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高中時期,都聽過“上了大學你們就輕鬆了”這樣的話,類似於“玩命的高中,輕鬆的大學”這樣的論斷不絕於耳,對不少高考壓力之下的高中生起到一定的緩壓作用。然而,又有多少學子在讀大學後甚至走上社會後才明白,奮鬥才是人生的底色,大學並不該輕鬆。
2019年教育部出台系列政策,狠抓高校教育教學質量 《人民日報》評論:高校嚴把“出口關”,再混日子沒出路
01重壓的高中躺平的象牙塔
長期以來,教育格局呈現出“重壓的高中,躺平的象牙塔”這樣的現象。
學生為了理想大學,在高中拼盡全力,重壓之下的三年使得學生身心疲憊,於是到了大學則希望給自己減壓。減壓的同時也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出現了“睡到三竿未起牀”“課堂簽到讓同學幫忙代簽”的現象,更有甚者將大學給予的安心學習、免受社會壓力侵擾的“象牙塔”視為了“遊樂場”。
於是有老教授感嘆,如果以十幾二十年前的標準要求今天的學生,不少學生的期末成績是不合格,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整體上也較從前高等教育精英化時代的質量下降了很多。
近幾年高校紛紛出手,落實“嚴進嚴出”,清退達到最長學習年限仍未畢業的學生,其中包括不少名校。
另一方面是考入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多,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高考的區分度在於考了什麼樣的大學,而不在於是否能考上大學。對於國內較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來説,優等生羣體中的壓力依然存在,學生的發展有了更為多元化的選擇,給自己降低要求的情況較少,卻不是沒有。但對於我國高校中更多的應用型大學來説,學生對自己放鬆的情況較多,同時教師為了學生不良的成績奮力補救,甚至放水給學生通過考試,放水給學生畢業的情況也時而有之。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不少高校教師為了課程的選課人數多、考試通過率高,對大學生“放軟松”,如考試劃重點、對作弊行為縱容、降低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難度、直接幫助自己帶的學生寫論文……部分高校教師以“水”的形式拉高了學生和教師自己的考核分值,卻破壞了教育的生命線。
據媒體報道,川大校長李言榮此前在四川大學研究生教育工作會上,針對教師放水、出現問題論文強調:如果當院長、書記,當教授委員會主任,當分委員會主席去層層放水,那可能用不了幾年,你所在的學院、學科就會學術塌方了……對出現問題論文的導師一定要嚴格追責,就像我們修大樓的質量監控一樣,幾十年後出了問題都要倒查、都要溯源、都要追責。
為了讓學生能夠畢業,高校面對多次掛科考生設置了“清考”制度,在畢業前給予學生補考機會,使學生考試合格,最後畢業。即便“清考”制度的本意是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學好之前沒有學好的課程,但在實際的落實上,不少高校教師給考生送分,使考生不費力氣、沒學明白也能通過考試。
“清考”的百度詞條
下降的教育教學質量使得高等教育在社會評價中“貶值”,在大學期間沒有以嚴格的教育教學方式給學生鍛煉出真本領,也是當前不少課程過於理論空洞、脱離實際,甚或是導致大學生沒有核心競爭力,最終“畢業即失業”現象的根源之一。
對此想問一句,老師“放軟松”讓期末考和最後畢業得以通過的學生,在畢業多年經歷過研究生或者工作的要求後,還會感謝當初寬鬆的老師嗎?
02“嚴進嚴出”難在哪?大學教師也有苦
然而,狠抓過程考核、嚴格期末測試、取消“清考”制度,讓象牙塔中的“灰色空間”沒有空間、扭轉大學學風“嚴進嚴出”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①講求實用性的時代,大學生求學生涯中求知的成分下降,對學歷和就業的追求成分上升。學生對於學習的鑽研精神受限於講究產值的社會規則,很多內容來不及深究、很多知識來不及深學,就要緊鑼密鼓進行下一步的學習計劃。實用性時代的“有用性”和“時間”原則導致學生在學習興趣與分數中選擇了分數。
②大學生羣體同輩競爭下,不少學生為了保研、留學、就業的現實需要,傾向於選擇給分高的課程,選課上精打細算,追求“性價比”,以投入更少的時間、精力換回更高的分數,而對課程難度較大和給分低的課程避之不及。質量高、要求嚴、乾貨多的課程“叫好不叫座”。
此前,《半月談》就“本科教育被水課稀釋”與“選課經濟學”現象,評論道:
對於一些大學生來説,選課不僅要認真,更要“精打細算”,彷彿經濟學家般計算投入產出比。如何用最少的時間、精力、作業投入換取最好的成績,“選課經濟學”成為一些大學生研修的重點……越是“水課”越受學生歡迎,長此以往會形成惡性循環,課程越來越水,“稀釋”了本科教育。
③一門課程難度過大或給分低,課程就沒有人選,由於選課人數不足,課程面臨着被取消的風險。選課人數少和課程被取消對於高校教師來説都是打擊,一方面壓抑了教師授課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教師生涯也有影響。
④掛科、不能畢業等壓力會對學生心理狀態造成一定影響,對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會有極端情況的發生。
⑤成績單上的不及格、畢業時未拿到學位證或畢業證、不能畢業或延遲畢業都會記錄在檔案上,對學生今後的求職和升學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因此大部分老師們不想毀了學生的一生,儘量讓學生能畢業則畢業。
近些年,國內時常有碩博生延畢的新聞,使公眾得以關注到碩博生羣體的畢業難題。總體而言,高校對於碩博生的要求還是合理的,可是對於更為龐大的本科生羣體,如果想要維持高等教育精英化時代的標準,高校從教師師資力量到具體的學風、教風建設都有些力有不逮。
對於高校教師來説,面臨着的難題是:投入精力認真備課的課程,要求嚴格學生會不買賬,“放軟松”給學生能過則過、得過且過,學生的考核是通過了,然而違背了育人的本質,將沒有得到嚴格訓練的學生推向要求更高的研究生階段或者就業中。
嚴師才能出高徒、勤學苦練才能鍛煉出本領,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03大學不能躺着學,文憑不能躺着拿
如何在目前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達到4430萬人,毛入學率57.8%的背景下提質增優,為大學生的升學和就業打牢基礎是高等教育的一大課題。
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第一次在文件中使用了“金課”一詞。
2019年,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有關情況發佈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2019-2021年教育部將分三年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
具體為:通過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提高高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能力。面向所有高校、所有專業,全面實施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一流基地,就是建金專、建金課、建高地。從而在全國高校掀起一場“質量革命”,全面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2019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同年10月,教育部啓動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即“金課建設”計劃。
“金課”和“水課”是相對而言的,對於“金課”和“水課”的概念,吳巖司長這樣表述:“水課”就是低階性、陳舊性的課,是教師不用心上的課。低階性就是學生不用抬腿就可以通過,課程中沒有學生能力的訓練,也沒有學生素養的養成;“金課”可以歸結為“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即是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平台質量,推廣金專金課金師、打擊水專水課水師,專治“水”現象。
對於高校教師,吳巖司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學校連續3年不給本科生上課的教授和副教授,會被清理出教師系列。
與此同時,對於大學中的“清考”制度,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文件要求,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建立學業預警、淘汰機制,“加強考試管理,嚴肅考試紀律,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還有近幾年針對於論文查重機制的完善,這一系列有力度的“組合拳”,正在扭轉“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局面,使得高校“嚴進嚴出”成為進行時,大學老師的“放軟松”與“輕鬆的大學”成為過去式。
對此,吳巖説道:“打造金課,淘汰水課,取消‘清考’,是要讓學生忙起來,教學活起來,學校管理嚴起來。”
大學不能躺着學,文憑不能躺着拿。對於大學生中存在的躺平擺爛現象,除未達到標準會被清退外,還有可能最後拿到專科的畢業證。此前,就有華中科大18名本科生變專科生。考上985學校,如果不努力,也會讓自己的學歷“掉檔”或“失真”。
辦好高等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只有不斷提升課程質量和教育教學中的考核要求,為“金課”增加含量,使得“金課”叫好又叫座,形成“嚴進嚴出”的良性循環,為高等教育提質增優,才能培養出更多堪擔民族復興重任的新時代人才!
本文版權歸中國教育在線所有
轉載請註明:轉載自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李璐瑤