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霞運動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歷史上要説王朝最危急的時刻,莫過於國都淪陷,社稷崩摧,一般這種時候也是王朝陌路,即將天下大亂亦或是萬象更新的時候,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有的王朝如唐朝 清朝國都多次淪陷卻能轉危為安,也有如北宋明朝都是國都初次淪陷即宣告滅國,到底為何會有這種區別呢?不妨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
首先看看唐朝的國都長安是如何六次淪陷的。
自古以來,長安就是關中咽喉,天下首府,佔據山河形勝之地。以唐朝而論,長安東有潼關天險把守,萬夫莫開,南則是八百里秦川和天府之國益州,沃野千里,向西可以直通西域諸國,北面則是崇山峻嶺。長安城的修建更是歷經千年,自周而秦再到漢,兩晉南北朝時期也有不少政權定都於此。
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上圖_ 南北朝時期 長安的位置所在
為何佔據山河形勝的長安城反而多次淪陷呢?唐王朝又是如何多次轉危為安的呢?
一. 缺糧的天下帝都
長安的淪陷和它的據險而守的思維方式有直接關係,長安城佔據險要之地,但是關中平原的土地供養人口的能力畢竟有限,唐代關中人口飛速增長,突破千萬,僅僅長安地區就有數百萬人口,這樣的人口規模對於糧食的壓力就非常巨大。
因此唐廷長期是兩京體制,就是以東都洛陽為糧食供應基地(主要是大運河修到洛陽),長安則是政權首府,如果洛陽淪陷長安也一定是難以為繼,因為唐廷的糧食都集中於洛陽的糧倉之中,洛陽陷落,長安就無糧可供了,這也是為何第一次安史叛軍進攻長安,玄宗明知哥舒翰兵力不足還逼迫他從潼關出戰,結果全軍覆沒的根本原因——長安城的糧食不足。
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上圖_ 長安地理位置示意圖
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上圖_ 左圖示意長安城的位置,右圖示意長安城周圍的河流和水渠分佈
所以唐廷長安的六次淪陷都和糧食不足無法防衞長安地區關係相當大,比如黃巢起義進攻長安,唐廷就是無力籌糧抵抗才被迫逃入四川,可以説糧食不足是唐長安的硬傷。
上文論述了唐廷的長安有哪些弊端,這裏就不得不提北宋開封的問題了,北宋開封很明顯和長安完全不同,開封位於河南腹地,周圍農業發達,漕運便利,又沒有關山阻隔,明顯是不會缺糧的。不過這也難免會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無險可守,開封開闊的地貌導致北方強敵威脅巨大,但是為何北宋王朝能夠在這種四戰之地成功防守一百多年呢?
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上圖_ 《清明上河圖》中的宋朝繁華景象
二.富裕的四戰之地
相對唐朝,宋朝的首都開封明顯就沒有缺糧這個問題了,開封建都之初就以漕運著稱,古城開封處於華北平原和黃淮平原的交匯地,地勢坦蕩,土質肥沃,氣候温和,而且富有水利。開封周圍湖泊星羅棋佈,漕運四通八達,在五代時期就是幾乎所有北方政權所聚焦矚目之地,堪稱天下要衝,手握開封就可以匯聚天下之兵,掌握天下錢糧。“天寶以後,戎事方殷,兩河宿兵,賦税不入,軍國費用,取資江淮。”可以説開封佔據了江淮生命線到關中長安的命脈核心,所以也創造了北宋的經濟奇蹟。
整個北宋王朝都以富裕著稱,開封的商品經濟異常發達,從《清明上河圖》《東京夢華錄》中可以知道當年北宋王朝的繁榮興盛。
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上圖_ 宋太祖(927年-976年),即趙匡胤
但是開封既然處於交通要塞,就不得不面對另一個麻煩——易攻難守,早在趙匡胤時期就有過遷都長安洛陽的計劃,但是被北宋統治者所否定,實際上北宋也確實離不開開封,長安經濟在唐末被破壞嚴重直到明代都沒能恢復,所以開封幾乎是唯一選擇。也正是因為如此,開封對於北宋的重要性實在是太大了,如果丟失開封,整個北宋在北方不僅失去了經濟中心,漕運 交通 政治中心也會同時丟失。
北宋就喪失了對山東陝西等省份的控制能力,國家在北方被徹底分為兩段,也是因此北宋必須死守開封,所以在防守國都的問題上,北宋的投入遠比唐廷大的多,北宋不僅在河北地區為了防禦遼國修建了大規模的防禦工事,還有大片防護林抵禦騎兵,甚至修了大量河塘來阻敵,可以説北宋是無所不用其極了,因此北宋才能在開封防守百多年到徽宗才丟失。
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上圖_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
那麼接下來就是我們的核心問題了,為何唐廷丟失長安六次未滅,北宋丟失開封一次就崩盤了呢?其實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這個問題有三個原因:
1. 經濟重心不同
唐朝的經濟重心自安史之亂開始就一直在向江南轉移,所謂“天下税賦,多出江淮”關總地區作為政治中心的地位雖然沒有動搖,但是作為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了江淮和河南河北的中原地帶。所以唐朝雖然在中後期多次帝都淪陷,卻可以轉入四川再尋找機會捲土重來,反而是進入長安地區的那些勢力雖然得到了“千年帝都”的空殼卻無法割據關中,反而背上了沉重包袱,實際上落入了“長安陷阱”之中。
反觀開封則完全不同,開封為北方經濟命脈中心,所謂“東京華夷臻湊,水陸會通,時向隆平,日增繁盛,天下糧秣所聚”可以説開封已經成為了北宋的核心。北宋如果失去開封就會立刻陷入徹底的經濟崩盤局面,實際上當金國攻破開封之後,北宋的北方所有兵馬幾乎同時潰散,包括其中最精鋭有戰鬥力的西軍,正是因為這一點,開封沒了,哪來的軍糧呢?
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上圖_ 唐朝長安平面圖
2. 地理因素不同
宋人章俊卿在《三都論》中説:
故由古以來,洛京之禍常起於並汾,汁都之變常起於燕趙,長安之難雖不常所自,而河隴之寇尤為頻駭,良由失其外屏也。是以河湟未歸,則長安未易都;雲朔未賓,則洛陽未易卜。燕薊未服,則大梁未易宅,唇亡齒寒者此之謂矣。
千載之後讀來這番古人議論仍舊覺得振聾發聵,精闢至極,長安作為天下帝都,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西面西域,南面秦川,東有天險,開封則是四戰之地。唐朝建都長安就必然要擴張在西域的勢力範圍,因此唐朝的開放博大也和定都長安不無關聯,因為如果不保證西域的安定,長安的西面就很危險。
但是北宋由於開封不穩無力西進,因此龜縮在中原沒有唐朝的宏大氣象也是必然。北宋定都開封不得不面對北方遼國隨時進犯的危險,也因此不得不專注於防禦,忽視騎兵進攻力量的培養,而且開封因為交通發達還成為北宋的交通中心,定都開封導致北宋不得不死守此地,但是因為地理劣勢還不得不處於守勢,越龜縮國力越弱,國力越弱就不得不更加龜縮,形成了惡性循環。
所以北宋的先天不足沒有幽雲地區堪稱定都開封最大的隱患和敗筆了。
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上圖_ 北宋開封城平面佈局示意圖
3. 王朝策略不同
整個唐代都以開明擴張為先導,唐廷從無龜縮自保之意,即便到了後期還有張議潮恢復河湟的壯舉。唐廷雖然藩鎮割據,但是大部分藩鎮都聽從中央號令,也因為藩鎮割據,所以即便國都被破各地還能自行抵禦敵人,不會變成一盤散沙。
但是反觀宋朝則不然,宋朝以唐廷的藩鎮割據為鑑,認為要收割地方之權,所以宋廷定都開封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開封四通八達能夠對天下“吸血”這樣就無人有能力割據,但是換來的是強幹弱枝,一旦開封淪陷,整個天下就被人家輕鬆的各個擊破,比如金國破了開封之後就如入無人之境。可以説重文輕武,龜縮自保一直是宋代的主旋律,所以國都淪陷之後北宋難以為繼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不過因為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宋憑藉長江天險又死撐百餘年可以説又是另一個命題了。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文章到這裏就結束了,感謝您的觀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8 字。

轉載請註明: 同樣是國都被攻破,為何唐朝六次都沒事,而北宋一次便滅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