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誓破樓蘭!2022高考就在眼前,如果説高考語文是第一場考驗,那高考作文就是重中之重!想要在最後階段衝刺提分?這份錦囊考前必看!6月3日,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語文教研員王丹寧老師受邀北京日報“決勝高考”直播間,從7大熱門題型入手,為你深度講解高考語文衝刺備考技巧,揭示高考作文的秘密。
以下為本次直播精華實錄
非連續性文本閲讀 有出處有標題
今年的非連續性文本閲讀的第一個特徵“有出處 有標題”,6個字“有出處有標題”。當然這個不是一定的,我們只是説以我們海淀的一模和二模來看,這是一個方向。其實非連續性文本閲讀在幾年前剛出現的時候,就是給大家提供出處或標題的。一般是兩種方式,第一種在每個材料的開頭直接用書名號的形式給大家一個小標;要麼就是在每個材料的開頭僅僅標註它的數碼,比如材料一材料二,然後把標題放在了文章結尾,比如選自某書。而之後連着考了幾年,我們的文章都不給出處和標題。但是今年我們從一模二模來看,似乎出處和標題又再次出現了。
加出處與標題有什麼作用?我給大家這樣一個角度解讀。首先當他給你出處標題的時候,往往意味着所選的該材料整體性較強。換言之,如果假設900字一個材料的話,我是從若干篇文章當中摘錄在一起的,是無法給出處標題的,因為它是一個大雜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個“拼盤”,只有由一篇文章當中刪改出的才能在後面給出處標題。所以這對於大家閲讀上其實是有幫助的,因為這幾百字的材料應該有統一的觀點,應該有很強的邏輯性,整體性較那種所謂的“拼盤”要強,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出處與標題本身都非常有利於大家對該材料的內容進行總體把握。大家讀文章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過於糾結於一些細節化語段的理解,但是花了很多時間反覆讀過之後,發現後邊壓根沒考,時間白白浪費了。這道現代文閲讀跟後面的文學性文本一大區別就在於我們是要有所取捨,説的更明確點,一定有大量的速讀略讀的部分,這個時候有一個關於整個材料的標題擺在那兒,特別有助於大家把控整篇材料的內容,所以有出處標題的一定要先認真的把它吃透,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不至於一上來就陷入到一些過於細節化的內容的把控上。
政治最大化
不管是考慮國際環境也好,還是考慮我們國內的社會需求,亦或是我們高考選拔人才的一個基本方向和導向。政治性,都是我們這半年模考題當中明顯看得到的。咱們以海淀為例,一模的時候海淀非連續性文本考的是如何消除剝削,如何實現共同富裕,二模考的是國家安全,這些材料較以往考察的筆墨紙硯、傳統文化、科技創新、神舟上天等有明顯的區別,因為政治性強的這種文章,我們會發現它的理論性特別強,而且在做題的時候會對大家的意識形態進行考察,這種對於人才的培養或者篩選可能會是今年高考的一個方向,所以大家要有所重視,它可能未必像別的領域讀起來更加有興趣,但是它卻有可能是我們未來的一個方向,而且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材料多出一點也是好的。
重邏輯重實際
當我們的材料當中理性越來越重要重要,而不是單純的給大家介紹某個領域的成就或者價值的時候,對於大家邏輯性的考察就必然要上一個新的台階。一直以來邏輯都是非連續性文本或者説叫非文學類文本考察的重點,做這道題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正視一個點叫邏輯,這個重邏輯的重可以從兩方面去考慮,一個是出題人,他一定會選擇邏輯性更強的文章給你。大家在作答的時候,很多孩子在做這道題的時候是有一個錯誤影響的,比如給你一道三分的客觀選擇題,説如下4個選項,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有誤是哪一項,很多孩子是這麼做這題的:先看A選項,比如這出現一個概念叫做國家安全,比如這裏邊出現一個概念叫做消除兩極分化,然後就立刻往前翻,在原文當中找哪裏提到了國家安全,哪裏提到了消除兩極分化,然後定位之後上下文的開始讀,我不建議大家這麼做,為什麼?因為你這麼做只能解決一種題,就是所謂的答案文中找的題,而無法解決基於原文內容基礎之上,給你在邏輯方面下陷阱的題。我個人建議大家是永遠要先針對選項本身進行深入的理解,你先把ABCD4個選項搞清楚,看看他們本身內部是否存在邏輯錯誤。我在這裏告訴大家,其實這裏面存在的邏輯錯誤的數量是比你們認為的要高得多的,也就是説相當數量的非連續性文本閲讀的題,即便不迴文也可以作答,至少可以將範圍縮小,這就可以有效的加快大家做題的速度。
古詩文閲讀 説理文獨大
文言文題材的選擇有這樣三個方向,早年考的最多的是傳記類,一開始會在一些著名的史書裏邊挑,例如《左傳》、《三國志》、《史記》,後來這些挑的都差不多了,挑到最後可能就八品官、七品官……講他這一輩子怎麼過的。這類文章總體來講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閲讀難度。後來這種文章考多了,大家就不願意考了,考第二類了,我們稱之為叫古代散文,當然這個散文的概念是移用了我們現在的概念,可以把它理解為叫古代遊記,類似於咱們學過的《遊褒禪山記》,但這樣的文章文學性很強,文學上很強意味着它和後面的散文或詩詞有點像,所以我們覺得文言文好像還是得以説理為主,這樣正好和它上面的多文本閲讀,一個古一個今還能對上,我們總體的語文閲讀,試卷的順序是由非文學性向文學性轉變這麼一個順序,所以我們現在就進入到了第三種狀態,也是近些年最火的説理性的文章。中國古人寫説理性的文章本來數量就比另外的兩類要少,所以能留下來的基本都是比較好的作品。説理類的文章雖然看起來好像很難,讀起來興趣也沒有那麼高,但它也有它的優勢,它的優勢就是它的中心主旨一定是高度統一的,這篇文章一定是為了講明白一個道理,一定是為了擺明作者的觀點,抓住這個點,我們就更沒必要通篇累讀去看,把它大概的意思搞清楚就行了。
實用性上升
什麼叫實用性?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這是非連續文本閲讀裏的標配,因為本來就叫實用類文本閲讀,可是現在我們看到的趨勢是往古詩文方面開始下放了,我們現在希望大家看完一個文言文或古詩詞,也能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時不時讓你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聯繫感悟等等。我們能不能選擇性的思辨性的去接受,都可以通過這道題加以考察,這道題看着挺高大上的,往往難度也比較高,但這類考實用性聯繫實際的題有一個特徵,就是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他只有一個所謂的評分標準,這是兩回事,沒有標準答案就意味着你聯繫自己的生活,只要你能言之成理即可,當然你也不可能完全散開寫,也得在文章內容的基本理解的基礎上,所以大家千萬要答。
比較閲讀熱
比較閲讀説白了就是給你佈置一篇詩作,然後讓你們放到一起來比比,找找它們的共性。有時候選的作品是大家教材裏學過的,有的時候乾脆就給你來兩篇新的,兩首詩你都得讀,閲讀量就上升了,但也別怕,凡是能擺到一起的,他們之間必然存在共性,也必然存在個性,只需要在閲讀的時候重視這個,主觀簡答題咱們就搞定了。兩首詩放在一塊,共性個性一目瞭然,所以讀的時候可以有趨向性。這是我們今年可能出現的比較閲讀熱,還有一種較簡單的比較閲讀是給你一篇詩詞,但是選項裏安排了,客觀選擇題裏邊4個選項各有4句詩讓你比較,主觀簡答題中題幹放幾句詩讓你比較,也算是比較閲讀,找共個性就好。本質上還是咱們常考的那些主旨、情感、意象、意境、內容分析等。
論語紅樓題 考察範圍廣
《論語》、《紅樓夢》今年是個重點,難度會上升,以前是這倆都考,去年第一年考的時候,《論語》、《紅樓夢》各出一道題,這加一塊可能有個10來分,但是今年他有可能只考一個,假如只考一個《紅樓夢》,這十幾分就都給《紅樓夢》了,是可以考得很深的,但是備考兩個都要準備。所以説難度上升了,對大家要求高,所以我們説第一個方向就是考察的範圍會變廣。
作品解讀深
我們從模考題發現很多區,比如豐台區已經不只侷限於考察《紅樓夢》原文的內容了,它會加入什麼?紙批,就是紙硯齋批註的《紅樓夢》夢的內容,給你引入某段紙批的內容,然後讓你加以分析,這是隻讀《紅樓夢》的學生所不瞭解的,所以在我的《紅樓夢》《論語》課上這個紙批是非常重點要去講的,紙批是幹嘛的?説白了就是彈幕,就像大家去看視頻的時候,上面就有人給你刷彈幕,刷彈幕的還都是大神,刷彈幕的人可能還看過《紅樓夢》的全本,他還能夠劇透、立個flag這種,所以紙批是任何紅學流派研究的一個重點,也是大家更好的理解前80回的一個關鍵。除了批註之外,還有什麼?還有紅學家的一些點評。不僅僅包括建國後的,還包括《紅樓夢》成書以來幾百年間的,我們會依次告訴你,比如胡適有過什麼樣的觀點,比如蔡元培有過什麼樣的觀點,然後問你對於這個觀點是否認同,講出道理來,這就叫解讀深,因為你一下就和這些大家評論者站在了同一個平台上,你必須對他發表你的觀點,你不能只是一味的説“他們説的都對”,你要解釋清楚。
觀點引用新
《紅樓夢》也好,《論語》也好,我覺得它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之所以是經典是名著,它有個特色,就是不同時期隨着人們的需要以及研究的革新,總會有一些新的東西出來。《論語》裏面説“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如果一個老師講的永遠是100年前人們講的東西,那不是好老師。同樣,如果一個讀者永遠只能讀出幾百年前人們已經讀出來的內容,那也是拾人牙慧。所以《論語》、《紅樓夢》這兩部名著在高考當中都會特別看重引出新觀點,比如説《論語》,同樣的句子有不同的解讀;同樣的句子有不同的斷句。這些觀點只要能夠自圓其説,言之成理,其實都是我們可以去鼓勵的。但如果題目沒要求,最好不要太過創新,因為閲卷人手裏沒有標答。如果題目引到了創新的方向,你答的不新,那就只能扣分。所以大家要看它到底是怎麼考的,目前來看《紅樓夢》也好,《論語》也好,都有它新的地方,這就是這兩部名著我們今天可能看到的一些方向性。
文學類文本閲讀 散文學術化
咱們今年的散文閲讀,我們從模考分析看叫散文學術化,我們以前考散文居多的是遊記、記事這類的。主旨也大多是思鄉戀土、返璞歸真、人與自然等。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散文越來越傾向於學術了,它會帶有很強的一種學術價值。比如帶你分析神農架,帶你聊聊北京的城市規劃……我們從模考看這類文章是有方向性的。學術化的散文説白了就是在不斷的去探尋文學性與非文學類文本閲讀之間的那條界限,學術化越強,可能他的文學性會變得越淡,個性化就不會那麼強,因為學術要考慮的共性、理性、客觀性,相反我們一般的散文強調了主觀、感性、個性這樣的東西就會相對少一些,但仍然會有作者自己的感情流露,但是這種學術化的東西可能會給大家造成很大的閲讀障礙。
小説名著化
你看全國各地幾乎都考小説,北京是少量只考散文的地區,當然不是唯一的,但的確是比較少的。北京如果未來也想考小説閲讀,散文過渡到小説這個過程,我們是希望它可以過渡得儘可能比較流暢一些。怎麼能夠在文體上變成小説,在閲讀上又別給大家造成太大的影響,這就是這個叫小説名著化。海淀、豐台的二模都不約而同地考了《紅樓夢》當中的節選,小説名著化是一個很好的由散文向小説轉變的點。今年文學的文本閲讀考散文的可能性絕對是最大的,但是如果不考散文考小説,那麼在《紅樓夢》當中挑選某一個節選放在這裏去完成散文像小説的過渡是絕對有可能的,所以大家有必要關注一下,這是我們説的第二個特徵,小説名著化。
主旨政治化
剛剛我們説非連續性文本的時候,我們提到了一個政治,這裏我們又強調了一個,區別是什麼?畢竟是文學類,他不可能在各個方面都體現政治,它只在主旨上體現,比如説愛我中華這樣的宏觀主旨,包括愛祖國、愛廣大河山、愛人民等等。比如文化自信、文化自覺這樣的主旨,關注我國的傳統文化,關注華夏民族的歷史等等。這樣我們都説它是比較具有政治化的,什麼樣的散文主旨是沒有政治化的,比如親情、友情、愛情,這種人間真情、師生情、同窗情,還有像自然造化這類的,像思鄉戀土懷念自己故鄉的,但大家發現沒有,其實這些非政治化的在理解上難度都較低,所以主旨政治化之後,再加上學術化,必然會增加文學的論文閲讀的難度,這是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一些方向。
語言應用題 主考病句連貫
語言運用我們常説叫語用題,其實歷史非常的短暫,去年考過一回,今年還是第二年,在早年間咱們考的是語基,跟這個的最大區別就是早年語基考的更多的是記憶類的題目,字音、字形、背誦、默寫、詞語辨析這類,現在考的更多的都是技能類的題目,偶爾涉及到一些記憶類的點也都向技能化靠攏了,所以大家記主考兩個病句連貫,這個是我們看了所有的語基的題目之後,發現出現率最高的,病句和連貫這兩種考法也的確是原本語基模塊裏最考察技能的兩道題,而且這兩道題的影響也比較大,大家想一個病句你發現不了一個連貫你沒做對,其實影響的不僅僅是一句話或一個詞的理解,往往是整篇文章整個段落的理解,這是第一個主考病句連貫。
兼顧詞語成語
有主考的也就有兼考,我給大家兩個方向,兼顧詞語、成語。這是倆題,咱們以前有詞語辨析,而且往往是給你兩個看着很像的詞語,偶爾、偶然,經常、常常,讓你選擇用這種叫詞語辨析,成語咱們也考以前考望文生義,褒貶互混、對象誤用等等。這些東西在以前的考法裏,其實説實話還是傾向於記憶那一類的。我背了這個詞的含義,我記住了這個成語的意思,他錯了我就能把它選出來。但在語言應用題的今天,考成語和詞語特別強調它的技能性,也就是説他們是要併入整個段落的,是要對整個文章的理解有一個考察的,可能這4個成語放這沒準都不錯,但是你結合整段含義理解哪個最合適,這裏就兼顧閲讀了。
篇幅長題型新
我們現在語言應用通常一定是會給你一段文字的,這段文字少則100字,多則甚至能到三四百字,有的時候是一段,有的時候是兩段,所以篇幅變長,同時也對大家的閲讀和作答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總的字數年年在往上漲,作答時間卻年年不變,你不更新你的技巧行嗎?這就是大家平時練習和在考場上的區別,通過壓縮你的閲讀和作答的時間,來把真正掌握新技巧的孩子選拔出來,我們的語文的題量字數是一定要往上漲的,從早年的6000多漲到9000多,未來可能要過萬,這就是我們的方向。所以篇幅變長,題型也在創新,今年極有可能在考場上看到語用題的考法是你沒見過的,一點也別害怕。這個題是最容易創新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本質上就是主考病句連貫,兼顧詞語成語。
微寫作 應用性強 貼近生活
微寫作的第一個叫應用性強,就是解決實際問題,貼近生活,這個就是它的第二個特點,這倆可以合一塊看,比如讓你寫一個檢討書,比如讓你寫一個慰問函,這就叫應用性強,比如讓你給朋友解決個什麼問題,這就叫貼近生活。説白了就是開掘規定情境題,出題人給你一個有一定情節的語言環境,這叫情境,你就在這個圈裏面發揮,能不能夠滿足我給你的情境是區別你分數高低的一個關鍵。我們現在看有一道題出的特別好,就是我們這次二模,很簡單就是説你們家要裝修,要求寫一封信,在裝修之前要把這封信貼到鄰居門口,交代一些必要的內容,表達歉意,所以這個是微寫作的方向,語文不能脱離生活。
兩極分化
第三個特點就是三道微寫作明顯的兩極分化,這個明顯的兩極分化有兩個含義,第一個是大家選擇上,大家都更願意去選擇説理性的微寫作,所以選擇的人特別多,我們現在説理性微寫作恨不得有兩道,所以選那個人特別多,它競爭力就高,最後選抒情少,你的競爭對手就少,可能拿高分就更容易,當然你也得會寫,你得知道間接抒情都有哪些方法,你得練過,你從頭到尾“啊,啊”肯定沒分,所以這是出題兩極分化。
第二個叫難度兩極分化,考説理的難度上漲,又得言之成理、言之有物,然後又得有邏輯性,然後你還得禮貌。但是抒情那道題往往就一句話:寫一段抒情的文字或者小詩,就隨你寫了,難度也兩極分化,所以才會產生什麼現象,某一年我們看高考之後的數據分析,選議論表達方式微寫作的孩子187個人裏出一個滿分,選抒情的18個人裏出1個滿分,就有這麼大的一個差距。當然還是那句話,難則不會,會則不難,你還是選你適應的比較好,這是微寫作。
大作文 淡化文體
第一個淡化文體可能是一種趨勢,北京之前幾年明確一道議論,一道繼續,今年有可能都改成文體不限了。淡化文體是否意味着難度降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首先有一個識別的考察,雖然它文體不限了,但是我們看這幾年就這幾道模擬題,明顯有一個適合寫議論文,明顯有一個適合寫記敍文,能不能分別的出來,你要把那適合寫議論文的寫了記敍文,我猜分不會很高,反之亦然,所以第一考你識別,第二考什麼?閲卷,以前第一道題是議論,第二道題是記敍的時候,你在答答題卡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你選哪道題,一旦它淡化了文體之後,你都有可能寫議論文或記敍文,也就意味着老師分了組了,兩類文章都有可能批到,假設你是閲卷老師,一上午批500份卷子,批到最後你更願意看到一篇議論性的,還是更願意看到一篇文學性的,我肯定願意看一篇小説散文這種類型的,我批了300多篇議論文了,都按照一個題目寫的都是論點論據論證,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説非議論性的問題可能會吃香,這是淡化文體之後的一個結果,這個點要注意。
強調思辨
第二個是強調思辨,這個是我們現在出題的一個特點,我們今年教大家哲理思辨類的一輪模板的時候,特意強化了一下什麼叫思辨,就是可能的二者之間的關係性的轉化,這裏邊有的是對立統一式,有的是貌合神離式,有的是多元複雜式,你得分析,最後呈現出來的文章都是不一樣的,但思辨性都會作為今年的一個亮點。
立德樹人
最後一點就是體現立德樹人,這是我們大作文必然要考察的,包括大家看到我們二模海淀的種子的作文,典型的立德樹人,這也是作文區別於其他題目的關鍵,別的題都是考才學的,作文還可以考德,而我們對於人才要求永遠是德才兼備,所以立德樹人是大作文必然的一個方向。這就是我對整個語文試卷的一個總體的預判。
以上就是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直播精華實錄,更多精彩內容及詳情請查看完整文字實錄或錄播。掌握2022高考一手動態和專家指導,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北京日報直播間,敬請期待下次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