了想要的結果,名相李賢就曾贊其“堯、舜之用心”。
朱祁鎮風風雨雨這麼多年,早就不是當年那個“浪子”了。在處理政敵方面,他也有十足的自信。誠如他所言,“有天命者,任自為之”。
之前,從朱棣開始,明朝皇帝就擔心建文帝的後人舉起“正義之旗”造反。不過到了朱祁鎮這,朱允炆的後人朱文圭已經50多歲。縱使他舉旗造反,也掀不起什麼波瀾,朱祁鎮相信自己的實力能夠應對意外之故。
可悲的是,朱文圭或許認為“牢籠”之外的世界,才是真正的“牢籠”。
參考資料:《明史》、《坐龍椅:明清帝王的風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